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工地上的工人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62620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32KB
如何管理工地上的工人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管理工地上的工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管理工地上的工人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工前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底。
在技术交底单上让所有的施工工人签字(这是进行整改处罚的有力证据)。
但必须你对交底的内容熟悉。
工人会对你才能会敬佩的。
也是你展现你才华的最好时机。
管理起来的时候会很轻松。
四:
不要对他们有感情:
要说施工班组好都好。
坏都坏。
只是你管理不要有偏向的色彩。
你千万要注意不要贪图小便宜。
不要受贿。
否则。
你的小辫会被他们抓住的,到时候可能会到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
五:
经常开会。
这样的话他们会认为这个工地管理是很科学的。
是有程序的。
自然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六:
整改和处罚最好以书面的形式告之。
使用这个权利的时候必须要注意:
开工前要给他们交代清楚你在管理这个工地时有这样的程序,不要等到在施工中才告诉他们有这样的程序。
(因为人是有逆反心理的)最好要在开工前给他们交代《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
既然处罚和整改单开出了,就一定要实行。
在他们下次领取工资的时候就要从中扣除。
不能等到最后,否则他们没有警觉感。
七:
最后告诉你一个最管用的方法。
当工头对你说不太重要的事情的时候。
你保持沉默不要理会他们,故意和别人说话或做其他事情。
他们会很害怕你的。
支持楼主的观点
但是我要补充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经理都按此条条的
在具备上述的方法基础上,还必须要求项目经理具有高明的手段,老练的技巧,正值的作风,悍然的权威,以及合理的用人之道。
。
呵呵~·
~~工人的管理也就是对自己员工的管理,加上对分包老板的管理,再大的项目经理,管不了现场的农民工,和我不一样哦,我也是从路桥出来的,现在自己做了,呵呵~~~真不应该说这些,对我有什么利益呢,感谢正副管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今天才看到原来是本版版主了,呵呵~~~~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要点及难点
一、桩位放线、定位
挖孔灌注桩成孔时为了保证成孔安全均要采用护壁,在孔口处要设置锁口砼以防止护壁下垂,在桩位放线、定位时中心确定后,应按(桩半径+65cm)尺寸放线。
二、挖孔、护壁
挖孔、护壁两道工序是紧密相连的也是挖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为了保证成孔的安全,在每开挖一米深时,要及时浇注砼护壁。
在放线定位后,将桩周围用护栏打围,防止行人进入,确保施工安全,准备好手动葫芦、铅桶、手推运渣车及抽水泵(如地下水位高时要在桩周围打井点降水)。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第一米开挖,挖孔桩第一米开挖、护壁、锁口砼是整根挖孔桩的开始,也是护壁砼成功的关键,开挖到位后,马上埋设锁口钢筋,在每节护壁与下一节护壁之间要埋设连接钢筋(间距20cm),为了保证挖孔的可操作性,挖孔、护壁节与节之间采用锯齿形(锯齿形也能增加桩的摩擦力)。
挖孔桩每天只能挖一米,挖好后要及时安设护壁模板,并在当天浇注好砼,夜晚则是护壁砼养护时间;
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桩的中心线,以保证桩身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孔内排水一般采用明排,如渗水量过大,必须在孔周围打井点降水;
在挖孔到一定深度时,土质情况会发生变化,会碰到岩层,对于坚硬的岩石,可采用风镐掘进,如开挖至设计标高仍未碰到岩层,要根据实际情况超挖。
三、成孔、浇注桩身砼
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要及时对成孔的各项数据(桩径、偏差、桩底渗水量)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桩身钢筋笼在预制场地上分段加工,在成孔前就要运至孔边,安放到位后要及时固定,以防止其上浮;
浇注砼前,要安放好导筒,要再次检查孔底渗水量,渗水量过大,要采用水下砼浇注,如检测需要,可埋设声测管。
四、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重要因素是安全控制,施工操作面小,挖孔深度深,不确定因素多,地下水位过高,天气环境恶劣等等因素严重影响挖孔桩施工的安全,安全控制是重中之重。
在开挖前,孔周围要用护栏隔离好,施工时孔口边缘不能摆放尖锐的施工用具,孔口处根据现场条件要安全安放网,防止物体落入孔底,如不施工时,护栏要封闭,要将孔口用盖板盖好;
挖孔时因孔内潮湿,照明灯电压不能超过36伏,在手动葫芦运渣及吊运护壁模板时,孔上孔内操作人员要密切联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孔口操作人员一定要将安全带与护栏连接,以防止跌入孔中;
