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12540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31.64KB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2.3、2.4、2.5、2.8
一、水体污染一般分为:
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物型污染。
一、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渠、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二、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监测分析方法原理,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
(1)化学分析法。
(2)原子吸收光谱法;
(3)分光光度法;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5)电化学法;
(6)离子色谱法;
(7)其他方法.
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
(1)气相色谱法(G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
(3)其他方法。
-
三、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
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
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
是指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采样点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根据水面的宽度监测断面垂线的设置
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
q
采样点的设置
水污染源排放断面面积较小,可直接确定采样点。
1、工业废水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
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2、生活污水
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及各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
水样的类型
(一)瞬时水样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二)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前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后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三)综合水样
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称为综合水样。
水样的保存方法
目的:
让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时间内,不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
注意:
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
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还应做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24h。
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
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1)加入生物抑制剂;
(2)调节pH: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溶液酸化至pH为1~2,即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测定溶解氧水样需加入少量MnSo4溶液和KI溶液固定(还原)溶解氧等。
水样的预处理
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1)湿式消解法:
1、硝酸消解法:
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
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硝酸和高氯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
3、硝酸-硫酸消解法:
硝酸和硫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
测定水样中易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硫酸盐的元素(如铅、钡)可用。
4、硫酸-磷酸消解法:
有利于测定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
5、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
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
6、硝酸-氢氟酸消解法
7、多元消解法
8、碱消解法
(2)干灰化法
步骤:
水样→蒸发皿→水浴蒸干→马弗炉→灼烧至灰白色→冷却→HNO3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测定
不适用于处理测定含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
物理指标检验
(一)水温
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二)臭和味
1、定性描述法
2、臭阈值法
(三)色度
水的颜色分为真色和表色。
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常用铂钴标准比色法(清洁水样,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稀释倍数法(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
(四)浊度
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地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而废水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
(1)目视比浊法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于68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
(3)浊度仪法
(五)透明度
测定透明度常用铅字法、塞氏盘法和十字法等。
(六)固体物
水中的固体物分为总固体物(又称总残渣)、溶解固体物(又称可滤残渣)和悬浮物(又称不可滤残渣)三种。
1、总固体物(总残渣)
总固体物是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
测定方法:
取适量(如50ml)震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此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即为总固体物。
计算式:
ρ(总固体物)(mg/L)=(mA–mB)*1000*1000/V
mA为总固体物和蒸发皿总质量,g;
mB为蒸发皿质量,g;
V为水样体积,mL。
2、溶解固体物(可滤残渣)
溶解固体物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
其测定方法、计算方法同总残渣。
3、悬浮物(SS)(不可滤残渣)
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0.45um滤膜)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称为悬浮物。
(七)矿化度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指标的主要指标之一。
矿化度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电导法等。
(八)电导率
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的关系。
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语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用电导仪测量。
(九)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1、分光光度法
2、原子吸收法(AAS)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溶解氧(DO)定义: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大气压、温度、含盐量)》=4mg/L
碘量法、修正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高锰酸钾修正法)、氧电极法
溶解氧(DO)叠氮化钠修正法(可能有计算题)
DO(O2,mg/L)=c.V*8*1000/V水
式中: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水-水样体积,mL;
8-氧(1/4O2)的摩尔质量,g/mol。
溶解氧饱和度(%)×
100
含氮化合物
氨氮: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
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合成氨等工业废水要求测定氨氮。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滴定法。
凯氏氮:
用凯氏法测定,其中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转化成铵盐的有机氮化合物。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
)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
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二)高锰酸盐指数(
)S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
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方法:
稀释与接种法(五天培养法)
原理:
水样经过稀释以后,在20℃±
1℃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二者的差值为BOD5.
