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典型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21056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48KB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典型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典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典型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
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
(宋)蒋兴祖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
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
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
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早晨;
情融于景(借景抒情)
(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
(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⑴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
⑵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白话译文:
早晨,阴云突然弥漫过来,车声辘辘如流逝的河水。
遍地都是白草和黄沙,月光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孤村。
看到大雁飞过,我愁肠百结,日夜不能断绝。
眼看着离燕山越来越近,回首遥望故乡,(深叹以后)要想踏上归路便是难如登天。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
(1)柳絮;
拟人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解释为“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无语的柳树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的愁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此句正是把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这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了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关于情景之间关系的解说。
⑴柳絮;
⑵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手法的能力。
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
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①
(元)张可久②
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
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
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
③真真:
唐代美女。
④打:
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比喻;
(2)全曲可分三层。
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
描绘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
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
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之情。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2)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
“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
“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
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松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
后半部分由实转虚,抒发历史盛衰兴亡变化无常的深慨。
“一丘黄土,千古青山”则用吴王阖间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而虎丘的青山却亘古永存这一现实来委婉地说明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这一直困扰着古人的深沉的人生哲理。
这是第二层。
最后三句是第三层,表现自己已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又陷入到对宇宙与人生之奥秘的思索之中,敞对一切部不感兴趣了。
不要说残碑无心去拍打,就连著名的剑池也无心再去观看了。
全篇景起景收,情景交融,很有韵味。
全篇由写景、怀古、伤今三部分组成,分别写出游虎丘时的所见、所感、所叹,意脉清晰,结构谨严。
遣词造句都很精到,值得仔细回味和借鉴。
⑴比喻;
拟人;
⑵全曲可分三层。
【点评】⑴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
)宫:
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
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
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
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
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用典贴切。
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②运用拟人。
“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③联想自然。
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
(1)C项,“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不正确,“海鹏风”一句用典,写树枝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澜。
故选C。
(2)“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结合注释③内容分析可知,运用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结合“思”“忆”“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分析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此联想象自然,尤为警切,乃全篇眼目。
⑴C;
⑵用典贴切。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
怪不得。
②使风;
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
“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他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两首诗中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对儿童稚态的描摹,点活了全诗。
⑵《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
《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
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
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
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
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
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
“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
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
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
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
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
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
“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
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
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
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然后词人笔锋一转,由“追亡事,今不见”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最后抒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试题 答案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