挖孔到一定深度时,要经常探测孔底氧气含量及是否有毒气,如氧气含量过低或存在毒气,要在施工前进行通风换气;
在排水时,孔底不能有操作人员,如孔底渗水量过大,要停止施工,及时采用井点降水,如碰到流沙等不良地质情况要另行处理,如遇上恶劣天气,要停止施工。
虽然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但质量控制仍不能忽视,挖孔过程中桩中心线的控制是关键,一般每次施工时在孔口根据放线定位的坐标将中心线定出,用垂球将中心点引入孔底;
护壁模板支撑要到位,如模板有变形要立即矫正,为防止土层坍孔,开挖到位后要立即护壁,每一节开挖和护壁施工不能超过12个小时;
护壁砼浇注要密实,连接钢筋要按规范放设,每一节施工时,护壁砼要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进行下一节开挖;
成孔过程中,如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但孔底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继续开挖直至满足要求;
钢筋笼制作时,笼身尺寸要精确,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钢筋笼能放入孔中,安放钢筋笼及安放导筒要快,以避免孔底岩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引起承载力发生变化;
灌注桩身砼时,孔内检底工作要做好,如孔底渗水量过大,必须采用水下砼浇注。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关键是安全和质量控制,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程序执行,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工作很重要,确保了安全与质量,就能体现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势。
五、施工难点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难点是对不明地质状况的处理,挖孔及护壁施工时以人工操作为主,有时地质状况的复杂变化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是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位的控制可以采用深井降水,但有时深井降水会引起桩位偏移甚至引起坍孔,因此在深井降水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地貌情况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用在孔口周围压密注浆方法来防止土体沉降及位移。
其次是地下流沙的影响,流沙对挖孔桩的影响可以说是最致命的,也是最难处理的,在挖孔过程中遇到流沙,流沙会从孔底大量涌出,会对孔底操作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同时大量的流沙流动会使周围的土力平衡发生变化,大量的水土流失会使附近的地质结构情况发生变化,严重的可能引起地表大范围沉降。
在挖孔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流沙涌动的迹象,孔内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地面上,如确定孔底有流沙已经涌出,可以向孔内倾入适量水泥沙浆封底,如流沙涌出速度很快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先向孔内倒入大量的粗沙再注入适量水泥沙浆封底;
封底稳定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加工桩径大小的钢护筒,将钢护筒壁上凿一些孔,加工好的钢护筒放入封底上,此进操作人员开始开挖,开挖的同时钢护筒会慢慢下沉,在钢护筒下沉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预先凿好的孔中向壁内灌入砼,如流沙涌动量大即钢护筒下沉速度过快,应停止开挖直到砼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继续开挖;
当开挖至岩层一定深度时,可以说基本错过流沙层了,此时必须将钢护筒上端及下端固定,然后再继续下挖护壁。
最后是强风化岩层的影响,在挖孔过程中进入强风化岩层时,岩层风化速度过快而护壁又跟不上可能会导致坍孔,所以在进入岩层时就应该准备好水泥沙浆,一边下挖一边将暴露出来的岩层用水泥沙浆抹面,以防止新鲜强风化岩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引起不良结果。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难点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可以解决的,当然在施工中也不能忽视这些不良因素的出现,所以在施工时技术人员要时刻关注现场情况的千变万化,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六、发展前景
人工挖孔灌注桩相对于其它桩基础还是具有质量稳定、造价底、施工方便、施工进度较快的优势,但在软土地基地段施工有很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这也是人工挖孔灌注桩不能在全国推广的重要原因,如果能有效控制软土地区地下水及流沙的影响,人工挖孔灌注桩根据摩擦桩和端承桩综合考虑还是可行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我们在施工中不断学习的需要。
大家好!