适用对象:
大多数水样,尤其是废水样品的BOD5测定需采用稀释与接种法。
操作目的:
稀释的目的是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保证在五天培养过程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接种的目的是为水样提供足够的微生物。
稀释与接种法基本步骤:
①稀释水的配制:
曝气使溶解氧含量接近饱和;
磷酸盐调节pH值为7.2,BOD5应小于是0.2mg/ml.
②稀释倍数的确定:
稀释的程度应使五天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2mg/L以上。
在此前提条件下,稀释倍数可以估算,也可以依据经验值法来确定。
③稀释水的接种:
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有足够的微生物,不存在接种的问题。
而工业废水,尤其是一些有毒工业废水,微生物含量甚微,需要接种才能测定。
水样BOD5的计算:
BOD5(mg/L)=[(C1-C2)–(B1-B2)f1]/f2
C1—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C2—水样在培养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B1—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B2—稀释水在培养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f1—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f2—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总有机碳(TOC):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质的总量,结果以碳(C)的mg/L表示。
总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
的mg/L计。
TOD>COD>BODTOD>
TOC>
BOD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3.1、3.2、3.3、3.4、3.5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次污染物:
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
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降尘:
较粗的,考自身重力即可较快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粒径一般大于100um.
总悬浮颗粒物:
粒径小于100um的颗粒物。
(滤膜捕集-重量法)
(可吸入颗粒物):
透过咽喉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肺泡的那部分颗粒物,
(质量中值直径)=10um和上截止点为30um的粒径范围。
:
可入肺颗粒物
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
(一)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和居民混合区、交通稠密去、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二)网格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网格中心。
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常采用这种布点方法。
(三)同心圆布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作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四)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区域作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一)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管采样和真空瓶采样。
(当空气中被测成分含量大,或者方法灵敏度高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空气中分颗粒物)、低温冷凝法(空气中沸点较低的气态污染物)等。
(当被测成分不能满足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时)
1、溶液吸收法是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常用方法。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吸收速率取决于吸收液,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性能好的吸收液,主要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有机溶剂。
吸收原理:
一、气体分子溶解于吸收液的物理作用,eg:
水吸收空气中的氯化氢和甲醛
二、气体分子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eg:
四氯汞盐吸收二氧化硫基于络合反应
吸收液选择原则是:
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要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需求。
3、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最好能回收利用。
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优缺点)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用这个方法测定SO2,避免了使用毒性大的四氯汞钾吸收液,在灵敏度、准确度方面均可与使用四氯汞钾吸收液的方法相媲美,且样品采集后相对稳定,但操作条件要求较严格。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化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575nm处测量吸光度。
臭氧的测定
(1)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
(2)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
定义:
粒子状态污染物中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国内外广泛采用滤膜捕集—重量法。
滤膜捕集-重量法。
原理为用采样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
大流量采样法计算式:
TSP(mg/m3)=m/qv,s.t
m-阻留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mg;
qv,s-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m3/min;
t-采样时间,min。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是指透过人的咽喉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那部分颗粒物,具有d50(质量中值直径)=10μm和上截止点30μm的粒径范围,常用PM10符号表示。
重量法(常用)。
首先用切割器将大颗粒物分离,然后用重量法测定,计算公式同总悬浮颗粒物。
降尘(自然降尘量)定义:
自然降尘量系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单位时间靠重力自然沉降落在单位面积上的颗粒物质量。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物:
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危险废物:
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特性:
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或过敏性,遗产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
急性毒性:
能引起小鼠(或大鼠)在48h内超过半数死亡的固体废物,用半数致死量评定毒性大小
易燃性:
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有着火倾向的固体废物
腐蚀性:
PH
或
的固体废物,或者在55℃以上对钢制品每年腐蚀深度大于0.64cm的固体废物。
反应性
放射性
浸出毒性:
用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所得的浸出液中一种或多种有害物质超过标准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采样程序
(1)份样是指由一批固体废物中的一个点或部位按规定量取出的样品,应根据固体废物批量确定应采的份样数。
(2)根据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度(95%以上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确定份样量。
(3)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
制样程序(粉碎、筛分、混合、缩分)
1、粉碎。
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通过5mm孔径筛。
粉碎过程中,不可随意丢弃难以破碎的粗粒。
2、缩份
将样品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用小铲堆成圆锥形,每铲物料自圆锥顶端落下,使其均匀地沿锥尖散落。
不可使圆锥中心错位。
反复转堆,至少三周,使其充分混合。
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取到约1kg样品为止。
1.粉碎:
用机械或人工方法破碎和研磨,以减小样品的粒度.
