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docx
- 文档编号:1625210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7.58KB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docx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一、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1.1、基础底板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均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钢筋接头经复试合格。
基础底板平面位置线、标高控制线、模板支搭位置、支撑情况,强度及稳定性已通过质量检查。
水电预留预埋已完成。
以上各专业均已办好各种隐预检手续,签字齐全。
1.2、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
1.3、测温用具及仪表均已准备完毕,数量充足。
振捣棒经检查试转合格,无漏电现象。
1.4、夜间施工保证工作面照明情况良好,不断电。
照明灯具、线路检修完毕。
浇灌砼所用马道应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1.5、现场道路清理干净,保证泵车停靠位置及混凝土运输车进现场后的行驶路面通畅,其它用途车辆避让混凝土运输车。
1.6、搅拌站派调度员到达现场,与生产部门共同指挥协调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运输车到达现场既不积压又不间断。
1.7、工长及时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书”。
1.8、因底板砼施工时间较长,如因天气变化,应备有覆盖和排水措施。
同时对施工用电是否会出现故障也要有足够的准备,如租用发电机等措施。
2、劳动力准备
序号
工种
每班人数
合计
1
混凝土工
30
60
2
架子工
30
60
3
养护工
9
18
4
木工
20
40
5
指挥
6
12
6
抹灰工
10
20
7
测温
2
6
3、机械、仪器准备
3.1计算大体积混凝土高峰连续浇筑所需时间、混凝土运输车辆数。
3.2主要机械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地泵
HBT-80
4
2
汽车泵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
3
插入式振捣器
50
40套
4
插入式振捣器
30
20套
5
平板式振捣器
10
4、其他物资
1
电子测温仪
10台
2
塑料布
10000m2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确保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原材的质量、比例及混凝土性能符合各项技术指标。
2.1、混凝土浇筑总体组织部署
为了避免冷缝产生,现场配备2台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浇灌采用“斜向分层、一次到底、薄层浇筑、逐渐倒退”的方式组织施工,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整体性、抗渗性能要求高,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采用“斜向分层法”施工,每层的浇筑厚度一般为500mm。
现场如果出现堵管情况,应及时拆管,为防止拆管时砼掉入底板内,在泵管下方布置5cm厚木板接住泵管内砼,以避免拆管时砼掉入底板造成冷缝。
施工人员应根据各分区混凝土分层分段施工要求以及场地等情况来确定混凝土地泵的布置、泵管的布置方向和固定方式、混凝土运输车的进出路线等。
现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应各设调度员一名,合理调配混凝土的供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
施工现场内合理安排罐车的行走、停车路线,并设立一定的候车区,保证“歇车不歇泵”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持续供应。
罐车在场内,需要现场工长协调行车线路、停车区域。
2.2、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采取斜面分层浇筑,斜面分层厚度为500mm,错开层与层之间浇筑推进的时间以利于下层混凝土散热;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水平长度一般限制在6m以内;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混凝土必须逐一振捣,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
随着浇筑的推进,振捣器相应跟上,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
上下层之间振捣时间严格控制,防止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混凝土“冷缝”。
同时应严格控制振捣点间距1.5R和插入下层已浇注部分深度5~10cm,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大密实度。
混凝土施工采取“薄层浇筑、二次振捣、二次抹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干缩裂缝。
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10cm,消除两层之间的暗缝,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避免过振或漏振,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5m。
面层上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根据结构50线拉通线控制好标高,用刮杠刮平,铁锹拍实,然后用木抹子分两次压实、搓平,搓平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1小时左右。
2.3、混凝土面层浮浆处理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浮浆上浮,聚集于混凝土表面。
若灰浆较多,凝固后将在混凝土表面产生非应力造成的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因此在其初凝前,如泌水较少用铁锹均匀分开,较多时人工将其收集于灰斗内用塔吊吊运走,避免因泌水多而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
2.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2.4.1、水化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所特有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放出的水化热引起的内部升温,以及随之而发生的冷却差异引起的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又不容易导出,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加之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低,弹性模量小,致使混凝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保证工程质量,一般采取如下的措施控制和预防。
