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5心理档案专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4591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4.10KB
心手相牵5心理档案专刊Word下载.docx
《心手相牵5心理档案专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手相牵5心理档案专刊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就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师生冲突。
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位历史老师采纳心理教师提出的一些建议,对这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上课不起立”的情况没有再发生,而且学生表现得很积极、热情,与老师相处得也越来越好。
以上只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后,应用的一个方面——“问题学生”的管理。
因为,通过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发现“问题学生”,还可以分析出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可以找到相应的矫正措施,帮助“问题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心理档案还可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很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很多老师来讲,感觉心理档案似乎很神秘,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心理档案。
等您了解了之后,您会发现心理档案就您身边,您所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心理档案的一部分,只要您进一步地了解心理档案,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加以运用,您就会发现心理档案会成为您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一、什么是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是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反映个人心理活动历史真实面貌的历史记录材料,也就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人的认识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作出的鉴定和评价。
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是对人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
二、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
“建档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这是每所准备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应始终清醒意识到的,这也是我们在整个心理档案的规划中,始终应遵循的主导思想。
所谓“健康发展”,不仅是指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而是泛指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所谓“每个学生”,是强调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临床上的医疗模式,而是为提高年轻一代的教育模式,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配套工程。
三、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学校教育工作及心理辅导工作都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以便扬长避短。
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能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予以启发、化解和引导,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是双向的,需要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
心理档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觉地协调自己的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而又适合自我发展需要的人,并能主动、及时地缓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压力,解除可能的心理障碍。
3.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让教师和家长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更有效地因材施教,更合理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家长更有效地在学校指导下开展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气氛,这样更有利于家校协作,形成一种合力,营造更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成长环境。
4.有利于防治心理疾病,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早期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及时转介到各级心理保健医疗机构;
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的要求;
更有利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更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从而为各类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心理环境。
四、心理档案类别
1.按建档方式分:
测验类(仪器测量和问卷测量)、非测验类
如果采用仪器测量和问卷测量的方法建立的心理档案就是测验类心理档案,那么采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建立的心理档案就属于非测验类心理档案了。
2.按评定方式分:
自评、他评
心理档案的建立如果主要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那么这一类的心理档案就是自评类心理档案,而心理档案的建立如果主要采用他评的方式,那么这一类的心理档案就是他评类心理档案。
3.按人数分:
团体心理档案、个别心理档案。
只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心理档案称为个别心理档案,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档案称为团体心理档案,一般团体心理档案具有很强的统计功能。
4.按评定性质分:
筛查类、诊断类
建立心理档案如果是为了筛查,那么该类心理档案就是筛查类心理档案;
如果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了诊断,那么该类心理档案就是诊断类心理档案。
5.按评定用途分:
教育类、保健类、治疗类
按照心理档案评定的用途,通常心理档案又分为教育类心理档案、保健类心理档案和治疗类心理档案三种。
五、建立心理档案的原则
建立心理档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所建立的心理档案真正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适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在建立心理档案时必须考虑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首先,是指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要有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剌激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实现,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其次,是指在测验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
必须选用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和修订的心理测验来进行测量。
