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56878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27KB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
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
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1)小组讨论:
这个猜想成不成立?
是否具有普遍性?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
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
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
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
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
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
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
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第71页练一练2)边练习边讨论:
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
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
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
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
6/8:
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
4=6:
8=9:
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
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在应用时,会出现比的前项流,然后指名汇报。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⒉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
问一:
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
(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问二:
半径为3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
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
(点评:
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较。
问二旨在回顾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
二、讲解实例
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
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米)。
解:
⑴圆的周长C=2πγ
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
31.7π米
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
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
⑶(31.7+1.2)π—31.7π
=31.7π+1.2π—31.7π
=1.2π
≈3.770米
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总结:
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三、练一练
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
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为1.2米。
⑴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
⑵若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400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书:
6、思考: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从两个方面谈:
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圆锥的体积计算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正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讲练结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
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
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8=χ/10
8χ=12.8×
10
χ=128÷
8
χ=16答: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
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题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题
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
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题的解题思路,思考:
题中已知两个量?
什么是一定的?
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
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科书练习第3、4题。
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第5、6、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用比例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
2、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里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教学难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大、小两个中国结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东西吗?
(学生:
是中国结)同学们喜欢吗?
喜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中国结可以吗?
可以)
2、出示复习题(板书):
①18ⅹ4+18ⅹ6
②(4+6)ⅹ18
3、会算吗?
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
你喜欢算那一道算式?
为什么?
5、小结:
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6、今天我们也可以使用运算律来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拿出刚才的中国结,出示例1信息:
大的中国结每个用米彩绳,小的53中国结每个用米彩绳。
2、现在,要做18个大中国结和18个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呢?
3、谁来说说看怎样列式?
4、师板书出其中的综合算式:
2323×
18+×
18(+)×
185555
5、师:
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就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会算这两题吗?
和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7、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8、学生尝试计算,指明板演
9、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请板演的学生说
②个别学生说
③在小组内互相说
10、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以前学过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小结并板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
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
2、小结:
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符合乘法的分配率)
2/5×
18+3/5×
18(2/5+3/5)×
18
4、小结:
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①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答案。
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
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6、做练一练第2题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③提问: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7、小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
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和第3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优秀 教学 设计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