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75454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69.37KB
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是:
A、磺胺嘧啶B、甲氧苄啶C、环丙沙星D、利福平
E、红霉素9、能特异性的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活性的药物是:
A、甲氧苄啶B、磺胺噻唑C、氧氟沙星D、利福平
E、磺胺嘧啶10、通过阻止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最终合成不正常无功能的肽链
而杀菌的药物是:
E、氯霉素
11、通过影响细菌体内的叶酸代谢而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磺胺类D、大环内酯类
E、氨基苷类
12、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
C、细菌改变代谢途径D、细菌体内与抗菌药结合的靶位的改变
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
13、下列哪类药物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E、四环素类14、下列哪类药物属于快速抗菌药?
A、P-内酰胺类B、大坏内酯类C、氨基苷类
15、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A、协同B、拮抗C、相加D、无关E、以上都不是16、繁殖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17、快速抑菌药与慢速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18、早产儿、新生儿禁用下列哪种抗菌药?
A、青霉素B、氯霉素C、头孢噻吩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B型题(19“28题)
19、
A.抗生素B.抗菌谱C.耐受性D.耐药性E.化疗指数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
微生物的物质称为:
21、
反复应用某一药物,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称为:
22、反复应用某一药物,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23、化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之比称为:
E、影响叶酸代谢24、P—内酰胺类抗生紊的抗菌机制是:
25、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26、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27、多粘菌素E的抗菌机制是:
28、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
X型题(29'
39题)
D.最低抑菌浓度E、最低杀菌浓度
A、评价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B、L,D50/EDSOC.L,D5/ED95
D、LD95/ED5E.EDSO/L,DSO
A、青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氨基苷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
C、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
D、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E、多粘菌素类与细菌胞浆膜磷脂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A、青霉素GB、头孢哌酮C、杆菌肽
D、万古霉素E、链霉素
A、青霉素GB、链霉素C、红霉素
3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药物有:
A、青霉素GB、红霉素C、利福平
35、下列有关抗菌药合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C、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病原因不明者不宣使用
抗菌药物
36、下列临床适应证中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有:
A、治疗混合感染B、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C、治疗结核
D、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E、治疗淋病37、下列药物合用时不能获得协同作用的有:
A、青霉素+红霉素B、青霉素+四环素C、青霉素+庆大霉素
D、头孢菌素+罗红霉素E、链霉素+磺胺嘧啶38、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减退的病人应避免使用或慎用下列哪些药物
A、青霉素B、红霉素C、利福平D、四环素
E、林可霉素
39、下列临床适应证中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是:
A、密切接触脑膜炎患者的个体预防脑膜炎
B、置换AT-心瓣膜患者需要拔牙
C、人工关节植入术前给药
D、胃肠手术前给药
E、频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二、填空题
1、在应用各类抗菌药治疗细菌所致疾病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三者之间在防治疾病中的相互关系。
实验的表示。
四种方式。
3、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
4、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有:
三、名词解释
1、抗菌药(antibacterialdrugs)2、抗生素(antibiotics)3、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4、最低抑菌浓度(MIC)
5、
最低杀菌浓度(MBC)。
6、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index,CI)
7、
抗菌后效应(postexposeeffec,tPAE)
8、
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effect)
四、筒答题
1、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并举例说明。
2、简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型题(1~18题)
1.A2.E3.A4.A5.E6.B7.D8.C9.D10.B
11、C12.A13.A14.B15.A16.
B17.C18.B
B型题(19〜28题)
19.A20.B21.D22.C23.E24.A
25.C26.D27.B
28.E
29.DE30.ABC31.ABCDE32.ABCD
33.BCDE34.CD
35.ABCD36.ABCD37、ABDE38.BCDE39.ABCD
二、填空题
1.机体细菌药物2.有效性安全性LDSO/ED503.抑制细菌
细胞壁合成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和叶酸
代谢4.产生灭活酶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改变细菌外膜遥透性影
响主动流出系统5.繁殖期杀菌药静止期杀菌药快速抑菌药慢速
抑菌药
1.
抗菌药(antibacterialdrugs):
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
括和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
2.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
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抗生素包括天然
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
3.
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4.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
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5.
最低杀菌浓度(MBC):
是指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等抗生素。
6.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indexCl):
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
性与寄令柱酶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SO与治疗感
染动物I自勺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
LD50/ED50,或用
LD5/ED95的比值表示。
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
效应。
8首次接触效应(firs$exposeeffect):
是抗菌药物指在初次接触细菌,
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
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
才会再起作用。
四、简答题
1.答: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这类药
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环丝氨酸等。
(2)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多肽类(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和抗真菌的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抗生素。
(3)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
氨基苷类抗生素阻止30S亚基和70S亚基合成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②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伸阶段: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而阻碍肽链形成:
氯霉素和林可霉素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大环内酯类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
③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的终止阶段:
氨基苷类抗生素阻止终止因子与
A位结合,使核糖体循环受阻,合成不正常无功能的肽链。
(4)影响核
酸和叶酸代谢:
①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回
旋酶,,阻碍细菌DNA复制而杀菌;
利福平抑制细菌DNA依赖的
RNA多聚酶活性,阻碍mRNA合成而杀菌。
②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2、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有:
产生灭活酶
1产生灭活酶:
如P—内酰胺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使氨基苷类抗生素的结构改变而失去抗菌活性。
2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导致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
细菌与抗生紊接触之后产生一种新的原来敏感菌没有的靶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新的靶蛋白结合,产生高度耐药。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如细菌通过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自身膜通透性而产生获得性耐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患者 其他 因素 抗菌 药物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