这种测验在编制时遵循特定的程序,具有标准化的内容、施测程序和评分方法,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有解释分数的常模资料或其他参照标准,能够对测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说明。
2.客观性原则
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学生以促进其发展,因此心理档案的客观性是达到此目的的基本保证。
客观性原则是指我们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客观的心理事实,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建档工作,不可以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态度对待建档工作。
为了保证心理档案的客观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或多方位的综合测评
(2)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量表
正确选择作为心理档案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心理测验量表,是保证建档客观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
3.适用性原则
(1)采用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有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之分。
从学校心理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角度出发,个别测验显然费时费力,很难适合实际工作的展开。
我们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应该尽量选用团体心理测验。
(2)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出于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很难在短时期内规范地配备专门的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心理测验人员,绝大多数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
只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基本掌握的各种测量评价工具才会具有生命力。
(3)少而精,分类建档
由于学校学生人数众多,多上一个建档项目,就要投入成倍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心理档案的内容要本着经济性原则,精心筛选,筛选的标准是该项目对学生的发展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同时又要注意多侧面全方位地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的必要资料。
4.系统性原则
首先是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即心理档案本身要有系统性,要将反映学生心理状况方面的内容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进去;
其次是指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方面要前后一致,如在调查学生的智力情况时,如果第一次是使用韦氏智力量表,经过采取教育措施后,看一看有无效果,进行第二次施测时,也必须采用韦氏智力量表,这才有可比性,才有意义;
此外,还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使建立起来的学生心理档案能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过程。
5.动态性原则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积极态度来指导和帮助学生。
心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因此,心理现象也不是凝固的、静止的,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活动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中小学生的个性、智力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把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档案,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建议。
6.保密性原则
心理档案须由心理辅导教师专人负责。
尊重学生的隐私,使学生相信心理档案的管理者和心理辅导老师会严守秘密,真心实意地保护他、帮助他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档案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学生的隐私,有些带有心理暗示效应,有些涉及到人际关系,还有些是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等,因此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能公开,不能给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和评价。
学生心理档案只有心理辅导老师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
7.发展性原则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人的心理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心理档案只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依据,是一种对过去某阶段心理状况的记录,并不代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永远如此,也不代表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就是如此。
我们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而不是为他算命定终身,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更充满了可塑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心理档案。
六、心理档案的内容
在中小学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的一种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它为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有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诊断、分析、解释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确定心理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形式。
学生心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学生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问题产生原因。
主要包括:
个人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家庭住址、就读学校、年级等)、家庭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组织结构、家庭成员及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他们之间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父母管教方式及态度等)、学校生活情况(包括学业表现、学习态度、住宿环境、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特长、交际水平、担任社会工作情况等)以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生活条件改变、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同学教师闹矛盾、饮食睡眠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智力方面
根据测验的结果和本人的学业表现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状况。
从而为教育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能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和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教育计划和措施。
