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满分技巧与策略基础等级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21008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36KB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与策略基础等级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与策略基础等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满分技巧与策略基础等级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2018年高考湖北卷,作文材料的核心是“变与不变”,如果考生只是写一般的变化,虽然也符合题意,但没有任何新意,倘若考生能从中提取出“对旧事物逝去的无奈,而呼吁珍惜当下”这样的立意来,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架、不按习惯思维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他人之所未发,想他人之所未想,就能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
(5)立意要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只抓表象,泛泛而谈。
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有深刻的挖掘能力,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2018年高考四川卷的作文材料“手握一滴水”,材料内涵为“看起来很微小的一滴水里,其实蕴藏着无穷的价值”,而考生据此可以写“平凡细微中蕴涵的价值”,但如果能进一步挖掘,立意为“呼吁人们坚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蕴涵无穷价值的所在”,那就深刻多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有关负责人曾明确指出:
“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
”这意味着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会在写作内容、立意方向、写作重心、文体要求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考生更加重视审题、立意。
2.如何让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1)立意要有社会责任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充分地考虑到文章的社会功能,将焦点定位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或由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将材料的内涵与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深刻。
(2)立意要有哲理味、辩证味。
哲理是思想的火花,是理念的凝聚,是睿智的结晶。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如2018年高考辽宁卷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是一句颇有哲理且耐人寻味的话,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度。
(3)立意要关注现实,凸显个性。
有的考生写文章喜欢就事论事,而不是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只是陷入了个人的“小胡同”。
其实优秀的文章总是有一种独特的视角,或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或映照着社会的主流,或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考生可以通过对小鱼与老鱼之间对话的联想,从“我们忽视了什么”、“为什么会忽视”、“忽视了会怎样”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联系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或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写作。
(二)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高考作文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
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
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
这几年高考均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
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四不像”。
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都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新课标高考作文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但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
考试大纲讲得很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面对不拘文体的作文要求,要想到自己擅长的文体。
一旦确定好文体,就必须做到“规范”,即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绝不能搞成“四不像”。
这些“四不像”作文没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不符合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一定拿不到高分。
1.如何写好记叙文
(1)把握要素,巧作安排。
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生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
如考场佳作《别样温暖别样情》一文中,事情的时间是冬季一个寒冷的夜晚,地点是街上,人物有“我”与卖地瓜的老人,事件是“我”因天寒父母不在身边而身心俱冷,饿极了只好上街买吃的,受到一个卖地瓜的老人的关怀,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该文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得很清楚,从而使文章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2)选材典型,角度独特。
记叙文所选材料要十分典型,角度独特,不能平淡无奇。
考生要将自己生活中鲜活的、独特的、有积极意义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来。
比如,有两则材料,讲的都是父亲给读高中的女儿送学费,一则材料是父亲开车行了30千米送钱给女儿,一则材料是父亲挑一担大米,摸黑走了30千米山路,天亮到集市卖掉大米给女儿送钱。
这两则材料,谁更能感动人心,不言而喻。
(3)确定线索,理清顺序。
记叙文在结构安排上往往要有一定的线索和顺序,不能像记流水账。
考生写作时,可以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周庄的现状,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渐淡化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保留与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
考生也可以以人物思想行为及认知过程为线索,如2018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卖菜人的老茧》,先写人们因为卖菜人手上的老茧而不愿意与他直接交易,后写因卖菜人长满老茧的手托住了一个生命而对其充满敬意。
(4)明确表达,掌握技法。
考生写记叙文,要注意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切不可过多地议论、抒情,以免冲淡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从而使文章成为半记叙半议论半抒情的“四不像”。
在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因为恰到好处的议论和抒情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另外,考生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技法,如材料顺序的安排,叙述方式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展示方法,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行文的构思技巧等。
2.如何写好议论文
(1)明确三要素,掌握文体特征。
议论文有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主要有立论、驳论两种。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2)掌握常用结构,弄清文章层次。
议论文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说理。
议论文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
②递进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层层深入的关系;
③总分式,主要包括“总——分——总”式和“总——分”式,前者是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述;
后者是先总述,后分述,最后不再总述了。
如2018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优秀作文《放下包袱,收获成功》,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然后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战胜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实现梦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幸福”作为分论点,构成三个逻辑清晰的层次。
