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1631424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26KB
《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docx
《《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亲子共读读后感
原创书鸽子的空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这个周末,我终于才把《窗边的小豆豆》看完了。
我今天,就是给你讲讲这本书的。
首先我要好好介绍一下巴学园(小豆豆就读的学校)的校长——小林先生。
我很喜欢小林先生,大家一定都很喜欢。
因为,小林先生是这么热情。
而且,小林先生非常耐心。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小豆豆刚刚转学进巴学园,小豆豆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跟小林先生讲,小林先生就一直耐心地听。
结果,小林先生听小豆豆讲话竟然听了四个小时!
小林先生对小朋友的爱真是无比强烈!
我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叫《一言为定》,是讲小豆豆午饭的时候对小林先生说的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小豆豆对小林先生说:
“我长大了要成为巴学园的老师”,“那就一言为定啦!
”小林先生说。
但是,后记里说长大后的小豆豆说她也没有一言为定。
对呀,其实小朋友有些时候也不一定要“一言为定”的。
还有一篇故事叫做《放回原处》,我觉得这篇故事特别好笑。
就是说小豆豆有一次上厕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里。
小豆豆非常想找回她的钱包,于是就打开了厕所的井盖,拿了一些工具去往井里挖。
结果挖出来了很多屎,就是没有挖到钱包。
尽管这样,小林先生也只是说:
“弄完要把这些都弄干净”。
如果是一般的老师,肯定不会让小豆豆干这种事情。
我想说:
“小豆豆,你可真幸运,你有那么好的父母,还有那么好的校长,我也想像小豆豆一样”。
我喜欢《窗边的小豆豆》,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
云山书鸽子班悦蘅
温暖的童真人性化的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最近,经推荐,拜读了在家长圈中很有名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这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女士根据自己小学一、二年级在巴学园度过的一段时光写成的回忆录。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教育的书,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温暖的童真、童趣,还有人性化教育之光。
《窗边的小豆豆》作为日本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作者的写作手法的确很有特点,流畅、简练、直白而打动人心。
比如面试时初次看见“校长先生”,是这么描写的:
“他的头发已经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齿有点也脱落了,但脸上的气色非常好。
他的个子不算高,不过肩膀和胳膊都很结实,黑色的三件套西装已经旧得有些走了形,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非常整齐。
”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平易近人、健康向上、简朴自律的教育者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泰明死了”一节里,对小豆豆走出举行葬礼教堂后的一段描写更是画面感人:
“外面仍然春光明媚,正像第一天在电车教室里遇到泰明时一样,阳光是那么灿烂,洒落在小豆豆的周围。
但是,此时的小豆豆脸颊上却沾满了泪水,这和两个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是那么多不一样。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已仿佛和小豆豆一样,无限怀念可爱的泰明同学,热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作者虽然整本书主要描述了在巴学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但是通过笔触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内心充满了对孩子们无比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的教育家的形象——巴学园的创办人、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小林先生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对他们的心灵精心培育、呵护。
小豆豆在转学来巴学园之前,在老师眼里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学生,上课时经常不专心,把桌子弄得啪嗒啪嗒响,还大声地和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最后老师只好让小豆豆的妈妈给她办理“退学”。
就这样一个“难缠”的学生,在进入巴学园面试时,校长先生不但没有嫌弃她,而且还耐心地听她喋喋不休、天南海北地讲了四个小时的话,而且是很“专注地”、“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让小豆豆欢喜得不得了。
看到这儿,想到平时孩子跟我们兴高采烈地说一些事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却嫌他们烦、浪费时间,忽视了孩子被倾听的需要,真是惭愧啊。
在课余时间里,小林先生会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在沙坑里打滚、爬树、做实验等等。