(3)个性心理特征方面。
学生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能够得到明显的反映。
因此,抓紧学生个性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通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诊断和测量,能够使教育者及时了解和发现那些具有不良个性品质的学生,帮助他们改造不良个性品质,塑造和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
(4)心理健康方面
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这样就会引起一些不良的身体症状,如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甚至引起精神症状、自杀等。
因此,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状况,根据心理测量和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分析和诊断。
如确实是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应通过心理治疗大夫来酌情处理;
如果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则通过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来处理。
对于大部分学生,则是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5)学习心理方面
通过各种有关学习的测验,如“学习动机因素测验”、“学习认知因素测验”和“学习社会因素测验”等量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辅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应试技能、克服考试焦虑、优化学习方法、减少社会因素对学习的不良影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6)职业能力方面
学生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高等学校和专业或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专业,以便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进行指导。
(7)心理咨询和心理诊断情况
每次咨询的情况记录,如咨询日期、来询者、咨询员、咨询问题类别、具体咨询过程、心理咨询诊断的结论、效果评估、转介情况等是学生心理档案的第三个主要内容。
此外,心理档案还可以包括学生自传、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日常观察记录,特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遭受的重大心理事件或反常行为的记录材料。
通常学生个人一般情况和心理测量情况应针对全体建档对象,而对于在心理测量中发现的特殊学生(如智力超常或落后、学习困难、个性发展障碍等)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可以由心理测量人员进行其他方面的心理测量,建立心理状况诊断档案。
以上这些方面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以测验类和非测验类的形式出现:
如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自传、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日常观察记录、心理咨询情况一般以非测验类的形式出现;
而智力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学习心理方面、职业能力方面、和心理诊断情况一般以测验类的形式出现。
我们不难看出,非测验类的绝大部分内容,如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自传、班主任、任课老师日常观察记录都是我们老师们日常工作经常接触到的内容,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也是心理档案的内容,这与课改提出的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是基本相符的。
测验类的内容需要心理教师完成,因为其过程专业性要求较强。
总之,心理档案的建立要在学校心理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来完成,测验类的内容需要心理教师操作,非测验类的内容可以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由相关老师参与,协助心理教师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课改提出的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是我们心理档案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的心理教师将“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充分利用,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充实,会成为一份非常好的心理档案。
这样,即充分利用的现有的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心理档案的应用
1.教师的助手
(1)缩短教师了解学生的周期
提高教师总体的工作效率。
班主任老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以后,一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其中一项重要而困难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了解学生,以便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另外科任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一般都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能全面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现成材料。
班主任们除了查阅学生的学籍档案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档案,相互补充,让老师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
(2)因材施教
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心理差异,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个性的分析可以把性格特点突出的学生分类型归纳出来,给予不同的工作,到达积极的效果。
比如显示性高的应了解他们的特长,需要安排其社会工作,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只有心理要求得到满足,才能发挥心理技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对于怀疑性高的人要与他们多交流,遇事多做预见教育,因为推翻对人常存戒心,不轻易相信别人。
对于稳定性较低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情绪。
学习工作生活中游乐挫折时尤其要给予关注。
因为他们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也容易烦恼。
对于独立性高的人,班上工作应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因为这类学生有独立见解,有创造性,对其他同学有启发。
例如1:
在实践中往往以分数论“英雄”。
分数可以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差别,但反映不了学生为什么会有相应的学习效果。
比如两位学生都得了100分,但李同学得100分是因为智商高,而张同学智商中等,得100分是因其在学习中情感因素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发挥。
假如老师不明白其中原因,又如何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呢?
例如2:
一个学生学习很差,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当时的任课教师对家长说:
“这孩子可能是智商有点问题,没有什么办法了。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为每个学生建了心理档案,经过心理测试,老师们大吃一惊:
这个被公认的笨学生,IQ居然高达124。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对其“影响学习因素”一项的分析,发现其主要毛病是缺少毅力和自制力,一玩起来就把学习丢到脑后。
