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93026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75MB
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两个子行业,如下图所示: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健康。
因此,尽快提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有效遏制水资源污染的状况,是缓解水资源短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
2、国外发达国家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发达国家经历了水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生活污水处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迅速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达国家平均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0%以上的较高水平。
其中新西兰,新加坡,北欧等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100%的收集和处理率。
污水处理的建设投入在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
从1991年到2005年,美国非联邦政府投入到水基础设施的金额达8,410亿美元。
到2004年,美国的污水处理厂一共有21,604个,日处理总量达到344亿加仑(约合1.3亿吨),服务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78%。
在发达国家,污水处理设施以中小规模为主。
例如,美国全国范围内的2万多个污水处理厂,平均每个厂的日处理水量约为6,000吨,其中5万吨/日以下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约占总数的85%。
3、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
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340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2亿立方米/日;
设市城市中,有648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8.5%,尚有9个城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47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17亿立方米/日;
在县城中,有1,254个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77.7%,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393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2,421万立方米/日。
另外,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因管网配套不全、设计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水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水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
十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31.1%。
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为38.7%。
除密云水库和班公错外,其他60个湖泊(水库)中,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占6.7%;
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3%;
37个为中营养状态,占61.7%;
8个为贫营养状态,占13.3%。
2012年,全国共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共计4929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
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
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348个,占27.3%;
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76个,占3.6%;
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1999个,占40.5%;
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826个,占16.8%。
我国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12年中国突发环境事件542起,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了33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30起为水污染事件(包括海洋污染事件4起)。
4、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污水处理建设市场和运营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整合逐步展开,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污水处理投资运营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尽管目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提前完成70%的目标,但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依然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污染不断扩大,导致流域支流、河网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持续快速恶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指出,要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中小规模的水污染治理项目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处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废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分别达到10,583亿元和13,922亿元;
而在既定控制目标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81亿元和15,603亿元。
“十一五”后的十年,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投入保持持续增长,未来重要年份增长情况如下图: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水务巨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进入国内的跨国水务集团,如威立雅、苏伊士、柏林水务等,资本实力雄厚,在20万吨/日以上大项目中能够体现一定的资本优势,但在中小型项目中由于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2)国内生活污水处理企业间的竞争
国内生活污水处理企业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主导型企业和市场化运营企业。
地方政府主导型运营企业是在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由国有企业转型与重组,或者由地方政府主导改制而成,得到地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一般规模较大,有一定的资本实力,且引进了一些市场竞争机制,其中部分企业通过上市逐步实现转型,但依然在经营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市场化运营企业包括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创业环保等上市公司及其他民营企业。
这类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表现活跃、数量众多,捕捉市场机遇能力强,对竞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大量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中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其中一部分企业将向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综合服务商转型,另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将逐步走向专业化,在细分市场上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全行业将由区域性竞争逐步过渡到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竞争,技术与服务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成为行业领导者。
2、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
2000年之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低,几乎不存在行业竞争。
200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的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化发展,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
2013年11月,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行业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推出,体制、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参与者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市场容量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1、市场容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
2003年-2012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由247.6亿吨增长到462.7亿吨,十年间,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7.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有一千多万人进入城镇居住和生活,按目前年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平均值65吨计算,将每年至少带来6.5亿吨的污水排放量,市场空间巨大。
下图反映了2003年-2012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变化情况
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指出:
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
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
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
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
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2、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水网《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研究报告》,截至2012年12月31日,按市场化运作获得的控股、参股项目合计污水处理总能力排名,前10名企业总市场份额为25.03%。
下图显示了前10名水务企业污水处理总能力和市场份额情况:
前10名水务企业污水处理能力和市场份额排名见下表:
就单个企业市场份额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污水处理市场份额最高的北控水务,其市场份额也仅为6.53%。
五、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的主要障碍
1、区域垄断性决定了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存在一定的地域壁垒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一方面,根据现有的技术,排污管网建设成本非常高,不可能建立大范围城际传输管网;
另一方面,由于污水的成分复杂,混合传输不仅使污染难以控制,而且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化学反应,所以污水处理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
另外,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必须考虑合理半径,通常在一定区域内只能布局一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服务区域内不适合再建第二家污水处理厂,这种区域内的自然垄断性成为新企业进入该区域污水处理市场的自然障碍。
2、行业特殊的投资运营方式形成较高的资本壁垒
生活污水处理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建设投资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和显著的沉淀成本特征。
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总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一般BOT模式的特许经营服务期长达20~30年,这就要求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者必须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和稳定运营的能力。
3、多学科专业技术应用构成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壁垒