最经典的是在《放回原处》这一篇里,说的是小豆豆心爱的小钱包掉到便池里,小豆豆“不屈不挠”地在里面掏呀掏,直到上课时间已经过了,“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校长先生看见了,也没有责怪她、阻止她、或者替她做,而是只在中间有意无意地经过两次,过问一下小豆豆就走了。
这是多么的尊重和保护孩子做事情的意愿呀,连小豆豆的妈妈知道后也称赞小林先生“非常了不起”。
在教学活动中,小林先生非常注重同学们人格和心灵的养成。
为了让孩子们对食物产生食欲并有助于身体消化吸收,他创作了名为“好好嚼啊”的饭前歌,还让大家从家里带来具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食物,使孩子们第一次关注到“吃”和“食物”本身,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这是多么符合孩子天性的养成方式啊,比“要珍惜食物”、“不能挑吃偏食”之类的说教强多了。
不同于要求游泳必须穿泳衣的做法,小林先生鼓励孩子们不穿泳衣光着身体游泳,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好让一些身体矮小和有缺陷的孩子消除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让大家感觉到彼此是一样的平等的人。
巴学园的校运会,没有设置常见的一些田径项目,而都是一些比如“钻鲤鱼尾巴”和“接力上楼梯”之类好玩的比赛,而且让人吃惊地最后“每个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拿走了”,这样的结果,除了最让高桥君充满自信外,“各有所长”的观念,恐怕也被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里了吧?
最有意思的是,校长小林先生给大家颁发的奖品都是些蔬菜,比如一根胡萝卜、两根牛蒡、一束菠菜之类的,孩子们开始是各种不解,后来先生解释说:
“今天晚上,请妈妈把这些做成菜,用你们的努力得来的蔬菜,做全家晚饭的菜肴,肯定很好吃!
”。
这真是绝妙的校运会呢,通过团队合作换来奖励,再转化为与家人一起分享的食物,“努力—获得”的过程完整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
这特殊的奖品估计比什么奖状、奖金之类的更能让同学们开心吧?
比起一些为办而办、为比而比的校运会有意思多啦。
有一次,小豆豆被大荣君扯辫子弄哭了,向校长先生哭诉,校长先生听后笑着称赞小豆豆的辫子很好看,一下子就把小豆豆逗得转哭为笑,大荣君后来向小豆豆道歉了,并说校长先生教训了他,告诉他对女孩要友好,一定要尊重女孩,爱护女孩,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男尊女卑”为社会主流的日本是多么的难得啊,这对大荣君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只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因此这样的事被教训过,由此可见,小林先生是很善于利用教育契机来引导孩子的。
小林先生对孩子们是这么和善,但是有一次竟然对一位老师“发火”了。
原因是课堂上,班主任老师开了一个不太适宜的玩笑,问因为身体有缺陷而不能再长高的高桥君“有没有尾巴”,引起了高桥君的慌乱。
后来小林先生单独在厨房里,质问班主任老师:
“您难道不知道这有多严重吗?
我对高桥君费了多少心思,这一点,您怎么才能理解呢?
”这是愤怒,更是痛心,一个对学生精心培育、呵护的教育者的形象入木三分。
小林先生还为同学们策划了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暑假开始的时候,带大家进行了一场新奇又好玩的“礼堂露营”,感受在外住帐篷过夜;坐船去大海泡温泉,体验渔村生活;学期中到溪谷野炊,一起动手搭灶捡柴、切菜做饭……对于这些经历,作者认为“是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开心记忆,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为了让大家认识劳动,还请来一位“旱田老师”教给大家很多“关于虫子啦,鸟儿啦,蝴蝶啦,还有天气的知识”,还让孩子们带上锄头等工具,到田里学习拔草、翻地、培垄、播种和施肥。
这些都是真正的、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劳动啊,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恰与我国传统的耕读文化是符合的。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孩子们已经脱离了田间劳动,不能说不是一种教育的缺憾。
书中记录的虽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巴学园,其中许多教学理念还是让我耳目一新的。
比如巴学园会组织学生们演出一出戏剧,扮演各个角色,让大家通过对白、表情、肢体动作来感受剧情和人物心理。
这除了充满趣味之外,无疑对语文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巴学园每天都第一节课从每个小朋友喜欢的科目开始,可以画画、可以做算术,还可以做物理实验,这可让孩子们乐坏了,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起来。
小林先生还教孩子们做一种随着钢琴的节奏而在环形路线行走中用手脚打出相应变化节拍的韵律操。
小林先生认为:
“韵律是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游戏,是教给我们怎样去开动心灵的游戏,是让心灵和身体理解节奏的游戏。
”他的这种身心灵健康发展做法与当下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相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在当年,校长先生就经常感叹说: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
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培养那么几个状元、一小部分精英,还是把大多数孩子都培养成具有健康人格、体魄和良好素质的接班人呢?