(1)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3)冷却骨料,特别是冷却粗骨料较冷却细骨料容易一些,具体方法是石子浇水(井水更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限制升温的主要是控制胶凝材料(水泥)的种类和数量,使较低标号水泥7d龄期的水化热限制在0.081W/g,28d为0.093W/g以下,采用火山灰、粉煤灰活性混合材料作为代用材料,可进一步延缓和降低发热。
2.5、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前期水泥水化热急剧增加,混凝土中心温度也随之增高,而表面温度受大气温度的影响,增幅不大,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混凝土就会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现场拟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待混凝土表面搓毛、压光后,在12小时左右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当各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以便采取增加覆盖保温层处理措施。
2.6、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试块留置
试块的留置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进行。
(1)每浇筑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浇筑的同配比混凝土不足100m3的,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底板砼以60天强度替代28天强度。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一般不小于二组确定,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放置于底板结构附近,将试块放于钢筋笼中防止被意外破坏。
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用于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组用于见证检测。
(5)底板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分区、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各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7、混凝土的测温
为了将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必须随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降温及养护措施,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本工程采用预埋管进行测温,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点间距不大于6m。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底板的中间部位及边缘预留测温孔。
表面测温位置的深度为50mm、板中的测温位置在板厚的1/2、板底的测温位置在底板下标高以上50mm处,每个测温点设三根金属测温管,下端堵死,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露出混凝土表面不小于50mm。
本工程预留测温点间距5000mm。
终凝后,每日测温4次,6时、12时、18时、24时各测一次做好记录。
指导混凝土保湿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以内。
测量的数据应及时进行记录、分析,当各温差达到25℃时报公司技术人员,以便采取增加覆盖保温层处理措施。
混凝土内温与大气温度平和后测温结束,进入自然养护期间。
2.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
2.8.1、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均设置在设计设置的施工后浇带。
2.8.2、因采用钢板网或者快易收口网作为后浇带侧模,在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需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动棒距钢板网的距离。
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需限制振动棒距离钢板网的距离不得小于40cm。
为保证钢板网处混凝土的密实,可采用钢钎辅助捣实。
2.8.3、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后浇带进行清洁,同时为防止垃圾、杂物及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分别砌一皮砖,在砖上覆盖多层板,所有缝隙用防水砂浆堵严,并在四周塔设临时栏杆进行围护。
2.8.4、浇筑后浇带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且应选择气温较低时进行浇筑。
2.8.5、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三、夏、雨季施工措施
3.1、夏季施工措施:
3.1.1、混凝土的搅拌
在炎热高温条件下搅拌混凝土时,应尽量采用温度和水化热都低的水泥。
混凝土的搅拌温度不超过30℃。
3.1.2、混凝土的运输
注意如下几点:
(1)选择好运设备,运输距离和时间尽可能缩短,控制在1h时以内。
(2)使用手推车、混凝土运输车等运输时,在白天要覆盖,以防曝晒。
(3)使用混凝土泵送时,输送管要覆盖湿布。
(4)为防止运输引起塌落度降低,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后添法掺缓凝型减水剂。
3.1.3、混凝土的浇筑
(1)模板、钢筋等在浇筑前可洒水冷却并使之吸足水分。
在浇筑地点采取遮挡阳光和防止通风的设备,可避免温度升高和干燥。
(2)在浇筑过程中,新老混凝土浇捣时间间隔要短,例如浇筑一道混凝土墙,应减少每一层段尺寸,以缩短两个层断的浇捣间隔。
施工地点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气温较低处,热天混凝土的塌落度消失快,因此浇筑和浇捣混凝土要迅速,施工操作要精细,严格认真,一丝不苟。
(3)在白天浇筑的混凝土,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和混凝土产生热量形成混凝土内外温差,易于发生裂缝。
因此,避开阳光照射,制作出低温混凝土和夜间施工是有利的。
(4)混凝土的温度高,凝结快,所以施工间隔应尽可能缩短,这样容易产生接茬不良,而且混凝土冷却时容积变化也大,而大体积混凝土更容易出现裂缝。
因此,浇筑时的混凝土温度应低于35℃.
3.1.4、混凝土养护
3.1.4.1、混凝土的温度高,将促进混凝土水分蒸发,而气温高,促使蒸发更甚。
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将造成混凝土硬化不良和发生龟裂等缺陷,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浇筑后的混凝土,应立即在其表面覆盖薄膜等,在不能覆盖的情况下,可在表面喷水防止干燥。
(2)对于基础底板及楼板宜用喷刷塑料薄膜养生液的方法进行养护。
(3)为了使混凝土表面不受损伤的情况下硬化,要覆盖麻布、草帘子等,并充分洒水,至少在24h内保持湿润状态。
如密闭覆盖不再洒水,往往会由于急剧的水化热使表面干燥,产生裂缝。
(4)混凝土的养护操作间断会使混凝土忽湿忽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积 混凝土 工程技术 交底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