现实工程中质量事故很多,而且大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一点小疏忽,使我们的辛苦工作付之东流,让人很是惋惜,因此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把发生在身边的质量事故,无论大小,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来汇集,让我们自己相互提醒、相互学习,避免类似的质量事故发生。
同时让初学者们都引起重视,防止吃“二便苦”、受“二茬罪”。
我收集了以下几个事故案例,,在此先先抛砖引玉了:
事故1:
某一个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
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
对当时的我(一个刚刚独立施工的工长)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
现在也是记忆由新啊。
事故原因:
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虽然回填时也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
可是没有考虑砼施工前模板浇水,及砼自身泌水,所有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已经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砼本身荷载。
当时快浇注完毕才发现问题,我组织了10几了千斤顶也是无能为力。
只能乘砼强度不高,拆模把砼全部捣除。
真是让人难受。
处理办法:
二次浇注时,在队长(现在的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把所有支撑都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竿,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砼的塌落度控制,防止砼泌水过多。
这样以后施工时才没有发生模板下沉现象。
(希望大家都来踊跃发言,同时,我会经常把我身边发生的其他质量事故发给大家)
事故2:
当时另外一个工长施工的一个车间地梁发生向上折断事故。
车间竣工后半年左右地梁上部的砌体产生垂直裂缝,派人挖开地梁后发现地梁已经完全折段,裂缝达30MM的通缝,地梁中间凸起,把地梁下部掏开后发现地梁下部有一块150直径的石灰块,看来它是祸首。
分析后结论是地梁下部回填土时监督不利,以至于生石灰块混在回填土内,由于雨水侵透,使生石灰块熟化,产生膨胀硬生生的把截面350*700的地梁顶断。
这么小的石灰块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确实没想到啊。
(石灰块是车间地基换灰土回填时留下来的)
事故3:
去年在施工一个有梁式筏板基础钢筋时,为了节约钢筋、减少接头(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是25%),就和监理公司总监商议,总监口头答应可以适当放宽,因为规范上对此的说明也是“不宜”,等基础钢筋帮扎完毕后,市质检站和设计院、监理人员共同验筋,在验收中设计方就反对钢筋接头百分率放宽的做法,质检站也反对,验收没有通过,不得不根据设计院的整改方案,在钢筋接头处分类补强,最后反而多用了钢筋,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整正影响了2天工期,老板很不高兴,认为监理口头同意,没有及时的办理书面资料,当时我们也没有把责任往监理身上推(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知道这种问题主要在我们施工人员一味的迎合老板的控制成本意图,自己没有主见的缘故。
所以说施工技术人员的关键是要有主见,没有主见工作起来真是被动啊,别人还觉得你没有能力,初学者一定要谨慎!
