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4人教版最新整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00314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10.96KB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4人教版最新整理Word格式.docx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4人教版最新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4人教版最新整理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2015年全球祭孔”图片,教师解释: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
在这一天临近之际,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
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
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
孔子向谁请教?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老子
(1)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子制作一份档案。
(1)展示老子档案
的成果:
通过图表,归纳记忆知识点。
年代
春秋晚期
国籍
楚国
(2)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思想
①“道”—
—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增强感性认识。
培养辩证的思想和能力。
锻炼语言能力。
影响
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营养。
其思想智慧对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具有
启迪意义
(2)讨论,回答问题: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脆弱,柔可以克刚。
这体现老子的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
的。
貌似强大的可能会
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
地的大事业。
2.孔子
(1)孔子的生平
活动:
请同学们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2)孔子的政治主张
①展示文字材料,提出问题:
下列两则故事,反映孔子哪些政治主张?
故事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
孔子回家后,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
“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故事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
“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丈夫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
“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
“因为
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感慨地说:
(1)展示孔子名片的成果。
培养学生概述能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故事一反映的是“仁”,“爱人”;
故事二反映的是“为政以德”。
激发兴趣,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
②讨论、回答问题: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
“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
②动脑筋:
什么叫“仁”,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相互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3)回答问题:
①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②演短剧“因材施教”。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
(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理解“仁”的含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成就。
②让学生演短剧,加深理解和记忆。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艺术的能力,深刻领悟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成就。
子路:
(气喘吁吁地)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孔子:
(严肃地看
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后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
(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徘徊)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
(吞吞吐吐
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你的答复却不同?
(面带微笑,
(4)影响动脑筋
①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提出问题:
“曲阜三孔”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
你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假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4)讨论,回答问题:
①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论语》《春秋》
《诗经》。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孔子的地位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②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为什么?
3.百家争鸣
(1)历史原因
教师用生产力发展引起一系列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
(1)归纳与理解。
培养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③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延揽人才。
(2)①填一填:
看课本,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2)①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学
派
名
字
时
期
著
作
主要
儒家
孔子
《春秋
》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
故知新”
孟子
战国
《孟子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
利用
荀子
—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规律
去办事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
柔克刚
庄子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
②猜一猜:
下列句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的名言,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名言?
(展示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无私剑之捍(悍),以斩首为勇。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
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兼
爱”“非攻”
激发兴趣,了解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兵家
孙武
春秋晚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
殆”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
矣”
②回答问题。
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
活动与探究
全班分为儒道、法、家三组“对,如何建立良好校风”问题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由各派的代表发言。
讨论,代表发言。
理解“读史明智”的观点,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课堂总结
《春秋》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孟子》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
能够持续利用
——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
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
春秋
晚期
《孙子
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
不殆”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
1.下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巩固练习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D.“为政以德”
2.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
“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
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
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
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
(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
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
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对人要团结友爱;
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
爱好和平;
保护环境等。
(3)喜欢儒家思想。
理由:
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喜欢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喜欢法家思想。
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
学会依法办事。
中考链接
1.(2014年青海西宁卷)在山东曲阜,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该古迹游人如织的场面说明了()
A.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熟悉中考题型。
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
B.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大势
C.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
而被世人所敬仰
D.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依然被当代国人所推崇
2.(2014年四川广元卷)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C.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
D.韩非子——《孙子兵法》—
—“兼爱”“非攻”
3.(2014年湖南怀化卷)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2.C
3.C
课后作业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内容是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学生讨论做作业。
理解“读史明
智”的观点,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板书设计]
学派
名字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去办事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Attheend,XiaoBiangivesyouapassage.Minandoncesaid,"
peoplewholearntolearnareveryhappypeople."
.Ineverywonderfullife,learningisaneternaltheme.Asaprofessionalclericalandteachingposition,I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continuouslearning,"
lifeisdiligent,nothingcanbegained"
onlycontinuouslearningcanachievebetterself.Onlybyconstantlylearningandmasteringthelatestrelevantknowledge,canemployeesfromallwalksoflifekeepupwiththepaceofenterprisedevelopmentandinnovatetomeettheneedsofthemarket.Thisdocumentisalsoeditedbymystudioprofessionals,theremaybeerrorsinthedocument,ifthereareerrors,pleasecorrect,thankyo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百家争鸣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最新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