在生活污水处理行业,活性污泥法是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而形成活性污泥,并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技术原理没有改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技术的更替,不断产生各种新工艺和吸收新技术,比如常见的氧化沟工艺、SBR工艺、A/O工艺、A2/O工艺、AB法等。
这些工艺方法在专用设备及设施的开发设计以及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需要涉及到工程建设类相关专业以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微生物学、材料学、卫生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门类众多的专业技术。
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与否和能耗、物耗的高低,取决于对这些专业技术的综合集成能力和技术经验的累积,两者不可或缺。
4、行业资质许可制度构成准入壁垒
国家在污水处理行业实行资质准入制度。
根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实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此外,与污水处理行业相关的资质还有:
国家发改委对工程咨询行业实施资质许可制度;
国家住建部对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总承包实施资质许可制度等。
上述资质许可制度对企业的从业人员专业配置、专业素质、单位经营规模、经营业绩和诚信记录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对于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和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淘汰了部分不合格企业。
六、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市场需求状况
近年来,国家鼓励采用BOT等方式投资建设并运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破了过去污水处理厂由政府部门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
污水处理市场的开放,既拓宽了融资渠道,解决了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污水处理专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适应了我国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污水处理行业的进一步需求,为有能力的企业带来了市场发展机遇。
根据环保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吨,全年共处理污水416.2亿吨,其中:
全国重点流域及沿海地区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年运行费用达312.3亿元,共处理污水379.6亿吨,其中生活污水323.5亿吨。
以此计算,每吨污水处理费超过0.8元。
按照2003-2012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年复合增长率7.19%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将达到569.85亿吨,在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保持目前水平的条件下,年运营费用将超过420亿元。
2011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因此,在环保压力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污水处理行业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考虑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将来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需要的建设和运营费用也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市场供给状况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产业的供应商主要分为四类:
专业设备制造商、市政设计院、大型工程公司和专业运营服务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业发展初期,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各市政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当时的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国内设备制造商仅限于提供单台设备,各建设单位负责建造和运营,专业化程度很低。
九十年代末,各大市政设计院率先进行市场化改制,分别发展成为专业设计院、工程公司、咨询公司等市场化主体。
与此同时,少数设备制造企业依托所积累的工程技术经验积极向工程公司和运营公司转型,最终完成了向综合性服务商的转变。
目前,由于本行业对污水处理产业链各供应商的资质等级、专业技术、实际操作经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要求较高,因此,有资格成为市场合格供应商的主体数量有限,能够提供全寿命周期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合格供应商更少。
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污水处理项目总承包建设的服务利润空间较常规工程项目大,且呈一定的增长趋势。
首先,该领域准入门槛高,兼具专业能力和资本实力的竞争主体较少,竞争关键因素为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开发水平和集成应用能力、工程质量控制和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较为有序;
其次,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所执行的污水达标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使得污水处理工程系统所采用技术集成度显著上升,集成难度随之加大,污水处理单价也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行业的利润水平将会逐步增加;
第三,除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求外,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需求正在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总额趋于上升。
2、运营管理期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就全寿命周期而言,大型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管理费用是系统建设费用的5倍以上。
常见的特许经营项目服务期一般为20-30年,因此,从事污水处理运营服务的企业如果达到较大的规模,其现金流和财务收益将较为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性的影响较小。
运营管理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毛利率较高。
根据行业内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业务的毛利率较高,且随着运营规模的加大,财务收益表现将更为稳健。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和节能减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确立了本行业重要的战略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央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位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
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指出:
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不断扩大污水处理服务市场的外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呈现新局面,小城镇数量迅速增长。
2012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9,881个,全国城镇人口达7.12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2.57%,中国正处于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对污水处理行业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总数将不断上升,市场化运营服务的增量和保有量两项指标将长期稳定在高位运行。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小城镇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一方面,适应小城镇规模的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将大量出现,其市场化需求将更为强烈;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日益宝贵,集中式水再生处理系统与就地(小区)型水再生处理系统相结合的配置模式将获得普遍应用。
所以,无论是在大都市、中小城市还是在小城镇,污水处理行业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生活污水处理的专业技术成熟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迄今为止,国内外通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二级(强化)生物处理工艺,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已经有多种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应用,其中以氧化沟、A2/O、SBR及其变型工艺为主。
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当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时,有选择地增加化学混凝、石灰处理、膜过滤、活性炭等处理单元即可达到深度处理的要求。
目前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在于对现有单元技术的改进及集成应用。
2、不利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流域化管理力度不够,影响了污水处理行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水平高,对污水处理有迫切的需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是市场化运营情况,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是,在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营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导致污水处理率低,影响了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将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建立在全流域基础上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与应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管网建设滞后,影响了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污水收集管网必须与污水处理厂同步或先行建设,才能达到削减污染的目的。
相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而言,目前城市排水管网的普及率低,致使许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没有及时发挥环境效益,同时影响投资方的投资收益。
随着环境保护部多个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成立并开展正常工作,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及环境执法的日趋严格,上述状况将逐步好转。
(3)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不足,专业化运营程度不高
我国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偏低,少数地方还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
另外,由于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污水处理成本和出水水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污水处理收费体系的完善,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专业化运营的优势会逐步发挥。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行业技术水平
迄今为止,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法。
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同时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活性污泥法作为行业主流技术,对处理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十分有效。
我国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目前基本与国外同步,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对污水处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基础上有了多样化发展,出现了氧化沟、SBR、A2/O、A/O等改良工艺。
这些新的技术有许多创新点,例如,A2/O工艺强化了除磷效果;
氧化沟法使构造相对更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且处理效果稳定。
氧化沟、SBR、A2/O工艺在我国新建污水处理厂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大主流工艺。
2、行业技术特点
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到目前的规模,比较突出的技术特点有:
(1)成熟稳定的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污水处理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