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doc 31页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74079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46.78KB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doc 31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doc 31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doc 31页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摘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就在不断上升,双边合作关系亦在不断加强。
研究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找出其特征与产生特征的种种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双方的进出口数额都非常大,但是,中国却处于严重出超地位。
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差额主要出现在SITC6、SITC7、SITC8三类商品上,这三类商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同时,中美之间的G-L指数相对较低,说明中美双边贸易术语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强,这更加反映出两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具有的不同的比较优势——中国属于“劳动充裕”国家,美国属于“资本充裕”国家。
追根究底,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内部的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主打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下游,美国主打资本密集型产品,属国际分工上游。
中国应该着手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努力向上游进发。
关键词:
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特征,原因
ABSTRACT
Since2001,China'
saccessiontoWTO,Sino-UStradeingoodsisincreasinglyrising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countriesisbecomemoreandmoreinseparable.ItisveryworthwhileandimportanttostudythestructureofSino-USmerchandisetradeandtofindtheuncharacteristicandthereasonsforthestructure.InbilateralSino-USmerchandisetrade,thetwosidesbothhaveaverylargeamountofimportandexport,however,Chinaisataserioussurplusposition.Ontheonehand,themerchandisetradeof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aremainlyinSITC6,SITC7,SITC8,whichthatthethreecommoditiesaremostlylabor-intensiveproducts.Ontheotherhand,theG-LindexofSino-USmerchandisetradeisprettysmall,indicatingthatthelevelofinter-industrytradeinthisbilateraltradeisverylowandthetradebetweenthetwocountryishighlycomplementary.ItisobvioustofindoutthatChinaandtheUnitedStateshasdifferentcomparativeadvantages——Chinaisthe"
abundantlabor"
country,theUnitedStatesisthe"
well-capitalized"
country.Chinaisgoodatmanufacturinglabor-intensiveproducts,whiletheUnitedStatesisprettygoodatproducingcapital-intensiveproducts.So,Chinaisstillatthedownstreamoftheinternationaldivision,andtobreakthisdifficultposition,thegovernmentshouldadjustthecountry’sinnereconomystructure.
Keywords:
Sino-US,merchandisetrade,structure,characteristic,causes
1绪论
1.1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自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流量就在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经济也带着强劲的势头往前发展。
即便是在2008年世界经融危机时,中国依然保持着9.6%(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IMFWEODatabase)的GDP增长率,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图12001—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2012)。
在过去十一年里,美国同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也在日益加强,而中国带给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在逐年递增。
2007年,中国终于逐渐取代日本,成为了美国对外贸易中的最大逆差国。
在这些不断增加的负值背后,亦隐藏着两国间持续升温的贸易摩擦。
作为对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的两个经济体,它们两者之间贸易流量与摩擦都牵动着全球的经济、政治甚至文化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中美两国贸易之间的结构问题。
结合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权威发布的经济数据,找出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中的特征与问题所在,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本文的重点在于对详实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并重点对中美商品贸易中的结构特点进行总结,相信这样实证研究对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其中包括了对中美间商品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结构、企业性质结构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文章重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找出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中数据变化特征;
摸清中美商品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结构、企业性质结构的具体表现形态;
分析产生这些特征与形态的原因;
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1.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本文将在绪论中提出写作提纲,依照这个写作轮廓入手,对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文本将重点查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以来,直到2011年这十一年里面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中的各种数据。
比如,十一年间中美间商品贸易的数据(将其分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两部分)、中美两国各自的贸易方式数据(分为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三部分)及企业性质等数据。
找出数据后,将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计算出所需值并制作成图表或表格。
最后,对图表与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
第三,综合第二部分中的数据分析结构,对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中的特点进行分析。
比如,中美贸易间的差额结构的特征等,将贸易结构中各部分占的比重归纳总结。
第四部分,参考已有文献,结合经济理论,对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的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的方法重点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本文将从权威网站与统计中采撷数据(比如UNcomtrade、美国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中国统计年鉴等),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与必要的计算。
最后制作出图表或表格,对表中内容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找出数据发展趋势与特点。
(2)通过的数据的定量分析之后,文章将结合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模型对数据进行宏观归纳,作出定性分析。
找出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中的特征,并探索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
1.4国内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就一直是经济界的专家学者们始终关注的话题。
如今,国内外关于中美双边贸易的研究非常多,它们研究的角度与内容也相当广泛。
但其中最主要的研究集中于中美双边贸易的差额上,专家们对这种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都做过比较详尽的分析。
下面列出一些文献仅供参考:
GaryClydeHufbauer,JaredC.Woollacott(2010)在“TradeDisputes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GrowingPainssoFar,WorseAhead?
