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 内存 CPU 硬盘和主板性能指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50801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12KB
显示器 内存 CPU 硬盘和主板性能指标Word文档格式.docx
《显示器 内存 CPU 硬盘和主板性能指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器 内存 CPU 硬盘和主板性能指标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点距(或条纹间距)是显示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硬件指标。
所谓点距,是指一种给定颜色的一个发光点与离它最近的相邻同色发光点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能用软件来
采用0.22mm的点距,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行业的需要。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点距在0.28mm以下的显示器就可以考虑了。
3、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就是指构成图像的像素和,即屏幕包含的像素多少。
它一般表示为水平分辨率(一个扫描行中像素的数目)和垂直分辨率(扫描行的数目)的乘积。
比如1024×
768,表示水平方向最多可以包含1024个像素,垂直方向是768像素,屏幕总像素的个数是它们的乘积。
分辨率越高,画面包含的像素数就越多,图像越细腻清晰。
显示器的分辨率受显示器的尺寸、显像管点距、电路特性等方面影响。
4、带宽:
带宽是显示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
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
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单位为MHz,可以用“水平分辨率X垂直分辨率X刷新率”这个公式来计算带宽的数值。
直观鉴别方法是:
运行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并仔细观察屏幕表格线的横、竖直线是否粗细一致,同时调整对比度旋钮,看横、竖线能否同时截止(消失)。
线条粗细差别越小,同时截止的灵敏度越高,说明该显示器的视频带宽指标越高。
5、刷新率:
显示器的刷新率分为垂直刷新频率和水平刷新频率。
垂直刷新频率,也叫场频,是指每秒钟显示器重复刷新显示画面的次数,以Hz表示。
这个刷新的频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刷新率。
如果刷新率低,显示的图像会出现抖动,这也就是我们看电视时图像闪烁的原因,因此,垂直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质量越好。
与垂直刷新率相对应的一项指标是水平刷新率,也叫行频,是指显示器1秒钟内扫描水平线的次数,以KH为单位。
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分辨率三者是相关的,在分辨率确定的情况下,它决定了垂直刷新频率的最大值。
刷新率越高,图象的质量就越好,闪烁越不明显,人的感觉就越舒适。
一般认为,70~72Hz的刷新率即可保证图象的稳定。
6、控制方式:
显示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模拟、数控、OSD等,模拟和数控一般应用在14或15英寸的显示器上,现在的新型显示器一般都采用OSD的控制方式。
OSD也就是在显示器上表现(OnScreenDisplay)的缩写,它的诞生使显示器的调节变得更加方便。
可以说这也是数字调节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它使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将显示器的一些设置信息、状态等信息以量化的方式显示在屏幕上。
这种方式大大简化和方便了调节的过程,能使一般人很快上手。
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减少显示器按键的磨损,原因就是它只使用了一个旋钮(单键飞梭)通过数码控制对其进行操作。
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如今显示器操控方式的发展方向。
7、安全认证:
显示器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些显示器的安全认证。
现在在显示器市场中最常见,也是最标准的安全认证有TCO92、TCO95、TCO99和MPRII,从认证的等级和全面性来看,TCO99是最高级的认证,其次是TCO95、TCO92及MPRII。
这些安全认证对于普通用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想对于用户来说,用通过这些安全认证的显示器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TCO认证已经到了TCO99,是越来越严格,因此,各厂商
都把通过TCO认证做为产品宣传中的一个亮点。
但是,TCO主要关注的是用户健康,如果用户没有什么经济问题,还是选用有TCO或MPRII认证的显示器,毕竟关系到我们长远利益。
对于电磁辐射的强弱,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检测,取一根头发,在离屏幕正面方8厘米左右的上方落下,若头发被屏幕吸引就表示辐射较强,最好不要买这款产品。
CPU性能指标
每个买CPU的消费者,第一时间要过问的就是它的性能,对于一个CPU来说,性能是否强大是它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第一要素,那么CPU的性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咧?
下面就列出影响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1、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
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
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
主频=外频×
倍频。
2、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
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3、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
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采用回写(Write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
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可提供缓存。
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在486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写式高速缓存。
在目前流行的处理器中,奔腾Ⅲ和Celeron处理器拥有32KB的L1高速缓存,奔腾4为8KB,而AMD的Duron和Athlon处理器的L1高速缓存高达128KB。
4、L2高速缓存,指CPU第二层的高速缓存,第一个采用L2高速缓存的是奔腾Pro处理器,它的L2高速缓存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市场生命很短,所以其后奔腾II的L2高速缓存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的。
接下来的Celeron处理器又使用了和CPU同速运行的L2高速缓存,现在流行的CPU,无论是AthlonXP和奔腾4,其L2高速缓存都是和CPU同速运行的。
除了速度以外,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1MB-3MB。
5、流水线技术、超标量。
流水线(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
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
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运算速度。
超流水线是指某型CPU
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奔腾4的流水线就长达20步。
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
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奔腾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
这是因为现代的CPU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技术,所以才会有超标量的CPU。
6、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
在486以前的CPU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
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机CPU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
现在CPU的浮点单元(协处理器)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
比如Intel的MMX技术,MMX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
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奔腾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
为CPU新增加57条MMX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现在的CPU已经普遍内置了这些多媒体指令集,例如现在奔腾4内置了SSE2指令集,而AthlonXP则内置增强型的3DNow!
