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261988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77KB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
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
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
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
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
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
②腰骶胀痛;
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
①经期腹痛加重;
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③口腻或纳呆;
④小便黄;
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①下腹胀痛或刺痛;
②情志抑郁或烦躁;
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
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
③经前乳房胀痛;
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
⑤脘腹胀满。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3)寒湿瘀滞证
①下腹冷痛或刺痛;
②腰骶冷痛: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①形寒肢冷;
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
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
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
⑤大便溏泄。
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4)肾虚血瘀证
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
②腰骶酸痛;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
②头晕耳鸣;
③经量多或少;
④经血黯淡或夹块;
⑤夜尿频多。
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5)气虚血瘀证
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
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②经血淡黯或夹块;
③精神萎靡;
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花红片、妇炎康、血平等。
2、气滞血瘀证
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康妇炎、抗宫炎等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4.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妇宝颗粒(冲剂)、经带宁胶囊等。
5.气虚血瘀证
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丹黄祛瘀片、盆炎净、宫炎康等。
(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中药保留灌肠
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
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
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
(2)直肠纳药:
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部位:
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封包外敷:
热敷散(贴)、宫盆康(贴)、暧宫(贴)等。
(2)中药药渣外敷:
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中药研粉调敷:
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
随证加减。
(4)中药穴位敷贴:
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
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
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
上述药物亦可应用微波、红外线、热滋治疗仪配合进行治疗(湿热包敷)。
4、中药熏蒸治疗
(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
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热磁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
(五)对慢性盆腔炎,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中药焙干研未,坚持服用2-3个月。
四、总结及注意事项:
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
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
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
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难点分析
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难点。
六、优化措施:
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各地报道了不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及方法。
中药内服有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剂等长期服用的。
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
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
我们应用盆腔炎方内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红外线、微波、热磁等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久病多瘀”,慢性盆腔炎患者无论哪一证型,多有瘀滞存在,故治疗上多选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
“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到一定程度,多有体虚表现,故临床上选用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等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及时、彻底。
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应注意生活调理,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用品要清洁,避免不节或不洁的性生活。
饮食上注意营养,避免过食肥甘辛辣诸如虾、蟹等品。
注意情志调节。
避免忧怒过度,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七、疗效评估
(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
100%
痊愈:
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
95%。
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
70%。
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
30%。
(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
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
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
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
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
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湿热瘀结证:
(2)气滞血瘀证:
(3)寒湿淤滞证:
(4)肾虚血淤证:
(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妇产科
2012-12-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盆腔炎 诊疗 方案 分析 总结 评估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