事故4:
我们在去年建水电站的时候,要建的引水洞有三个检修闸门井,标准段是用滑模浇筑的,因此需要先绑扎钢筋,都是由一家施工队伍来干的,前两个都还比较顺利,没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就产生了大意的思想,第三个钢筋已经快到顶了,结果一天中午的时候几百吨的钢筋从上到下全都跨了下去,造成一死五伤,工期滞后了二个多月,分析原因教训是惨重的,主要是施工队伍为了抢工期,施工过程中简化了程序,周围的锚杆应该都要点焊的,他们只焊了几个点,绑扎的钢筋也不多,施工人员平常也没有多注意观察结构的整体的变形,力量一点点的积累,站筋终于承受不了重荷,出现了重大的质量事故,值得深
事故5:
我们工程在施工地下室侧壁与围护之间回填土时,由于场地周转困难无法用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而采用楼层上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回填。
市政施工时虽然经过压路机反复压,但毕竟影响深度有限,竣工半年后由于沉降,造成台阶与主体脱开了5CM,影响了使用功能(台阶沿街面,上铺花岗岩,长130米),整改则涉及面很广,教训很大,提醒大家回填土工作不可忽视。
事故6:
地下室侧壁与围护之间回填土时,没有用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场地原因),而采用楼层上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回填。
由于基坑围护采用喷锚方案,基坑围护与地下室侧壁之间形成封闭水槽,水无法流走或参透而建筑垃圾参透系数很大,雨季时水位很高,造成地下室侧壁内壁毛细水很多(侧壁迎水面虽涂刷氰凝作防水,但回填时没加保护),地下室地面有积水现象。
教训:
1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2回填前做好防水层保护(破旧模板、砌砖、水泥砂浆等)
3回填土工作在思想上要重视
事故7:
我在施工市大十子百货新楼工程主体时,柱砼强度等级C40采用的是当时的525水泥,梁板砼强度等级C30,整个塔身的钢架几乎全部扭曲,还好没有脆断。
当时塔上有12个人,吓坏了。
基坑有上百人在施工,如果侧翻,后果就、、、
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1]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
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
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
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
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
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
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
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
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
h≤0.1H表面裂缝;
0.1H<h<0.5H浅层裂缝;
0.5H≤h<1.0H纵深裂缝;
h=H贯穿裂缝。
应当尽量避免贯穿性及纵深裂缝,如出现该种裂缝应采取化学灌浆处理来保证强度,即贯缝抗拉强度必须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
在日本混凝土协会“混凝土裂缝的调查和修补指南”中,对调查的原则、普查、详查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有:
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
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
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
设计书的检查;
施工记录的检查;
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
荷载调查;
中性化试验;
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
地基调查;
混凝土分析;
荷载试验;
振动试验。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
钻心取样试验;
压水试验;
压气试验等。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工程变更,是指由承包商或施工单位提出、并要求调增投资的工程变更。
需具备三个要件:
一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和计价模式允许实施工程变更,并合同规定允许以工程变更的方式调增投资,或者工程实际允许在经审批的原预算的基础之上以工程变更的方式调增投资;
二是承包商或施工单位提出,施工单位是提出的主体,或至少施工单位是主要主体,假如不是唯一主体的话;
三是需要调增投资,或至少施工单位要求调增投资。
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指称的承包单位、承包方、施工单位、施工方,是同一个概念。
二、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概念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又分为两种并不相互排斥的类型,一种是工程变更所指向的工程状态本身是事实,就其状态和事实本身而言,按照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变更的理由也成立,应当调增投资,但工程数量被夸大,其中不夸大的那一部分工程数量,是非高估冒算,属于正常的工程变更,应当正常调增投资,而被夸大的那一部分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定义为高估冒算。
实物工程数量不用多做解释,非实物工程数量方面,比如,人工工日、机械台班、材料和土方的运输距离等等变更或者计价签证,被夸大的那一部分工日、台班、运输距离,就定义为高估冒算。
另一种类型是,工程变更所指向的工程状态仍然是事实,工程数量可能不被夸大,也可能被夸大,但是,就其工程状态和事实本身而言,按照有关规定,变更的理由不成立,其全部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也定义为高估冒算,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曲解工程计价依据所包括的工作内容,把本属于施工单位应尽之责任和义务的状态和事实,仍然提出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要求,重复计价。
高估冒算往往有主观故意的性质,也就是说,根据上述定义,高估冒算者对高估冒算通常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的,这是高估冒算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与其它一些不正确计价的重要区别,正因为如此,这可能引发高估冒算者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方针和策略,以达到和实现高估冒算的目的。
