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doc 12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301460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465.17KB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doc 12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doc 12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doc 12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业务规模。
杭州是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707.2亿元,比年初增加979.3亿元,增长20.5%,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00.04亿元,比年初增加797.2亿元,增长22.4%,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
53家在杭设立机构的证券公司在股市不景气的状况下经纪业务量总计2119.00亿元,比2003年的2217.13亿元减少98.13亿元,下降4.43%;
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2.30亿元,同比增长9%。
(3)经营业绩。
杭州市金融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不包括证券、保险)实现本外币利润95.8亿元,比上年增加29.8亿元,增长45.2%。
全市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继续实现“双降”,余额为81.42亿元,比年初减少43.52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93%,比年初下降1.62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余额为18.87亿元,比年初减少9.09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4.88%,比年初下降3.26个百分点。
2.发展水平
(1)总体发展水平。
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国际上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FIR)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
金融相关率越高,表明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
由于国内缺乏城市金融资产总量数值,这里用存款加贷款近似代表金融资产总量。
按此指标,2004年杭州市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总额为10507亿元,GDP为2515亿元,两者相比即金融相关率为4.18。
(2)相对水平。
表2反映,杭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约占全省的1/3,证券交易约占全省的1/2,保费收入约占全省的1/4,但这些指标占全国是2%上下。
从占比趋势看,各项指标均呈上升态势,表明金融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表2杭州金融相对于全省、全国水平
存款
余额/
全省
全国
贷款
全省
证券
交易/
保费
收入/
2001年
29.72%
1.83%
32.21%
1.86%
54.83%
4.12%
25.69%
1.88%
2002年
30.14%
1.98%
31.94%
2.10%
51.59%
3.02%
23.33%
1.60%
2003年
30.08%
2.13%
30.69%
2.32%
58.27%
2.54%
25.38%
1.70%
2004年
31.96%
2.25%
32.01%
2.55%
41.17%
24.83%
1.67%
(3)城市比较。
在长江三角洲的15个城市中,杭州与上海、南京、苏州、宁波、无锡这6个城市是最为发达的城市,因此选用这6个城市进行比较。
表3说明杭州市金融业发展水平低于上海和南京,但比长三角其他城市均要高,当然也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表3杭州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比较(2003年)
上海
南京
苏州
无锡
宁波
杭州
浙江省
全国
FIR
4.88
4.67
2.16
1.99
2.82
4.04
2.96
3.34
3.内部结构
与全国金融业一样,杭州的金融业内部构成不均衡。
就金融业的四大支柱看,金融业主要集中在银行业。
而从银行业内部结构看,无论是资产,还是存贷款都
是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图1是各类金融机构以2004年资产为例的占比结构,表明杭州金融的国有化程度还相当高。
杭州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业结构决定了其融资结构也以间接融资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2004年杭州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98.6%,直接融资只占1.4%。
2004年全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为85︰15。
图1杭州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
4.竞争能力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我们选取13个指标对长三角15个城市金融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杭州排名第三,位于上海与苏州之后,南京与宁波之前。
又通过聚类分析法研究,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处在同一层次,共同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次于上海的次级中心。
详见分报告五。
表4杭州城市金融竞争力
城市
上海
苏州
杭州
南
京
宁波
无锡
南通
绍兴
常州
嘉兴
扬州
泰州
镇江
湖州
舟山
排名
3
5
6
7
9
10
12
14
15
分层
5.阶段特征
依据杭州金融业发展现状,杭州金融业发展已从中等金融发展水平进入高金融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转变过程中,杭州金融业发展呈现了“三高三低”的转型特征。
“三高”即高增长、高效率、高效益,“三低”即金融产业化程度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国际化程度低。
(1)高增长。
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长为例,图2反映了杭州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存贷款增长速度更快。
正因为如此,以存贷款近似计算的杭州金融相关率也由1995年的1.67上升到2000年的2.73,再升到2004年的4.18。
图2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快于GDP增长
(2)高效率。
通过对长三角六大城市人均指标比较,杭州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从业人员人均存款、每个金融机构网点平均存款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人均贷款第三)。
特别是杭州人均GDP低于苏州和无锡,但个均指标都要高于他们。
这说明杭州的金融效率是高的。
表5杭州金融发展效率的城市比较(2003年)
人均GDP
(元)
人均存款(元)
人均贷款(元)
存款/
金融机构
(亿元)
存款/金融从业人员
(万元)
46586.67
129065.4
98151.74
7.16
3363.04
南京
27546.31
66677.35
61971.13
2.90
1626.65
47419.19
57725.5
44626.84
2.24
1725.34
42960.45
51344.63
34237.29
1.99
1471.41
32222.22
50346.08
40491.8
1.75
1310.88
32694.7
72461.06
59470.4
2.91
1668.16
20641.09
33867.21
27282.71
NA
9030.156
17052.47
13137.42
(3)高效益。
浙江金融业依托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素有不良贷款率全国最低的称号。
2004年浙江省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3.84%,比全国17.8%低14个百分点,比上海4.79%也低1个百分点。
而杭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96%,比全省还要低近1个点,比宁波4.95%低2个百分点。
2004年浙江省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分别下降1.92个和2.62个百分点,而杭州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分别下降1.62个和3.26个百分点。
2004年底,杭州金融机构(不包括证券、保险)实现本外币帐面利润95.8亿元(其中2001年43.62亿元,2002年44.61亿元,2003年65.8亿元),增长45.2%。
金融机构“来一家,赚一家”,被业内人士称为金融业的“杭州现象”。
表6杭州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004年)
全国
不良贷款率
1.93%
1.96%
13.2%
(4)金融业产值化程度低。
现代社会发展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政府部门的重视。
杭州金融业虽然发展快,效率和效益高,但其自身作为一个产业对杭州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只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准。
2003年杭州市金融服务业增加值138.53亿元,占GDP的6.6%(2002年为6.4%),比上海10.08%、北京14.2%低得多,但比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要高得多。
见表7。
说明长三角主要城市都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未能将金融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
