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学问题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81018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92KB
生活与哲学教学问题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活与哲学教学问题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教学问题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C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异。
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
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
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
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
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
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
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
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B、C、和D与题意无关。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
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
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
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
37.(26分)
(1)①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
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
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根据广东高考改革调整方案的指导思想,结合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和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特点的预测展望,笔者认为下一年的复习备考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研究高考试题,加快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着力发挥集体备课的协同作用。
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考查内容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而且还要考查跨学科交叉知识点,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教师个体应该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力争成为哲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甚至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通才;
学科备课小组和文科综合备课大组应协调相关教师,引导彼此进行合理分工,按照各自兴趣和专长分别负责一个交叉学科领域,追踪其理论热点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归纳、整合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和时政热点。
2.吃透课标与考纲,夯实基础知识,构建主干网络,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也是信息解读的基础。
因此,调动和运用知识,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
复习前期要认真研究2009年《考试大纲说明》,中后期则要根据2010年《考试大纲说明》,特别关注那些变化和增删的考点,全面掌握考纲规定的考点。
在复习全程中,都要狠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烂熟于心。
由于综合试题的绝大部分是“学科内综合”,主要考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
因此,可按“考点+课标+热点”方式,整体把握必修与选修主干知识,构建跨模块的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
比如,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无论是必修1《经济生活》还是选修2《经济学常识》,都贯穿着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或者说是生产问题与分配问题)、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这一线索,这既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重心。
把握这些特点,并结合年度时政热点与典型生活常识,就能有机地整合必修1与选修2的专题主干知识体系。
3.加强研究与协作,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尽管“跨学科综合”部分的试题比例较小,但适度考查“跨学科综合”交叉知识,以引导学生提高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又是设置文科综合的重要理念。
从考生角度看,把握跨学科交叉知识点、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应该是获得高分的制胜点。
政、史、地三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很多,但并非任何交叉点都是命题之处。
这就要求文科综合备课大组分工协作,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时政热点,挖掘、归纳、整合能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部分的跨学科交叉主干知识体系,训练学生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经济角度可以归纳部分交叉主干知识:
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经济学思想史——地理经济学,当前的三农问题——三农政策的演变史——农业问题的地理学知识等等。
从政治角度可以归纳部分交叉主干知识:
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相关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相关国家的地理学知识;
国际政治理论与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史和相关国际关系史——地缘政治学等等。
从文化学角度可以部分归纳交叉主干知识: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科技史和文学史——相关的人文地理学等等。
从哲学角度看,由于哲学研究抽象的共性理论,因此往往可以用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统领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历史学、地理学知识。
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交叉主干知识绝不能空洞地概括,而是应该以政、史、地相关的具体知识点、时政热点和生活化素材进行充实,加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4.实施“四精”原则,进行规范、合理化训练,培养规范高效的解题能力。
练习与测试要力争做到精选、精练、精析、精评,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时代性和生活化素材为情景,着力培养学生规范、准确、高效的解题能力。
具体来说,训练题目要精选,其设计和选择要规范、新颖、灵活,尽量与高考试题特点保持一致;
训练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并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练习和试卷分析与讲评要及时、全面,要系统归纳知识体系,要将重点放在存在问题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上,要特别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与指导。
只有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的应试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5.教学要围绕热点,体现新鲜感、时代性、生活化和人文性。
高考政治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活化、地方性特点。
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是考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般来说,凡是以后可以进入历史大事年表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和新生事物,如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重大会议精神,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年度十大新闻,就是当前热点;
而各具体领域发生的新生事物,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
要注意的是,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教师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搜集、整理、分析、讨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目前转轨时期的高考对课堂教学和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顺应高考改革的时代潮流,即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科学制定复习策略,才能得心应手地迎接高考。
正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朱明光研究员撰文强调:
“为了把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开发、觉悟的提高、行为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力求使教学内容常识化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
一、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生活与哲学部分试卷分析
1.试题基本情况
2010年广东卷《生活与哲学》试题统计
年份
题量
分值
题号
试题情景
涉及考点
2010
3+1
(选择+非选择)
28
(12+16)
33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的财富精神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4
古人观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35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谬误;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的实现方式
37
(2)
不断发展的汉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2.试题呈现特点
(1)题量少、分值大,
2010年文科综合对哲学部分的考查,从题量上看:
选择题3道,主观题1问,呈现“3+1”模式;
从分值上看:
选择题3个每个4分,问答题1问16分,总分28分,在几个模块中分值最大。
(2)试题取材广泛,形式多样
试题在取材上涉及极广,既有时事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总理讲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又有社会文化领域(汉语发展的材料出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要求考生平时具有开阔的阅读视野;
既有古人名言,又有时代用语,人文色彩浓郁,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3)设问方式灵活,坚持稳中求变
从设问方式来看,主要是设置试题背景,通过考生的分析解读获取信息、思考加工、探求答案的能力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既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又凸显考查考生对哲学各部分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注重哲学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体现了综合性。
从论述题的设问来看,第37题第
(2)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一种围绕某一问题用单一哲学原理或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的设问方式,这种方式是近几年广东政治高考哲学部分常采用的方式,如2009年第40题第一问:
“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和第二问“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这种设问既考查了哲学的主干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高频考点:
唯物论部分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认识论部分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法部分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等是近三年试题中的高频考点。
从生活与哲学的体系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考查重点,但历史唯物主义似乎有加强的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辩证法是重点。
二、《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对哲学课的喜欢程度不高,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
很多同学并不喜欢哲学课,这就就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同学们对哲学的学习态度并不令人乐观,从对哲学的喜欢程度不高,到对哲学课程的预习、复习情况,从对一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到上课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明确度,都比较消极
2、学生学习哲学普遍感到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哲学理论过于抽象,原理深奥,难以接受和理解。
对哲学试题抱有惧怕心理,普遍感到“哲学题目难度大”和“原理与事例不会结合”。
因此,讲课过程中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多运用典型事例对原理进行分析,把抽象的哲学理论具体化讲解,使哲学理论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物质和意识”与“实际和认识”以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教材没有明确说明,需不需要讲,如何讲。
4、实践一词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从第一单元的“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到“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作用于人脑”,“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追求真理”,最后在第四单元强调“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在教材编排上,这一观点贯穿了始终。
据统计《生活与哲学》教材涉及的实践概念共有108处。
实践观点既是重点更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该怎样处理?