高估冒算是一个贬义词,尽管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术语之所无,只要有精确定义,不妨碍学术讨论。
无中生有,按照词典的解释,是本无其事,凭空捏造,乃是指工程变更所指向的那一部分工程状态,完全不是事实,纯属子虚乌有,而按照有关规定,对那一部分工程状态定性的认定,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理由成立——假如那真的是事实的话,由此衍生的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定义为无中生有。
与第一种类型的高估冒算相比较,无中生有的概念的内涵大于高估冒算,外延小于高估冒算。
高估冒算包含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包含于高估冒算。
无中生有一定是高估冒算,高估冒算未必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高估冒算的极致和特例,相当于第一种类型的高估冒算时,非高估冒算那一部分工程数量等于零的情况。
无中生有往往有更强烈的主观故意,性质更恶劣,所以,有时也称之为恶意无中生有。
与高估冒算相比较,无中生有的发生并取得成功的概率相对低,但只是相对而言,工程实践并非没有先例,据笔者所知就有。
三、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在工程投资和施工单位工程成本中的构成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是一种付诸行动的主观愿望,如果取得成功,成为现实,或者部分取得成功,部分成为现实,将以货币形态构成工程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投资的构成中,它通常隐含于工程变更的追加投资的补充预算之中,是其中的“水份”,它对工程项目建设本身没有任何益处,属于白白浪费的冤枉钱,对于用国有投资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而言,属于国有投资资金非正常的流失。
就工程项目本身的建设施工而言,它不构成任何工程实体和施工措施,却以工程实体或施工措施的面目出现,以其为计价依据。
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在施工单位的成本构成中,没有任何工程实体或施工措施的成本支出,即使有时实际支出了工程成本,比如第二种类型的高估冒算,根据定义,那也是应尽之责任和义务。
施工单位可能为此支出了“管理”成本、“公关”成本,其中的差额,为施工单位净赚,属于不正当得利,从它的定义可知,它当然不符合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但并不都构成非法。
此外,还可以讨论它的最终流向,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以及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经济学涵义等等,兹不赘述。
四、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与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
在工程项目建设三大控制目标中,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通常与质量控制无关,高估冒算可能与进度控制有关,比如,为了赶工期,需改变施工方案,或者采取超常规的施工方法,有时需要增加投资,趁增加投资之际高估冒算,有时不需要、不应当增加投资,但趁改变施工方案之际高估冒算。
有时,由于工程变更本身,增加了工作量,需要顺延工期,此时,工程变更与进度控制有关,但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与进度控制仍然不太有关系,如有,相关度也极低。
五、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在于工程变更本身,并预算软约束。
只要工程变更具备上述三个要件,就有可能发生。
从这三个要件中,为控制投资计,我们似乎能够得出某种启示。
以工程变更的面目出现的索赔,当然具备这三个要件。
在工程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工程变更的要求和意向本身,并非施工单位首先主动提出,而是非施工单位,比如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的接收使用单位等,首先提出,而且,为工程项目建设所必要,并需要调增投资,但以施工单位提出的方式办理,这就同时具备了这三个要件。
除非不允许此类工程变更出现,只要允许,原则上就有发生的可能,尽管可能不等于必然,不等于现实。
这与采用何种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比如预算加签证计价模式或者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计价模式没有关系。
这一点,古今中外没有区别,中国的工程项目建设与其它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不会有任何区别,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与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也不会有任何区别。
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基本假定和基本预设,它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在投资控制管理中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FIDIC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都是允许的。
顺便提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不允许吗?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没有区别,但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程度,却依具体情况会有差别,这与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对取得成功的概率和取得成功的程度的主观认知有关,而主观认知是客观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六、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本质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本质,是能够从中得到经济好处、物质好处的利益方或利益集团以工程变更调增投资的方式,损害其对立面的经济利益。
前者主要是指承包商或施工单位,从逻辑上说,也不排除非承包商或施工单位。
有的人是直接得利者,并非所有人都有主观故意的性质,有的人是从中“搭便车”,享受了经济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管理 工地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