”一文中详细阐述了过去十年中加剧的中美贸易争端,同时提出了贸易流量中美元估值的问题。
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但是,美国采取的是典型的防守型措施,以此保护国内衰落产业,相比之下,中国的措施是典型的攻击型,以此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文章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两国贸易流量急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两国都遵循WTO的工作框架并尊重其做出的不利决定,那么这样旷日持久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不会出现。
如果中美两国的政策制定者未能对货币进行审慎管理,那么现时的货币战争将成为此类事件的潜在催化剂。
JamesP.Neelankavil(2008)在”UnitedStates-ChinaTradeVolumeandDirectionanditsImpactontheUnitedStatesEconomy”一文中提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
而产生这个逆差的原因主要在与美国不断扩大的经济。
这种不断上升的经济状况导致其国内对商品的需求猛增,但在价格上它的商品又无法与许多国家竞争,最后导致美国国产商品在市场表现低迷。
另外,文章也提到,中国虽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其国内仍然存在着许多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破坏性因素,比如,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等。
文章建议中国当局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否则其经济增长可能受到阻碍。
范东君,贤成毅(2008)在《中美贸易失衡原因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
汇率论、储蓄论、结构论、重商论。
汇率论认为中美货物贸易失衡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较低引起的;
储蓄论认为这种不平衡是由于中美两个经济体的储蓄率不同所致;
结构论认为这是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结果,第三国对美的贸易逆差现在普遍由中国替代了;
重商论认为中方在对国际市场出口,包括对美国出口,有大量的政策与制度的激励,人为导致大量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而美国产品入中时却限制多多。
但是,通过对1980年至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的测算和方差分解发现,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些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大量的FDI流入,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不大。
巴曙松,沈姗姗(2009)在《中国对美出口结构研究——基于美国经济增长和汇率水平视角的分析》中首先总结了中国对美出口结构的现状:
第一,对美出口总额贡献最大的贸易方式是进料加工贸易,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
第二,我国很多出口行业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低端位置,产品附加值不高,海关代码中的第16类机电产品类就是典型的低附加值行业;
第三,我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不合理。
吕婕,林芸(2010)在《中美外贸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比较分析》一文中借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分析工具,对2000年至2006年中美贸易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衡量了中美不同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得出结论:
中美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符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在2000年至2006年中,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现阶段中国应转向发展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因其可使中国目前外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
1.5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第一,中美间的商品贸易正在不断增加,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2001年至2011年间,除了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中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在不断上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美两国均称为对方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关系密不可分。
但同时,中美间贸易差额也在不断上涨。
中国不断扩大的顺差也代表着中美之间不断上升贸易摩擦。
第二,中美间的商品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占比重明显。
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中,初级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比重并不大,双方交易的主要产品都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特别是SITC7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上。
但是,除了SITC7外,中国出口的最多即SITC8(杂项制品)。
这说明中国贸易结构存在着“偏科”——重加工,轻技术。
第三,中美商品贸易方式存差异,美国多一般贸易,中国多加工贸易。
美国盛产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中国盛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两国间的贸易体系差异巨大,美国成熟,中国不完善。
这也说明,中国虽然是世界的加工工厂,但是,加工贸易也代表着国内劳动力成本过于廉价,由于加工生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上升。
1.5.2建议
中国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努力往国际贸易分工的上游走。
美国则可以适当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不仅能够促进美国此类行业的发展,也能减小中美间的贸易差额。
2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2.1中美双边商品贸易结构概况
2.1.1中美双边商品贸易进出口概况
自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交易额就在不断攀升。
两国间日益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也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尽管这段关系中存在着诸多摩擦与冲突。
其中,一个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中美商品贸易总额的严重失衡,并且,两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几乎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就是2009年有小幅回落。
本文将美国统计局发布的2001年至2011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贸易数额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制作成表1。
如表1所示,在这十一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不论进口、出口或进出口总额都有连续的大幅增长。
2001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为191.8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022.7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1214.60亿美元。
其中,商品出口贸易额占到进出口总额的15.79%,相应地,商品进口贸易额占到进出口总额的84.21%。
2001年-2011年美国对中国商品贸易进出口数据(单位:
亿美元)
表1
出口
进口
总额
差额
2001
191.82
1,022.78
1,214.60
-830.96
2002
221.28
1,251.93
1,473.21
-1,030.65
2003
283.68
1,524.36
1,808.04
-1,240.68
2004
344.28
1,966.82
2,311.10
-1,622.54
2005
411.92
2,434.70
2,846.62
-2,022.78
2006
536.73
2,877.74
3,414.47
-2,341.01
2007
629.37
3,214.43
3,843.80
-2,585.06
2008