5、我们学习教材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这样的困惑:
每课第一框题应该是世界观,第二框题应该是方法论,但里面的内容往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揉杂在一起。
例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有从课题上看,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应该是世界观,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应该是方法论,但实际上在教材56到57页说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时都涉及到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内容,如“联系的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等;
而在“联系观点看问题”中的57页和58页又有“整体和部分”以及“系统和要素”的相关原理知识,让人觉得不适应,世界观和方法论揉到了一起,教学中难以区分。
该如何处理?
三、2011年高考《生活与哲学》备考对策
1.立足体系,强化主干
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哲学体系,如把“辩证唯物主义”答成了“辩证唯物论”等。
所以,哲学的复习重点是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突出主干重点知识,形成总体的知识网络。
能够清晰地勾画出知识结构。
如,《生活与哲学》分为哲学一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分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组成。
在复习中,要寻找贯穿各考点的“红线”,将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有序储存,在调用时,才能实现快速提取。
当考生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词语时,在头脑中能够快速清晰地浮现出这部分知识点。
2.关注高考频点,不忽视冷点
教师要加强对《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通过对高考试题分析,确定哪些考点是考试的热点和高频点,哪些是考试的冷点,并安排好相应的复习。
重点关注考试的热点和高频点,同时不忽略考试的冷点。
以下考点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尚未涉及,应引起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运动的规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3.研究试题题型,高效抢分
(1)漫画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漫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漫画型选择题常常以一幅或一组漫画为素材,题干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漫画部分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标题、内容及说明性文字。
标题是一幅漫画的题眼,通过标题能够明确漫画反映的问题指向;
漫画内容是漫画的主体,是由各种情景构成的整体,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事物的形状、结构、变化等;
说明性文字是对画面情景的一种解释或提示。
漫画多以讽刺为主,但近年来赞誉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漫画在增多。
【解答对策】对策1:
细心审漫画。
一审漫画的标题,理解漫画的意图和主旨;
二审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和物的表面特征和人物的神态形象;
三审人和物之间的联系,了解漫画尤其是组合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把握漫画反映的表面意思;
四审漫画中的文字,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
五审漫画寓意,理解寓意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对策2:
咬文嚼字审联系。
根据漫画所揭示的社会现象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时政知识,结合题干的指向对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正确的筛选或判断。
(2)诗词名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诗词名言型选择题是以中国古代诗词、中外名言作为题干或题肢的选择题。
此类试题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景色、耐人寻味的诗意,而且具有发人深省的哲理。
【解答对策】对策1:
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是正确解答诗词名言型选择题的关键,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都会导致误选。
准确获取引用的诗词名言的信息,认真读懂诗词名言的中心意思或主旨。
对策3:
利用做选择题的常规方法对照干肢关系来解题。
对策4:
此类试题对考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因而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
(3)论述题题型
哲学论述题有多种题型,常见的易考题型主要有:
体现类。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依据类:
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分析类:
运用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结合材料分析哲学原理;
措施类:
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
是如何(怎样)坚持XXX(做事的方法原则);
评析类:
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或XX看法;
启示类:
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等。
教学中有针对选取几种常见的易考题型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答论述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科内综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科内知识综合是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的基本要求,用哲学观点分析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如2008年用辩证唯物论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2008年的雪灾;
2009年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2010年结合汉语言发展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5.精心选择热点专题,充分挖掘地方资源
在复习备考中,要精心选择热点专题,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对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能力的训练,这是考生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011年高考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民生问题、科学发展观题、和谐社会,上海世博,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
要充分挖掘、利用地方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广州亚运;
粤台经贸交流;
丹霞山申遗;
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
发布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探索广东特色之路”等都可作为体现地方特色的命题切入口。
——《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做法
一、精耕细作,夯实基础,不求联系,但求全面。
这是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进行的,主要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了解,做到对照课本,把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到位,绝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以懂、记为主,以用为辅,因为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
具体从读、记、练抓起。
读——细读教材。
通过细读教材,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达到不留遗漏,全面了解教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材我熟悉啦!
读书要做到“三看”:
看目录、看内容、看小结。
看目录以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是关键;
看内容、看小结以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基础。
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
告诉学生,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
如,辩证唯物论部分,宏观上的知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性。
微观上的知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和意识的概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的要求;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但这个时段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主要目标是巩固知识,纠正知识点偏差的错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梳理知识,建构主干知识网络,熟悉解题路径。
这是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进行的,主要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强化记忆,做好专题复习(知识专题、训练专题、热点专题),突出主干重点知识,形成总体的知识网络。
如,《生活与哲学》分为哲学一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分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哲学 教学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