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83334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45KB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
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
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
“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
烦不烦啊!
烦不烦?
烦!
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
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
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
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
“都别吵了!
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生一肚子气!
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
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
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6分)
3.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
天启二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进郎中。
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
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
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
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
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
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
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
一日,帝晏见辅臣,问:
“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
”蒋德璟以岳贡对。
帝曰:
“今安在?
”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
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
帝奖其清执,报可。
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
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
帝大喜。
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
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
“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
察守令贤否,在监司;
察监司贤否,在巡方;
察巡方贤否,在总宪。
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
”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
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
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
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
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
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
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遺。
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
,即初一。
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
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
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
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
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
(二)古代诗歌鉴赏(36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
王 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
①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舍。
C.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全诗和常见的送别诗题材相类,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
9.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孤雁
高启①
衡阳②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③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鹥④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②衡阳:
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是雁南飞的尽头。
③陇,陇山,为六盘山的南段,在今陕西陇县北,山势险峻,为陕、甘要隘。
据《汉书》记载,匈奴谎称被扣押在漠北的苏武已死。
苏武的属吏常惠教使者言道:
“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大雁,得苏武帛书于雁足。
”匈奴人闻言失色,只得释放苏武。
④凫鹥:
凫,野鸭;
鹥,水鸥。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运用“单”字,叙写当初在衡阳回雁峰失去伙伴的大雁返程的状态。
B.颔联中诗人运用典故写到大雁路途遥远却又身单力薄,凸显了大雁的心理状态。
C.尾联中诗人成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将大雁的艰难处境凸显出来,并发出心声。
D.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物抒怀,借助对孤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情怀。
1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题中“孤”的含意。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少年
曹 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
“年时”即当年。
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
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B.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
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
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
“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
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
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13.辛弃疾词《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
(4)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榆河①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②,空惭旅鬓斑。
【注】 ①榆河:
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
②弃繻者:
《汉书·
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
军问:
‘以此何为?
’吏曰:
‘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15.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
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2)《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
他认为:
“”,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则秦可江山永固。
(3)南朝宋武帝刘裕也是跟京口有关的历史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他当年挥师北伐气势的两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 共74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
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的。
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难以置信大千世界沧海一粟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芸芸众生九牛一毛不堪重负
C.难以置信芸芸众生沧海一粟不堪重负
D.确信无疑大千世界九牛一毛疲惫不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2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5分)
启事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
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
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2018年6月3日
(1)
(2)(3)
(4)(5)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法制晚报》报道:
北京14名女学生皆因校园欺凌被判刑,其中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缓刑二年;
轻的予以行政处罚。
有的家长认为校园里发生欺凌事件,这只不过是学生之间正常的打打闹闹,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法官则认为北京14名女学生因校园欺凌而获刑,这是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有力打击,具有很好的教育及导向意义。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二模语文答案
1.C【解析】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
2.
(1)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
(2)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
(3)自控力较差。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抓住小说情节进行分析。
小说主要讲了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路,结果都因为“多余一句话”,最后造成混战的严重后果。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售票员缺乏职业精神,她的多余一句话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
从不同人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之间有歧视。
从一系列的“多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人们自控力比较差。
3.
(1)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3)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就要分析其对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多余一句话”出现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和段落以及主旨的关系,如每次眼看事情要解决时,“多余一句话”就出来了,这就使情节富于变化,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一个矛盾解决另一个矛盾就出现了,这也就推动了情节发展。
而且,不同人物的“多余一句话”,说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也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4.A5.B“举”在本文中是“推举”“举荐”的意思,属于政绩考核。
6.D项,“被赏赐食物”是第一次应对时皇帝的赏赐。
7.
(1)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
(2)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
皇帝褒奖他判罚公正,批复同意。
试题分析:
他,其他;
荒,灾荒;
修学,修治学堂;
课,考核;
数,多次。
第二句中,谳,审判定罪,这里指审问的结果;
实迹,确凿的证据;
报,批复。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考中天启二年进士。
授官户部主事,晋升郎中。
历任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都以廉洁谨慎闻名于世。
崇祯元年,出任松江知府。
海滨多盗贼,抓捕到就用木棍打死。
郡东南面临大海,飓风大浪冲击,时常成为人民的祸患。
方岳贡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于是成为永久的福利。
郡漕运粮食到京城数十万石,而众仓库相距五里,为此建城墙保护,称为“仓城”。
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
薛国观事败露,他的同党上海王陛彦被交付司法官审讯,和方岳贡向来有仇,就诬陷方岳贡曾经贿赂薛国观三千金,于是岳贡被逮捕。
士民到京城直接向皇上申诉冤情,巡抚黄希也为他的被诬陷辩白,被送交司法官审讯上报。
一天,皇帝晚上召见辅臣,问:
“有一个知府官任十几年,屡有卓著政绩的是谁?
”蒋德璟用方岳贡来回答。
皇帝说:
“如今在哪儿?
”德璟又以王陛彦一事而被株连来回答,皇帝点头。
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
不久,给事中方士亮荐举方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于是被提升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管江南粮仓。
督率的漕船,如期抵达通州。
皇帝大喜。
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廉洁有才能的监司五人,方岳贡名列其中。
皇帝立即派人召他来应对,在平台召见,问治理朝政以什么为先,方岳贡回答说:
“想让天下大治定安,在于选择守令。
察看守令是不是贤良,在于监司。
察看监司是不是贤良,在于巡方。
察看巡方是不是贤良,在于总宪。
总宪人选适当,御史怎敢以身试法?
”皇帝认为好,赐给他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过了六天就破格提升他为左副都御史。
曾被召应对,皇帝恰好因事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
遇知说:
“臣正在纠弹批驳他。
”方岳贡说:
“何不立即上本参奏?
”深合皇帝心意。
第二天被任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当时是十六年十一月。
先例,阁臣没有带都御史官衔的,从方岳贡开始才有。
李自成攻陷京城,方岳贡及丘瑜被抓获,幽禁在刘宗敏家。
贼寇索要银两,方岳贡向来廉洁,贫穷没有钱财进献,备受拷打折磨。
搜查他的家,没有钱财,松江商人代他交纳千金。
四月初一,与丘瑜一并获释。
8.DD项,“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不准确,从诗中来看,除了送别之情,还有宽慰、劝勉之情,如“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9.①离别之情。
首联写作者在长安道上设下酒席,为自己的知心朋友送别,表达出不舍之情。
②宽慰之情。
颔联颈联写作者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
③劝勉之情。
尾联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偶然,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表达期望之情。
(每点2分)
题干问的是“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诗歌标题《送綦毋潜注落第还乡》已经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且对方是“落第还乡”,包含的情感主要有不舍之情、劝勉安慰之意;
如“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意思是“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
如“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意思是“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这是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表达宽慰之情;
如“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意思是“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
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比如本诗,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内容来看,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10.(3分)D(“郁闷”,不准,是孤高、孤傲的心怀)
11.(6分)
示例1:
(1)大雁,离开雁群成为孤独的飞雁;
结合诗句解读大雁的“孤独”(1分+2分);
(2)作者借物抒怀,借处境相似的大雁说自己的孤独,但作者内心却是孤高(孤傲)的。
(1+2分。
突出“孤高”即可2分)
示例2:
(概括说到亦可):
(1)大雁:
衡阳失群,回程落单;
任重道远,形单影只;
高空呼急,月冷影残;
寒夜露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嘉峪关市 酒钢三中届高三 上学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