697.33
3,377.73
4,075.06
-2,680.40
2009
694.97
2,963.74
3,658.71
-2,268.77
2010
918.81
3,649.44
4,568.25
-2,730.63
2011
1,039.39
3,993.62
5,033.01
-2,954.23
数据来源:
由美国统计局(http:
//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5700.html#2012)中数据整理并计算得出。
注:
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在随后的7年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0.00%以上。
2006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一度高达30.30%,出口额从05年的411.92亿美元跳到了06年的536.73亿美元;
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增长率达到十一年中的顶峰29.03%,进口额从03年的1808.04亿美元涨到了04年的2311.10亿美元。
但是,在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立即有了反映,进、出口量双双下跌(分别为2,963.74亿美元与694.97亿美元),进出口增长率分别落到-0.34%和-12.26%。
经过两年经济恢复,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冲突千亿大关,为1,039.39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993.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033.01亿美元。
其中,商品出口与进口贸易额分别占到进出口总额的20.65%与79.35%。
2.1.2中美间商品贸易差额结构概况
如图2所示,2001年至2011年,在中美双边商品贸易中中方的顺差情况一直非常显著,即便是在顺差额最小的2001年也高达-830.96亿美元。
十一年之中,中国的顺差额不断上升,仅在09年有一定波动,差额降至2268.77亿美元,随后又继续反弹,在2001年时,中美商品贸易差额达到十一年峰值2954.23亿美元。
图22001—2011年中国对美国商品贸易顺差额(单位:
由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中数据计算得出。
为了研究中美商品贸易的差额结构,找出中国顺差所在的商品门类,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中数据整理并计算,最后制作出图3。
图3所反映的内容是2001年至2011年间,中美商品贸易差额中各类商品(按照SITC分类)的差额构成情况。
首先,在中美商品贸易中,中方整体顺差的背景下,也有部分商品属于中方逆差。
其中逆差额最大的两项商品是SITC分类中的第二类商品——非食用原料与第五类商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2001年至2011年中,中美两国在这两类商品上的贸易差额逐年增加。
2001年,中国在SITC第二类与第五类商品上分别逆差-30.54亿美元与-14.86亿美元,2011年,二者已经各自扩大到-308.76亿美元与-58.74亿美元。
第二,从图3中不难看出,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三类最重要的商品分别是SITC分类第六类商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第七类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第八类商品——杂项制品。
在这三类商品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远远大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
2001年,中国在SITC8上顺差最多,达到238.13亿美元,其次是SITC6顺差52.19亿美元,再次是SITC7顺差35.12亿美元。
2011年,数据结构有了变化,中国在SITC7上顺差最多,达到1193.77亿美元,其次是SITC8顺差907.95亿美元,再次是SITC6顺差334.76亿美元。
在这十一年间,SITC第七类商品的增长幅度波动最大,涨幅最高时在02年达到222.57%,涨幅在09年时跌成负值为-11.10%;
SITC第八类商品的涨幅波动最稳定,涨幅百分比在05年的32.62%与09年的-7.40%之间。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2006年是SITC第7类与第8类产品在数额第一的位置上的交替年。
06年之前,中国出口美国最多的商品是SITC8类商品,而06年之后,SITC7类取代其成为了出口第一的商品。
图32001年—2011年中美各类商品进出口差额(单位:
2.1.3中美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概况
在中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中最主要的三类是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
在此,本文意在通过研究这三类贸易方式在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以此推及中美之间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
因为,中美互为对方最重要的商品贸易伙伴,这项研究也能说明部分问题。
首先,在08、09年金融危机及前后两年间,中国对外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的结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不论进口或是出口,比重最大的都是一般贸易,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再次是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图42006—2011年中国对外商品进口主要贸易方式构成(单位:
中国海关总署
图52006—2011年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主要贸易方式构成(单位:
如图4所示,2006年,中国的商品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额为7916.14亿美元,占比重约71.12%,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为738.34亿美元,占比重约6.63%,进料加工贸易额为2476.62亿美元,占比重约22.25%。
经过09年的低谷之后,2011年,三项贸易均达到峰值:
一般贸易额为10074.64亿美元,占比重约68.20%,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为936.35亿美元,占比重约6.34%,进料加工贸易额为3761.61亿美元,占比重约25.46%。
如图5所示,2006年,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额为4163.21亿美元,占比重约44.9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为944.83亿美元,占比重约10.20%,进料加工贸易额为4158.97亿美元,占比重约44.88%。
经过10年的恢复之后,2011年,三项贸易额明显上升:
一般贸易额为9171.24亿美元,占比重约52.3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为1076.53亿美元,占比重约6.14%,进料加工贸易额为7277.63亿美元,占比重约41.53%。
2.2中美双边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在下面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将按照上SITC商品分类标准将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分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两大类来研究,由于SITC第九类产品的贸易量相较甚微,这里不做研究。
2.2.1中美双边商品贸易构成概况
研究中美双边商品贸易构成需分成进口与出口两部分,在此,以中国作为基准国,研究其对美国的进口与出口商品构成。
从宏观上看两国贸易,中国在初级产品上处于逆差地位,在工业制成品上处于顺差地位。
但是,初级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与工业制成品比起来却小很多。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工业制成品占到重要比重,初级产品比重较小。
如图6所示,2001年至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总体都呈上升趋势。
2001年,中国进口美国的初级产品数额为45.68亿美元,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数额为216.49亿美元;
2009年,二者的涨幅下降,进口数额分别为224.66亿美元与552.63亿美元;
2011年,中国进口美国初级产品409.17亿美元,进口工业制成品781.96亿美元。
在这十一年中,中国进口初级产品的比重总体增大,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总体减小。
200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别分占到二者总和的17.42%与82.58%;
在09年,两者进口数额皆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仍有上升,为28.90%,相应,工业制成品占到71,10%;
2011年,中国进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doc 31页 中美 双边贸易 结构 分析 doc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