支撑着中心论点,结尾照应中心论点,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
(3)抓准思维角度,打开议论思路。
高考作文题一般都给考生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只要考生对事物作多角度思考,进行合理的联想,抓住其中任何一个侧面,并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点以及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其他侧面的关系,便可确立正确的立意角度。
考生可以着眼于关键语句展开联想,也可以立足于全部材料蕴涵的意义展开联想,还可以从反面领悟,展开联想等。
(4)情理之趣交织,提升文化品位。
笔端流露感情,以抒情的笔调来说理,这是使议论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考生在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情感与文中的理趣结合起来。
议论文追求的是由事及理的升华,因此,考生不能在事物表象和发展过程上大做文章,而必须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骨”,充沛丰盈的情感形象为“血肉”,这样才能成就一篇佳作。
3.如何写好散文
(1)掌握要素,精心立意。
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形散”是指文章材料广泛。
“神聚”是指中心要统一。
散文重在表意,因此立意是否精深,将决定散文的优劣。
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没有中心来将材料统率在一起,那么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2)选材精当,小中见大。
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凡能鲜明地表意的材料则取之。
考生选材时可从局部着手,以一斑窥全豹,以局部表现整体。
另外,考生还要敏感地抓住那些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却蕴涵深刻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的材料。
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文章抓住“吃山楂糕”这件小事,体现了“童年”与“现在”的山楂糕味道不同,从而表达出“对环境变化的忧与爱”的主题,可谓小中见大。
(3)精心构思,巧于表达。
散文的结构要精而巧,而考生可以以意为脉,编织线索,如情感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等。
关于表达,考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抓住特点,勾勒人物。
②借景抒情,或烘托气氛,或强化感情,或引发感慨,或以景表情。
③托物言志。
即借助于物表情达意。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
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
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
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
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说理,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
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
感情虚假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假,而不可能动人。
有一名考生写《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其理由有两条:
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梦见她,还不吓得半死;
二是子女的经济条件都不好,“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
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潸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
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要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
它惩恶扬善,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真善美的光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
它的底线是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
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1.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1)形象感染法。
考生可选取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典型事迹,来抒写人间真情。
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摄取初中时候的一个特殊镜头来凸显母子真情:
“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
‘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
’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浓浓的母爱就浓缩在了这饱含真情的叙写中。
考生要用真心去体验和再现感人的社会生活,用挚情去表现和吟咏牵动人心的家庭生活,用哲理去品味和感悟引人共鸣的时代生活,进而使作文中充盈着感人的氛围,表现出温暖的情愫。
(2)融情于事法。
考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生动叙述,来抒发人间真情。
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中有这样的细节叙述:
在家境贫寒的“我”参加中考那一天,父亲意外地前去城里陪考,并在餐馆里“慷慨”地叫了一盘鱼香肉丝,吃饭时父亲不停地用筷子给“我”夹肉,而他却只夹素菜吃……考生借事抒情,将浓浓的亲情充斥在字里行间。
(3)直抒胸臆法。
考生可以直接抒写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尊重,对亲情的感悟等。
如考场佳作《理解》一文,作者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写出“理解你,也因为你理解我。
这种情义不仅是父子之情,还融合了朋友之情”这样饱含深情的句子,让读者也不禁为之感动。
2.如何巧妙地浓缩人间真情
(1)捕捉动人细节,巧妙展露情怀。
考生在写作时可捕捉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尤其要善于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表现出细节的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从而使文章情感充溢。
(2)叙述精彩片段,高度浓缩情感。
要想在文章中体现真情实感,考生不仅要抓住生活中偶尔迸发的火花,还须在文章中准确叙述。
例如,2011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作者一开始便叙述了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期待,情感高度浓缩,将“人总有一种期待,不管怎样,期待总是伴人一生的,无论如何,消极期待莫要有,积极期待才可取”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3)描绘动人景物,情景相融为一。
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揭示主旨等作用,使文章含蓄隽永,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例如,2011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迷人的山村》,文章以淳朴山村的四季为描写对象,以四季变化为线索行文。
文中将小河、竹林、小草等景物在四季中的变化,描写得生动形象,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不仅如此,作者还对四季所包含的内在生命力的变化给予了赞扬,将对大自然的钟情寓于其中,令人赞叹。
(四)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指文章的材料翔实、具体,能为“中心明确”服务。
内容不充实,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丰满的血肉,写记叙文形象不具体,没有意境,写议论文空喊口号或堆砌事实论据,自然不能得高分。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
现在一般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如果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文章内容也就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1.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1)关注社会热点。
古人就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尤其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来讲,考生有相当长的时间远离实际生活,这和高考作文发生了矛盾,因为作文是反映生活的。
因此,备考阶段还要适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写出有时代感和时代价值的东西。
例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寄给行走在天堂路上的史铁生的一封信》,就以刚刚离开人世的史铁生为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思考,使得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时代感。