2.筛分:
根据废物的最大粒度,选择相应的筛号,分阶段筛出样品保证95%以上处于某一粒度范围。
3.混合:
使过筛的一定粒度范围的样品充分混合,以达均匀分布。
4.缩分:
采用圆锥四分法,即将样品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用小铲堆成圆锥形,每铲物料自圆锥顶端落下,使其均匀地沿锥尖散落。
样品水分的测定
测定样品中的无机物:
称取样品约20g于105℃下干燥,恒重至±
0.1g,测定水分含量。
测定样品中的有机物:
样品(20g)于60℃下干燥24h,测定水分含量。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1,3,6为重点)书P246-P248页
1、急性毒性的初筛实验
方法如下:
作为毒性试验的动物应该是规定的品种。
以体重18~24g的小白鼠(或体重200~300g的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若是外购鼠,必须在本单位饲养条件下饲养7-10d,仍活泼健康者方可使用。
试验前8-12h和观察期间禁食。
称取制备好的样品100g,置于500ml具磨口玻璃塞的锥形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PH为5.8-6.3)(即固液1∶1),振摇3min,在室温下静止浸泡24h,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留待灌胃实验用。
灌胃采取1ml(或5ml)注射器,注射针采用9号(或12号),去针尖,磨光,弯曲成新月形。
对于10只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一次性灌胃,每只灌滤液0.50ml(或4.80ml),对灌胃后的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中毒症状的观察,记录48h内实验动物的死亡数。
2、易燃性的试验方法
3、腐蚀性的试验方法
腐蚀性是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
方法如下(测定pH法):
用与待测样品pH相近的标准溶液校正pH计,并加以温度补偿。
对含水量高、呈流体状的稀泥或浆状物料,可将电极直接插入进行pH的测量;
对黏稠状物料可离心或过滤后,测其液体的pH;
对粉、粒、块状物料,称取制备好的样品50g(干基),置于1L塑胶瓶中,加入新鲜蒸馏水250ml,使固液质量比为1:
5,加盖密封后,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频率110±
10次/min,振幅40min)于室温下,连续震荡30min,静置30min后,测上清液的pH,每种废物取两个平行样品测定其pH,差值不得大于0.15,否则应再取1-2个样品重复进行试验,取中位数报告结果。
对于高pH(10以上)或低pH(2以下)的样品,两个平行样品的pH测定结果允许误差值不超过0.2,还应报告环境温度、样品来源、粒度级配,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特殊情况下试验条件的改变及原因等。
4、反应性的试验方法
5、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
6、浸出毒性试验
固体废物受到水的冲淋、浸泡,其中有害成分将会转移到水相而污染地面水、地下水,导致二次污染。
浸出试验采用规定办法浸出水溶液,然后对浸出液进行分析。
浸出办法如下:
称取100g(干基)试样(无法采用干基重量的样品则先测水分加以换算),置于浸出容积为2L(φ130×
160)具盖广口聚乙烯瓶中,加水1L(先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至5.8—6.3)。
将瓶子垂直固定在水平往复振荡器上,调节振荡频率为110±
10次/min,振幅40mm,在室温下振荡8h,静止16h。
通过0.45μm滤膜过滤。
滤液按各分析项目要求进行保护,于合适条件下储存备用。
每种样品做两个平行浸出试验,每瓶浸出液对欲测项目平行测
定两次,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复习资料 重点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