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63236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33KB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山羊
一天,狸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井不是很深,可是井壁平滑,両且长满青苔,狐狸爬了几次,也没有爬上来。
这时,有只山羊经过,看见狐狸在井里,便好奇地问:
“狐狸,你到井里去做什么?
狐狸一见山羊,知道逃出去的机会来了,就故弄玄虚地说:
“你是不是一个人?
我可不想社大家都知道,这井里的水真是好极了,我简直喝不够、快下来尝尝吧,你会觉得这水比你以前喝过的任何东西的味道都好。
山羊一听,便不假思索地跳进井里,低头大喝起来。
过了一会儿,喝饱了,这才抬起头来,看看井的四周,想着怎样出去。
“没问题,亲爱的伙伴,你用后腿站着,让我爬到你的背上,只要我在你的角
上站稳我就能爬上去,然后我再拉你出去。
”狐狸说。
山羊按照狐狸说的,用后腿站着,狐狸踩着山羊的角,很快爬了上去。
上去之后,狐狸在离开前转身对井里的山羊说:
“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脑袋里的见识跟你的胡须一样多就好了,那样你就会在确实有从井里出来的把握时,才会往井里跳。
1.解释词语。
(1)故弄玄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假思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________)确实--------(________)
3.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羊为什么会上当?
5.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你怎样评价狐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山羊听了狐狸的话会怎祥想?
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
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
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
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
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
孙子急得大声哭喊:
“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
”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
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
“让它烧吧!
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
”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孙子哭着说:
“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
”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
“全村人都来了吧?
”他指着大海说:
“你们看!
”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
“海啸来了!
”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
“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
”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
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
n) 即将(jì
jí
)
2.照样子,写一写。
熊熊大火(AABC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
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__”画出两处。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
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声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A.时间顺序B.高低顺序C.游览顺序
2.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A.声音大B.景色美C.鸟奇
(1)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_______)。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为什么叫千尺珍珠瀑?
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这一句把比作。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
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连豁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
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
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困难——(_______)放松——(_______)糊涂——(_______)灵巧——(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窝囊:
将就:
3.第(_____)段写的是我表演老虎的过程,运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4.请给老师的话加上标点,并写写你对老师话语的理解。
5.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这个排比句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六、阅读训练。
长白山,与你相约那一秋的天池
胡雪漫
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之巅。
远跳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千米,水面海拔高达2150米,面积9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
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青铅一样的色泽,使得天池犹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
湖周峭壁百丈,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万顷碧池之中,天水相连、()。
大部分是湛蓝,少许泛着黄绿。
天池水面偶尔有大风拂起的微波,煽动着一圈圈激情的涟,像绿色绒布上充满着巧克力般丝滑质感的纹理,如梦如幻,浮浮动在碧泉湖幽灵静谧的世界里。
长白山天池的美是独特的,它神奇壮美、绚丽多姿。
怀着()之情,从天池
而下,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呈深绿色,而有阳光的地方呈浅黄色。
眼前的视野是那样苍茫,像一个老人长满老茧的手,保护着这绝美的缥缈仙境。
我不禁在想,倘若是赶上春天来,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百花齐放,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天池必将宛如一位()、粉腮凝眉的仙女,()在茫茫白雪中。
那一夜□思绪只在天池荡漾□天池□生来就是天外圣物□如修炼千年的神秘精灵□被大自然深情相拥□一池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水□豁然洞穿了我稚嫩天真的灵魂□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
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恋恋不舍色彩缤纷亭亭玉立玉骨冰肌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第1自然段按照由_____及_____的顺序描写了天池。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___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了远望天池的样子。
(2)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全段起___________的作用,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描写了天池独特的美。
(3)第3自然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作者把天池比喻成____,表达了对天池的______之情。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__。
我也来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结尾写道:
“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除舞蹈,如果让你用语言来赞美一下天池,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
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A);
有的则雄踞一方,(B);
有的像玉女插云,(C);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
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
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
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
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九曲溪因“________”而得名。
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__;
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3.下列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B.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C.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D.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4.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回忆全文,《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在第②段中的()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朗读画“______”的句子时,要读出人们______的心情。
4.课文第②段中画“﹏﹏﹏”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写出潮水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5.从写法这个角度,对第②段画“﹏﹏﹏”的句子做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写大潮,但第①段却写了“人声鼎沸”“人群沸腾”,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
九、课外阅读。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3)形容水的明净。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能换成“同意”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
母亲本不愿意出来?
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
我决定委屈儿子"
?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十、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绿手指
法国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园丁的称赞。
//
一天这位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
老奶奶想:
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
白色的,不可思议。
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了一致反对。
大家说:
“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
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她撤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
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最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
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
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
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
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
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
老奶奶对着电话说:
“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
我也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再挑(tiāotiǎo)选颜色浅的花的种(zhǒngzhó
ng)子栽种(zhǒngzhó
ng)。
2.写出近义词。
怀疑——______漫长——______
3.理解文中的两个“绿手指”。
“绿手指”指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侍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短文内容填空。
老奶奶的儿女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老奶奶靠什么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请用2—3个词语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B.照应C.对比
3.“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这句话中的“________”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