小林线索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这也正是巴学园的“巴”代表的巴形图案的寓意。
如果说是“高考独木桥”造成了这一无奈,那么是否到了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大力为学生成长“铺桥造路”的时候了呢?
在后记中,作者介绍了当年和她一起在巴学园“一道在电车教师旅行的伙伴们”,包括作者本人共12人,有7人后来都上了很好的大学,而且很多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人才:
比如主人公小豆豆现在是电视主持人、作家,运动会上拿第一名的高桥君,明治大学毕业后在电气公司担任重要职位,校长先生的三女儿美代在国立音乐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担任音乐教师,“物理实验达人”阿泰,东京教育大学毕业后成为日本颇具代表性的物理学家等。
其他人即使没有读到大学,也多数成为了在各自领域的有一定事业成就的人,如揪过“我”小辫子的大荣君是东洋兰鉴定专家,天寺是军医,坂本敏子是有名的资深发型师。
这证明了在巴学园走出来的孩子大多都能有追求理想和幸福的能力,从而也可看出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孩子的、培养“全人”的教育。
总之,《窗边的小豆豆》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小人国”世界,蕴含了所有孩子心中对于学校的梦,也为追寻人性化教育的老师和父母们提供了一个蓝图和思索的空间,值得反复阅读。
云山书鸽子班悦蘅爸爸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小豆豆、小林先生。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小豆豆,是一个从一年级就被迫退学的小女孩,当妈妈带着小豆豆去巴学园的时候,妈妈的心里真的是波涛起伏啊,担心学园不收豆豆在那上学。
可是小豆豆却兴高采烈,又蹦又跳,仿佛是要去玩一般。
去到巴学园后,小豆豆一见到小林校长就立马对他产生了好感。
小林校长叫小豆豆的妈妈先出去,自己跟小豆豆聊天,小豆豆的妈妈出去了,小林校长微笑着对小豆豆说:
“好了,现在你可以尽情的跟我说话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豆豆一听立马来劲了,叽里呱啦的说个不停,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
说完后,小豆豆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好停下来了,小林校长微笑着看了看表说:
“说完就去饭堂吃饭了。
”也就是说小林先生整整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话!
小豆豆跟妈妈坐电车回家的时候,小豆豆说道:
“妈妈,我真的太喜欢巴学园了!
”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是,小林校长人可真好,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
那时小豆豆可能会想:
校长真好,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大人愿意听我说那么久的话了吧。
我们还想去那样的学校上学呢!
云山书鸽子班洛颖
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隔六年。
初次阅读,是因为女儿的幼儿园跟巴学园的教育理念有点相似;今日再读,是因为女儿要我写读后感。
读这本书两次,每次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次的收获更大,可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不知不觉有了感悟。
在书中我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巴学园中的孩子是自由的: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可以专注于自己钟爱的事情,可以自由选择想坐的位置……他们的一切活动都能在最大的自由范围内得到允许。
也许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
孩子放任自由,万一不可控制、失去规则怎么办?
其实现实是相反的,在自由与尊重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内在规则感更强,上课能专注在学科的内容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窗边的小豆豆 豆豆 亲子 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