(2)要写我们中学生熟悉的事情。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中写道: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
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
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这位考生就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写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3)以小见大。
社会热点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要从小的方面见深刻的道理,从一个侧面或局部去反映事物的整体。
这样才是深刻的作文。
例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见证》,在选材时着眼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只选择乡村旅游这个小的突破点,可以算作“小中见大”。
2.为了做到“中心明确”,那么在写作中,有哪些点题妙法呢
(1)标题点题。
即在拟题时巧妙嵌入与主题、材料或话题有关的词语,让自己所拟的题目醒目而别致,给人“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感,如考场佳作《道是“有限”却“无限”》,该文的标题就点明了中心。
(2)题记点题。
即让表明主题的句子(诗词、歌词、名人名言等)独立于文章之前,作为题记,让阅卷老师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给人“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
(3)开篇点题。
无论哪种形式的作文,无论哪种体裁的作文,好的开头,都应该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文脉。
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的开头就以“我们人也是一样,常常忽略身边最不起眼的,最平凡的那些爱。
要用心去感受爱,感恩爱”点题。
(4)行文点题。
即行文过程中,在一些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用重复的语句或小标题反复点题,从而达到贯串全文、突出中心的目的,给阅卷老师“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闪亮于视觉表面,给阅卷者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震撼,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2018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一颗心,一双手》,文章先以“一颗心,一双手,创造出美好和谐的明天”点题,然后在行文中以“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为小标题,时时点题,最后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5)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是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或呼应题目,或照应开头,或点明题旨。
或干净利落,戛然而止;
或耐人寻味,余音绕梁。
如2018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的结尾就以“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
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点明了主题,起到了深化中心的作用。
(五)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
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
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
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
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路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结构完整”,从历年高考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不存在问题的,除非不能完卷。
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
这是应当避免的。
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
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
1.如何做到语言通顺
(1)规范。
即语言表达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合乎语言习惯,没有语病。
还要注意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搭配,避免使用方言及生造词语,不文白夹杂。
例如,“都说十八九岁的女孩如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走出地平线,亭亭玉立在澄澈的海面,沾着雾气,漾着柔波”一句,用“亭亭玉立”来形容女孩高挑的身材,鲜明生动;
“澄澈”“沾”“漾”等词语使用也很恰当。
(2)准确。
即语言要贴切,表情达意要恰如其分,语意无歧义,评价客观,表述不以偏概全。
例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和“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中,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
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3)连贯。
即文章不能有多个中心,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
要注意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顺序合理,并注意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与呼应;
要有适当的过渡语句。
例如,“呀!
额头上长出了小痘痘,有好多好多书要念,同班女生的花裙子真的好漂亮,隔壁班的男生比我们班的帅……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总爱想些纯纯的小事情。
爱想,爱烦,爱感慨!
痘痘多了变丑了,好多书念着真累,我怎么没有花裙子,帅帅的男生会打球吗”这段文字,前后衔接连贯紧密,内容上下照应,读起来一气呵成。
(4)得体。
“得体”有三个方面:
①文体要得体。
记叙性文体多用叙述、描写性语言,所以语言要生动形象;
议论性文体要有议论性语言,所以语言要严密;
说明性文体要用说明性语言,所以用语要准确、简明。
②语体要得体。
注意口语与书面语、文言和白话的区别,不能夹杂使用。
③语境要得体。
就是要注意时间、地点、对象、场合等语境。
2.如何做到结构完整
(1)要有头有尾,前后照应。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体现。
没有合理的开头,或者有头无尾都是结构不完整的。
因此,要使文章结构完整,必须做到有头有尾。
例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这世界需要您》的开头:
“每当想起父亲,我的笔都在跪着爬行。
父亲,您走了三个年头了,可是,当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的时候,您想到了吗?
我和妈妈需要您,这世界需要您。
”结尾:
“这世界需要您,是的,我亲爱的父亲。
我会将这个世界对您的需要转化为对我的需要,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是父亲您所期望的。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2)要胸有程式,思路清晰。
写文章,动笔之前要有总体的构思,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来源于平时我们学习的名家的典范之作,从他们那里悟到文章的结构模式,做到胸有程式。
一般说来,写人的记叙文基本结构形式为:
入题(从外貌、语言、环境等方面入题)+铺叙(反映人物性格的事件,叙述要详略得当)+高潮+点题(用点睛的议论、抒情句作结)。
写事的记叙文基本结构形式为:
入题(由事入题)+事件的发生(清楚明白)+事件的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的高潮(感人肺腑)+事件的结局(启人深思)。
议论文结构模式:
开篇破题+分析论证+结题收篇。
例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寄给行走在天堂路上的史铁生的一封信》的正文,每一段用一个总领的句子引起: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世人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为浮华的世界注入了一丝安静”。
这样展开行文,思路十分清晰。
(3)要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过渡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
写作时,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
一般说来,语意的转换过渡,可使用过渡词如“同样”“然而”“当然”“因此”“总之”等。
遇到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落之间,可用较小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有一段:
“女人之所以称为花,其原因有二:
一是花,会花钱;
二是花,花会凋谢的。
于是花期一过,这种时尚之花就凋谢了。
别怕,时尚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呢”,这两句就巧妙地实现了由上文到下文的过渡、衔接自然。
(六)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
规范指标点应单独占一格或两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满分 技巧 策略 基础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