表7杭州金融业产值占比比较(2003年)
F1
20.78
9.01
6.56
4.62
12.58
15.67
11.19
F2
10.1
4.0
2.2
1.8
4.7
6.6
4.4
6.0
注:
F1代表金融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F2代表金融业增加值/GDP(%)。
(5)金融市场化程度低。
从融资方式看,杭州金融方式仍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证券融资规模极小。
到2004年10月底,浙江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其中杭州的27家(其中包含省属公司13家);
累计到目前浙江省通过股票发行共融资440亿元,其中杭州53亿元。
杭州上市公司数量在全省不具有绝对优势,其每家上市公司的融资数量更是大大小于平均水平。
即使在传统的银行融资中,仍以国有银行融资为主。
表8说明杭州金融业的市场化水平要低于上海和南京,仅高于苏州、无锡和宁波。
表8杭州金融业的市场化水平比较(2003年)
国有银行存款占比
国有银行贷款占比
金融市场化水平
45.32%
42.95%
2.72
47.13%
45.94%
2.49
65.20%
69.40%
0.71
53.65%
54.65%
0.91
48.55%
50.74%
1.42
50.13%
54.87%
1.93
(6)金融国际化程度低。
杭州早在1994年8月连同北京、沈阳、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昆明等11个城市就被国务院批准为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准许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
但时至今日,只有一家外资银行于2004年开业。
这不仅与国内银行纷纷来杭设立分支机构的格局形成甚大反差,也与杭州的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地位不相称。
到2004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有75家,南京3家,苏州2家,宁波2家。
表9杭州金融开放度比较(2004.12)
外资银行
75
(二)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评判与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杭州已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从增长速度看,杭州金融业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从运行质量看,杭州金融业是效率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杭州金融业不仅在浙江省内确立了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在全国也有显著的地位和影响,无论是金融发展水平还是金融综合竞争力在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中都位居第三。
从金融功能角度看,杭州金融业已较好地发挥了便利交易、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三大功能,但在促进公司治理、便于风险管理二大功能方面还尚显不足。
从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看,杭州金融业在通过资本集聚和资源配置在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作为一个产业在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相对较弱。
杭州金融业发展的“三低”,即金融业产值化程度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国际化程度低,表明杭州金融业尚未成为重要的产业,所以其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金融业发展体制不顺。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受制于省级财税金融体制的制约较省内其他城市要多,使市政府在金融业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权。
二是金融业发展结构不平衡。
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平衡”,即金融产业结构(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不平衡,非银行金融业发展规模偏小;
金融市场结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平衡,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国内国际金融结构不平衡,境外资金融机构才仅有“零”的突破。
三是金融业管理相对滞后。
与全国一样,杭州金融业管理滞后于经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目前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同样存在着金融风险隐患。
(三)杭州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样,对杭州来说也是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杭州金融业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1.机遇
(1)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群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极佳机遇。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长江三角洲作为21世纪经济开放的重点,同时提出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意义上的“发展极”。
多项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区域,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空间布局将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三大核心,分别形成上海、南京、杭州三大产业集聚圈和城市圈。
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格局为杭州经济金融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目前,上海建立四个中心的工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已全面启动。
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形成”的战略部署,上海在年初形成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中,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总体思路是实行“三步走”战略,即从现在起到2005年,打好基础;
到2010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其腹地有次一级的金融中心,一方面作为其国际性融入资金向国内各经济区域分离的节点,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的结合点。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邻近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中心城市,势必会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格局并受到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辐射。
这为杭州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天赐良机。
(2)2006年底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将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供又一次的国际性机遇。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大和加快了经济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和人力资源向国内的加速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使国内各地区普受汇聚国际资源的好处。
长江三角洲作为引人注目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区,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自然成了国际资源新的汇聚点,成为全国引进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杭州作为最后一批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也将随着开放。
杭州已经错过了尽早引进外资银行的机会,但在搭上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末班车后能够紧紧抓住机遇,仍有可能营造改革开放灿烂的明天。
(3)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以及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杭州金融业提供更为现实的发展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令人瞩目。
已有研究表明,浙江未来15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从工业化中期开始进入后期阶段。
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后期,以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第三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产业结构也将从现在的Ⅱ>Ⅲ>Ⅰ快速向Ⅲ>Ⅱ>Ⅰ转变。