于是,家长、老师改变了对这个学生的偏见,加强了对他的督促和鼓舞,启发他的自我约束意识,对他的进步及时表扬,辅导老师还经常让他看一些有关陈景润、华罗庚的小故事。
逐渐地,这个学生学会了排除干扰、认真学习,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3)优秀群体的组建
通过心理档案老师们可以发现并组建本班的优秀群体,如班委会成员的确定,要在学业成绩不错的基础上,个性中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稳定性等方面较高的学生。
其中班长的个性特点中,应为稳定性、独立性、敢为性强的人,他们肯干,沉稳,在学习工作中不怕失败和挫折,不怕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孤立,意志比较坚强。
文娱委员、体育委员个性特点中显示性分数要高,因为他们非常乐于露面。
班委会的选择应该不同类型性格相搭配,起到互补达到相得益彰的结果。
这样班干部才会比较得力,班集体的建设才会更加顺畅。
(4)部分学生的管理
从学生心理档案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他们的情况与优秀群体相反,属于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对象,如单亲家庭、个性有偏差(自制力若、敢为性强、缜密性低等)、身体有残疾、学习状况欠佳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额外关注。
否则,这些学生可能会向不良状况发展更远,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难点。
例如某班上有一位男生,平时表现纪律散漫,学习不够努力,基础差,成绩不好,是一个老师比较难教育的对象。
个性测量的结果中发现,这位同学的显示性很强,而且克制性、稳定性低。
所以爱出风头,搞破坏,千方百计显示自己,当众被批评、做检查,非常高兴,因为这样满足了他显示的欲望。
班主任发现问题后,于是开始寻找有利时机让他有一个正面的显示,如某次帮老师拿作业本,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及时对他的行为进行正强化。
对他的那些不良面行为当众忽视,私底下交流,这样他的不良行为得到抑制。
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位男生的不良行为得到了转变。
(5)班级整体情况的了解
对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该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和学校制定教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每个班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有的是已经存在的问题,如通过分析某班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该班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我们就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多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等等。
有的是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是倾向性的问题,例如从心理档案中发现,有些同学存在性心理问题,而其他同学虽没有从心理档案中反映出来,但进一步分析班上同学的表现,估计亦有类似的情况。
那么,性心理问题就是这个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就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应对该班开展性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的各种不同表现,促进他们的心理平衡和社会成熟等等
2.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的辅助工具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可以看出,自知对人是很重要的。
心理档案的使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为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依据。
一般学生往往为“镜中自我”,也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有好的评价,有好的形象,但又认不清自我,这样就容易产生自我保护,而容易逆反。
心理档案就为学生了解自己提供了新的、科学的途径,而且还能以此为其提供提高、完善自我的依据。
通过对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学生从自己的档案里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自我形象”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
大多数学生能自我调整,扬长避短,增进积极的个性品质,产生自我完善的愿望。
3.家长教子成才的参谋
一般说“知子莫过父母”,但孩子长大了,受到诸多方面影响,性格、思想、情感变化很大,让家长很科学、准确说说自己的孩子,不见得很符合实际,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好管了,有的家长想管却不知从哪入手。
家长一般对子女期望较高,盼子成龙心切,不少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态和个性特点,缺少教育子女的知识和办法,教育子女时,以成人的模式约束子女,个别家长简单粗暴,引起子女逆反,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心理档案中的内容(如个性特点)有选择的反馈给家长,给家长讲座,进行有针对性分析、解释,或找部分家长交谈,为他们教育子女,出谋划策,帮助家长利用心理档案教育子女。
例如,有一高三女生,家长反映,跟她说什么都不爱听,家长觉得没什么办法教育她。
于是,老师和家长一块分析,发现这位女生独立性比较强,有自己的主见,但克制性低,管不住自己,乐群性又高,需要伙伴。
父母常年在紧张的工作中,轮流出国,经常不在身边,她感到非常寂寞,父母都不在家时,她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
一度和她班上一位男同学来往密切,父母非常着急。
根据这位女生的个性状况,心理教师向家长提出了建议:
她独立意识强,简单的训斥、说教会适得其反,因此不用说教,要多关心、多鼓励,相信她的判断力。
由鼓励变成引导,强化了自身优势:
聪明、理解、接受能力强;
她乐群性高,在家里若没有家人的陪伴,她的做事效率会大大降低,建议家长把出差时间错开,家中保证有一位家长做好后勤工作;
她克制性低,那么家长就要经常督促她、提醒她。
后来,这位同学状态越来越好,改善了与那位男生的交往,成绩也提高很快,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4.学校心理教育的依据
(1)分班:
一般分班只考虑两个因素:
成绩和性别,这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
如某个班特别的活跃,某些班特别的沉闷;
某些班管理起来非常顺手,有些班成了老大难。
这主要是因为分班时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因素。
因此,在分班时要尽量的多考虑些因素,这样对学校的管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个体心理辅导的参考
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的有关信息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每份学生心理档案,都提供了学生的智力、个性、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和培养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特别是那些问题比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应作为重点辅导的对象。
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辅导,例如在智力方面或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进行辅导,如在智力、个性、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例如:
一个高三男生作文非常不好,语文成绩随之下降,非常苦恼,自信心降低。
在高三进行《一般能力测试》复测时,语言推理一项得了满分。
于是根据这个测验结果心理教师对这个学生做工作,说明他的语文成绩并不是能力差的问题,很可能是方法不得当,由此来增加这位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成绩。
这位学生在高三的最后阶段,语文成绩经过自己的有效努力,有了明显地提高。
(3)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相 心理 档案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