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5429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83.11KB
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故A错误;
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故C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判断。
4.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
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
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
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解析】材料“格者,正也;
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反映了王守仁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故A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故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的思想,故C错误;
材料并不能说明王守仁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故D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
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王阳明思想主张出发,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行为的结论。
5.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史观影响史学结论
B.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
C.史实可以自由解释
D.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
【解析】洋务运动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这体现了革命史观;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近代化史观,故史观影响史学结论,故A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故B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史实可以自由解释,故C错误;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出材料关键信息中的两种观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不同角度出发去理解,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6.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A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故B错误;
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故C错误;
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体现了社会变革,“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能继承遗产”,这说明社会观念转变,故D正确。
故选D。
7.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
“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解析】1945年10月,处于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论述自由民主的中国目的是促进民主、和平建国,故C正确;
材料主旨并非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故A错误;
1945年中共并未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故B错误;
材料未涉及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D错误。
故选C。
8.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79到199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主要在农村,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
乡镇企业主要在农村乡镇,故B错误;
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城市化,故C正确;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城市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
9.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
“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
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
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
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
"
西塞罗认为
A.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解析】材料“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反映了自然法的原则,故C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故A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故B错误;
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故D错误。
10.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
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
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解析】材料“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反映了当时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故B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故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故C错误;
材料未涉及自由主义的问题,故D错误。
11.下图是一幅名为《看谁更弱智》的漫画。
漫画中的现象在历史上频频上演,双方此举是为了
A.麻痹对方,发展自己
B.夸大其词,震慑对方
C.故弄玄虚,示敌以弱
D.渲染威胁,扩充军备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美苏争霸时期的局面,双方都通过夸大本国军备力量来震慑对方,故B正确;
美苏争霸的目的不是麻痹对方,故A错误;
漫画并未反映美苏示敌以弱,故C错误;
扩充军备并不属于目的,故D错误。
12.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洛美协定》。
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
A.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世界格局
B.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C.欧洲经济复苏奉行独立外交
D.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
【解析】欧共体属于发达国家区域集团,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远低于欧共体,
《洛美协定》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故D正确;
材料未涉及不结盟运动,故A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故B错误;
1975年欧洲经济早已复苏,故C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
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
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
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
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
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
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1)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
以海路贸易为主;
平等贸易,友好往来。
原因: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
(2)不同:
有明确的经济理论指导;
以殖民扩张、武力征服推动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成为寻求霸权的手段。
影响:
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加剧了西方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丢失了整个北中国……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等方面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再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先进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略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鸦片战争……2000年……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
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初我国留学状况的变化。
再从1949到1959年;
1972到1976年;
1979到2000年三个阶段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3年,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困难,保证国家掌握物资资源进而加快工业化,国家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也就是说以政府定价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对城市人口实行计划供应。
这一政策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
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到年底,统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
198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
一一摘编自王瑞芳《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意义。
【答案】【历史——选修1:
政府高度重视,体现关注民生;
逐步推进,渐进改革,直至取消;
逐步走向市场化。
(2)意义: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本题根据材料“国家……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
1984年……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
1993年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府高度重视、关注民生、逐步推进、逐步走向市场化等方面概括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意义。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日同盟是20世纪时间跨度较长的政治军事同盟。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使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政策。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意识到必须加速扶植日本,以达到对共产党中国遏制的目标。
朝鲜战争不但使美国更加迫切地扶植日本,而且需要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
日本敌视苏联和中国的政策,使其加快了与美国结盟的步伐。
《旧金山合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及《日美行政协定》等美日同盟的三个基础性条约确定了联盟的政治军事性质。
美日同盟自建立之日起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叶俊《从传统结盟到战略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同盟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同盟的影响。
【答案】【历史——选修3:
(1)原因:
美苏冷战的产物;
美国遏制新中国的需要;
朝鲜战争的推动;
日本希望早日结束被占领状态。
(2)影响:
加强了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力量;
促进了日本的战后复兴;
加剧了东西方“冷战”对峙。
(1)本题根据材料"
冷战的爆发、中国革命的胜利、朝鲜战争不但使美国更加迫切地扶植日本,而且需要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
日本敌视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苏冷战、美国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日本的希望等方面概括指出美日同盟形成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美日同盟自建立之日起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加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力量、促进日本的战后复兴、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等方面分析美日同盟的影响。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
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刺”。
由于“闸刺”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
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0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
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
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答案】【历史——选修4:
(1)背景:
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
女真政权的建立;
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
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强。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有利于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1)本题根据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等方面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顺应历史的潮流、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民族交融等方面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第一次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