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图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10561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66.84KB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图文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图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图文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一片蓝天;
是一把伞……
三、“画”家
A爸爸、妈妈、哥哥、小松
b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兰
c爸爸、小刚
d爸爸、妈妈、小浩、叔叔、婶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
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
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
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
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
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
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四、实话实说:
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
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
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
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
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
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五、小结: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六、作业:
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第二框: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
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
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
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
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再设问:
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
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
”另外,讨论两个问题:
“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
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
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
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
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
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
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
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
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
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
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
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
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
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
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讨论:
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
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
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
要承担法律责任;
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一、爱洒心间
出示材料:
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
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
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
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
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
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
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
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
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
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
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
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
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对此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发生了怎样的后果?
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
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
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
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两课时)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
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对父母亲人的爱;
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第一课时成长也会有烦恼
课前准备:
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
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请举几例。
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
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
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
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
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
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
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见附录:
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
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设计这一活动,首先在于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也更容易理解和宽容。
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
还有,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
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
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
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
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开展这一活动,老师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宽太多,因为这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铺垫,而不是教学的重点。
二是要渗透辨证观点的教育,即比较中分析并全面地看问题,分别看到两代人的利与弊。
三是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
这是体谅父母苦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
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
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
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
结论:
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
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2、质疑交流:
订立一份《家庭和约》
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
”爸爸也难过地说:
“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
”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引导学生讨论:
父母为什么为难过?
你对此怎么看待?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3、身体力行:
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
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唠叨自然少了。
仪表方面:
如果你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类的尽量避免。
社交方面:
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
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
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
起床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啦(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
适当的时候,来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第二课时逆反心理有危害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伦理,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
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
②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③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④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
⑤能够感染学生的例子,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的例子。
一、阅读感悟——爱的冲突(见附录)
引导思考:
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
试举一例。
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
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
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
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
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
二、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
连续性提问:
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最终结果怎样?
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
如果有,请具体说明。
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
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
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冲突的不快,体会逆反心理造成的影响亲子关系、伤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认识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
这样能让学生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不任性,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
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讨论;
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事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
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
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
三、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
《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见附录)。
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
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
采访自己的父母,问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感受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
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
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本能的,是最无私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令孩子们不太喜欢罢了。
但这也不足以导致某些孩子过激的方式来“回报”亲人。
四、出谋划策——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①爸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
我写完作业,妈妈又让我再做两道奥赛题……②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
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引导讨论: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
②妈妈很支持我,同意我学画画,可是现在我对它的前景不看好。
③爸爸就知道让我学习,当尖子生,可我总是考不到第一,失望极了。
引导讨论:
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
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①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
②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
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
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建议:
可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①一个同学说:
我妈就是烦,每天我吃早饭的时候,她就说:
“吃完早饭去喝牛奶,别忘了。
”其实,牛奶和书包都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我上学拿书包,不就看见牛奶了吗?
真是的!
②女儿晚上去看电影,九点多回家。
妈妈说:
“才回来,我到路上都看了好几次了。
”女儿说:
“妈妈真是的,难道看看就能把我看回来?
”③我骑自行车上学,爸妈每次都要叮咛一句:
“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引导讨论:
父母讲这些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面对父母的唠叨,怎样做才会双赢?
这里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即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选取这些两难问题,当然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跟他们的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
让学生自主探究增进与父母的了解与沟通、化解冲突的办法,并让学生设想不同的方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
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
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
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
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
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
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
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思想品德 年级 上册 教案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