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82273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96KB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阔绰:
排场大,生活奢侈。
迟疑不决:
拿不定主意。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3.作者简介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
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
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
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
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2.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交流点拨】菲利普夫妇: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于勒:
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
“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
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
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
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
这是故事的结局。
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开端:
(1段~4段)盼于勒
发展:
(5段~19段)赞于勒
高潮:
(20段~47段)遇(惧)于勒
结局:
(48段~49段)躲于勒
[教师点拨]小说这样巧妙地安排情节,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完全着眼于金钱。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
【交流点拨】自然环境:
去哲尔塞岛旅游时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
狼狈地灰溜溜地离开哲尔塞岛时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
社会环境:
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2.语言品析
(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几句话是否罗嗦?
应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不罗嗦,这三个称呼用在一起强调了于勒叔叔与“我”家的骨肉关系,写出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既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又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饱含讽刺,意味深长。
(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竟”突出了他祈求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两个词都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
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兰
2.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金钱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先请欣赏精彩的表演。
(学生表演课本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人物赏析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思考人物的个性特征。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恐怖”全家的。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
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交流点拨】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
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交流点拨】直接原因:
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
金钱至上的社会观念。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原因:
外在原因是于勒的贫富变化,内在原因是人的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6.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
【交流点拨】不是。
尽管于勒叔叔这个人物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但他不是主人公。
因为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7.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
是“我”么?
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交流点拨】“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去哲尔塞岛旅游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
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全文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二)写法探究
1.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
(1)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小孩的眼光,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
(3)用第一人称来写,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教师点拨】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2.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试举例加以说明。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感情。
当他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是于勒时,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见这打击是何等沉重。
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皇”,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囔着:
“出大乱子了!
”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慌,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
3.试举例谈谈,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交流点拨】①于勒在南美发了财,过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变成了穷水手。
确实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中,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尔虞我诈的社会,这个能被哥哥“打发”反而“赚了点钱”的于勒,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②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在一条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由于于勒穷困潦倒,年老而流落异乡,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好栖身船上;
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去旅游,这就必须乘船。
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的于勒同在一条船上相遇了。
(三)主题研讨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交流点拨】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
小说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本文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价值观。
(四)认识亲情
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亲情或者是对生活中某种关于亲情的现象的看法。
【交流】示例:
我们很多人对别人的小恩小惠可以感激不尽,甚至大声发誓“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但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视之为理所当然,坦然处之。
真可谓身在福中不知福。
三.拓展延伸
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可采用小组形式先说,四人左右一组,再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篇二: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精选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
基础训练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阔绰拟定变更栈桥拮据别墅撬开煞白诧异褴
褛牡蛎
二、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2、本文以为主线,以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4、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四、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五、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我的叔叔于勒习题精选
1.结合句意解释句中词语:
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吃:
⑵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田地:
⑶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
(4)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福音书:
2.“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小说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目的是。
4.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5.小说的人物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
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6.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
⑵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
⑶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
7.我心里默念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8.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⑵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选文最后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0、“我心里默念道:
‘这就是我的叔叔?
’”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11、文中“我”叫。
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
写:
A、B、。
12、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1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14.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
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画曲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
作者为什么重复写?
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找出文中父母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
20.文章第④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③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挥霍⑵地步⑶讨价还价(4)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2.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幻想发财的心理。
(意近即可)3.交待盼于勒回家的原因。
4.C5.略6.参考答案如下:
⑴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⑵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疾;
⑶金钱至上。
7.答:
这句默念的话,属心理描写,它反复强调了于勒和菲利普之间亲兄弟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于勒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冷酷做法的不满,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________了鲜明的对比。
8.⑴于勒是否有钱。
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9。
反衬人物绝望的心情。
10、“心里默念”能准确地表现若瑟夫既想相认,但又迫于父母态度而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则是不可能的。
11、若瑟夫,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从
12、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母亲”的势利和尖锐。
13、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4.不一样。
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
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15.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
作者写“我”(即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16.侧面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可以对照前面的一段景物描写一并讲解。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17.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18.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
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19.称呼略。
作用:
于勒的好与坏,亲与疏完全取决于钱财,充分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20.意在强调,说明于勒在父亲眼里是何等重要。
究竟为什么呢?
又构成了悬念,引出后面的记叙。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出大乱子了!
”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
“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①__(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
“吃了3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②__(A.升B.跳C.现D.钻)出来。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曲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
篇三: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题测试题(29)
第9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n)栈桥(zhà
n)别墅(yě)
B、撬开(qià
o)热忱(ch?
n)诘责(ji?
)ù
C、牡蛎(lì
)拮据(ji?
)恣睢(zì
)ǎD、惘然(wǎng)瑟缩(sa)嗤笑(chī)2
(1)钱上计较半天。
A、计算比较B
(2)到美洲去。
(AC.消磨
(3)()
A、刁难泼辣,不讲道理
B.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4)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
A、舒畅,高兴B.尽兴C.爽快,直率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谁能想到,这个衣着褴褛的老年人却是个富有的企业家呢?
B.贫穷拮据的生活使他不得不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C.这桩十拿九稳的事.他却做得一塌糊涂,就不能怪爸爸生气了。
D、劳动使人们致富,生活一天比一天阔绰起来。
4、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再
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②他说:
“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
亲眼去看。
④我心里默念道:
()5()
A、“我”是线索人物,于勒是主人公。
B.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
C.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D.小说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主要采用作者从旁描述的手法。
6、读图识表:
《同病相怜》这幅画揭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的叔叔于勒 最新 试题库 答案 叔叔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