指令集。
7、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早期CPU(386、486)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奔腾等是3.5V/3.3V/2.8V等),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Tualatin核心Celeron已经采用1.475V的工作电压了。
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8、乱序执行和分枝预测,乱序执行是指CPU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
分枝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
分枝有无条件分枝和有条件分枝,其中无条件分枝只需要CPU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枝预测”技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枝。
9、制造工艺,制造工艺虽然不会直接影响CPU的性能,但它可以可以极大地影响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制造工艺越精细,CPU可以达到的频率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
第一代奔腾CPU的制造工艺是0.35微米,最高达到266Mhz的频率,PII和赛扬是0.25微米,频率最高达到450Mhz。
铜矿核心的奔腾Ⅲ制造工艺缩小到了0.18微米,最高频率达到
1.13Ghz。
最新Northwood核心的奔腾4CPU制造工艺达到0.13微米,目前频率已经达到
2.4Ghz,估计达到3Ghz也没有问题。
在明年,IntelCPU的制造工艺会达到0.09毫米。
内存性能指标
内存对整机的性能影响很大,许多指标都与内存有关,加之内存本身的性能指标就很多,因此,这里只介绍几个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内存速度一般用于存取一次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都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只有当内存与主板速度、CPU速度相匹配时,才能发挥电脑的最大效率,否则
会影响CPU高速性能的充分发挥。
FPM内存速度只能达到70~80ns,EDO内存速度可达到60ns,而SDRAM内存速度最高已达到7ns。
存储器的速度指标通常以某种形式的印在芯片上。
一般在芯片型号的后面印有-60、-70、-10、-7等字样,表示起存取速度为60ns、70ns、10ns、7ns。
ns和MHz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ns=1000MHz6ns=166MHz7ns=143MHz10ns=100MHz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
而Windows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必须把它们调如内存中运行才能使用,如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通常把要永远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
内存容量是多多益善,但要受到主板支持最大容量的限制,而且就是目前主流电脑而言,这个限制仍是阻碍。
单条内存的容量通常为128MB、256MB、最大为512MB,早期还有64MB、32MB、16MB等产品。
(3)内存的奇偶校验。
为检验内存在存取过程中是否准确无误,每8位容量配备1位作为奇偶校验位,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验电路对存取数据进行正确校验,这就需要在内存条上额外加装一块芯片。
而在实际使用中,有无奇偶校验位对系统性能并没有影响,所以,目前大多数内存条上已不在加装校验芯片。
(4)内存电压。
FPM内存和EDO内存均使用5V电压,SDRAM使用3.3V电压,而DDR使用2.5V电压,在使用中注意主板上的跳线不能设置错。
(5)数据宽度和带宽。
内存的数据宽度是指内存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以bit为单位;
内存的带宽是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
(6)内存的线数。
内存的线数是指内存条与主板接触时接触点的个数,这些接触点就是金手指,有72线、168线和184线等。
72线、168线和184线内存条数据宽度分别为8位、32位和64位。
CAS等待时间指从读命令有效(在时钟上升沿发出)开始,到输出端可以提供数据为止的这一段时间,一般是2个或3个时钟周期,它决定了内存的性能,在同等工作频率下,CAS等待时间为2的芯片比CAS等待时间为3的芯片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8)额定可用频率(GUF)
将生产厂商给定的最高频率下调一些,这样得到的值称为额定可用频率GUF。
如8ns的内存条,最高可用频率是125MHz,那么额定可用频率(GUF)应是112MHz。
最高可用频率与额定可用频率(前端系统总线工作频率)保持一定余量,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稳定地工作。
硬盘性能指标简介
1、主轴转速:
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
2、寻道时间:
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硬盘表面温度:
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
4、道至道时间:
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5、高速缓存:
该指标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SCSI硬盘的更大。
购买时应尽量选取缓存为2MB的硬盘。
6、全程访问时间:
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
7、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
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transferrate),单位为MB/s。
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
8、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
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时以上。
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9、外部数据传输率:
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