金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简单中介——产融结合——金融产业化三个阶段,现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其增长最有潜力和空间。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信用浙江”、“浙江证券大省”口号,必将成为杭州金融有力的推动力。
而杭州自身加快都市经济发展的步伐,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将成为杭州金融发展新的推动力。
2.挑战
机遇总是与挑战伴生。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带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为杭州金融业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对杭州金融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直面冲击。
杭州与上海邻近,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虽能增加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但也会使周边的金融资源加速向上海汇聚。
杭州与上海经济金融的巨大落差,使杭州难以与上海强大的国际级金融中心相抗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对杭州金融发展会产生某种压制。
上海迅速膨胀的中心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使杭州感到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挑战之二:
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金融挑战。
从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来看,苏州、无锡正在雄心勃勃地构筑长江三角洲的特大都市圈,南京在它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中也提出要建立长江流域二级金融中心的构想。
所以,杭州不仅要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冲击,也要直面来自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金融竞争。
挑战之三:
省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危机。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群的强劲发展与上海“四个中心”的定位确立,对杭州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省内经济金融中心地位的削弱。
上海“四个中心”的定位和发展对长江三角洲诸多的新兴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在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群兴起后,原计划经济时代的地位优势日益削弱,省内的一些中心城市与上海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它们更多地愿意把上海作为它们的中心。
同时,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将使宁波、温台地区和上海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而且又大大提升了省内另一个副省级城市——宁波的综合竞争力。
杭州作为浙江省金融中心的地位还将受到宁波这一中心城市的挑战。
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慢进亦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杭州金融业都将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作出自己发展定位的选择。
二、战略目标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和未来15年间,要把杭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促进杭州经济和提升杭州城市功能的作用,确立以构建杭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推动杭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
之所以确立这一指导思想,是基于:
1.杭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建设杭州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
金融中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的必然结果。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增大,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了国内大城市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成都、重庆、武汉等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喊出了要建立金融中心的口号。
北京甚至确立“金融立市”的城市定位。
金融中心功能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建成大都市的首要指标。
因此,杭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杭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增强杭州的城市服务功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杭州实现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
2.杭州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中心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业是百业之首,处于龙头地位,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的助推和支持。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兴旺发达的金融业,经济就难以腾飞,而金融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因此,当今世界,凡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努力把本国、本地区的某一中心城市培育成为区域或国际金融中心。
杭州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寻求新的更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金融业、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
因为一方面,金融对产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乃至企业经营运作具有资本集聚和资金配置功能;
另一方面,金融业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它的配置功能上,作为一个高增长、高附加值的产业,自身产值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贡献,而且它还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能带动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如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一大批相关商务服务业如资信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法律服务。
3.杭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个体私营经济的活跃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浙江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根据国际经验将由前期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
同时,伴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经济竞争的关键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则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是全省的经济金融中心,但这一中心地位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腾起正趋于下降。
因此,构建杭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可以重振杭州经济金融的优势和地位,更好地发挥杭州在全省的经济金融龙头作用。
4.杭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
构建金融中心除了资金、就业、自身产值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好处外,还有助于维护一个地区的金融稳定。
因为金融中心具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及早发现问题、化解危机。
事实证明,具有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因此,通过建立杭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一方面有利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集中方便地控制资金(资本)这一重要战略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发达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对市场的有效监管,能迅速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doc 123页 杭州市 金融业 发展规划 doc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