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
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采用UDMA/100技术,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100MB/s。
主板的性能指标
一般主板主要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CPU插座:
安装CPU的插座。
2总线扩展槽:
用来扩展电脑功能的插槽,一般用来插显卡,声卡,网卡等。
3内存插槽:
用来安装内存的插槽。
4芯片组:
协助CPU完成各种功能的重要芯片。
5BIOS芯片:
电脑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记录电脑的最基本信息。
6软硬盘接口:
主要有IDE接口,和FDD接口,光驱接口与硬盘接口相同。
7外设接口:
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口,USB口,并口,串口,PS/2口。
8电源接口:
主要用于给主板供电。
9CMOS电池:
用来给BIOS芯片供电,使基中的信息不丢失。
10控制指示接口:
用来连接机箱前面板的各个指示灯,开关等。
是主板上最显眼的插座,其颜色一般为白色,上面布满了一个个的“针孔”或“触脚”,而且边上还有一个拉杆,对应CPU的接口方式。
内存插槽:
一般位于CPU特座的旁边,它是板上必不可少的插槽,前且每块主板都有两到三个内存插槽。
目前的主流内存有3种,而这3种内存条的引脚,工作电压,性能都不相同。
因此与之配套的内存插槽也不尽相同。
从外观上来看主要是长度,隔断有很大的区别,其中SDRAM与DDRSDRAM的插槽长度一样,但SDRAM有两个隔断,而DDR只有一个隔断。
至于RDRAM插槽,其隔断也有两个,但两个都位于插槽中央,左右是对称的。
提示:
DDR-2是由JEDEC,电子元件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内存标准。
工业标准的内战通常指的是符合JEDEC标准的一组内存。
JEDEC定义的全新的下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在INTEL的BTX规格的代号ALDERWOOD的I915P芯片组和代号GRANTSDALE的I925芯片组中被完全支持。
在主板上占用面积最大的部件就是总线扩展槽。
用于扩展电脑功能的插槽通常称为I/O插槽,大部分主板都有1~8个扩展槽。
扩展槽是总线的延伸,也是总线的物理体现。
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标准元件,如显卡,声卡,网卡,多功能卡等。
3BIOS芯片:
中文意思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BIOS实际上是电脑中最底层的一种程序,它一般固化在一块ROM芯片中。
这块芯片包含了系统启动程序,基本的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程序。
BIOS为电脑提供最低级的。
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电脑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中的程序来完成的。
当系统启动时,BIOS进行通电自检,检查系统基本部件,然后系统启动程序将系统的配置参数写入CMOS中。
主流芯片组主要分支持INTEL分司CPU芯片组和支持AMD公司CPU的芯片组两种。
芯片组的功能:
主板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与核心,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
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控制运行中心,而主板芯片组的作用不仅要支持CPU的工作而业要控制的协调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5软硬盘接口:
IDE接口:
硬盘的接口技术非常多,最多的是IDE接口。
一般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有些主板的IDE2为白色,IDE1为另外一种颜色,以方便用户识别。
当我们在IDE接口上分别接一个硬盘时,接在IDE1接口上的硬盘即为主盘,接在IDE2接口上的硬盘为从盘。
假设两个硬盘以前都安装有操作系统,这时如果启动电脑,电脑将从主盘寻找系统启动,即从接在IDE1接口上的硬盘启动操作系统。
每个IDE接口都可以接两个IDE设备,如果在一个IDE接口上接两个硬盘,必须用硬盘跳线设置一个硬盘为主盘,一个为从盘,不然将无法启动;
SCSI接口:
它是一种与IDE完全不同的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而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
每个SCSI总线上可以连接包括SCSI近两年卡在内的8个SCSI设备。
SCSI的优势在一塌胡涂它支持多种设备,独立的总线使得它对CPU的占用率很低,传输速率比ATA接口快得多,但同时价格也很高,因此也决定了其普及程度远不如IDE,只能在高档的电脑设备中出现;
串行ATA接口:
它一改以往ATA标准的并行数据传输方式,而是以边疆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
这样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4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相比ATA接口标准的80芯数据线来说,其数据线显得更加趋于标准化;
FIBRECHANNEL接口:
它是一种跟SCSI或IDE有很大不同的接口,以前,它是专为网络设计的,常见于高档交换机或者网卡中,但后来随着存储器对高带宽的需求,慢移植到现在的存储系统上来;
USB接口:
即串行总线,它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设备接口,不仅应用于硬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信,数码相机等设备现在几乎也普遍采用USB接口。
·
PC:
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
·
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CPUFan:
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Fan)
MB:
主机板MotherBoard
RAM:
内存RandomAccessMemory,以PC-代号划分规格,如PC-133,PC-1066,PC-2700·
HDD:
硬盘HardDiskDrive
FDD:
软盘FloopyDiskDrive
CD-ROM:
光驱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
DVD-ROM:
DVD光驱DigitalVersatileDiskReadOnlyMemory
CD-RW:
刻录机CompactDiskReWriter
VGA:
显示卡(显示卡正式用语应为DisplayCard)
AUD:
声卡(声卡正式用语应为SoundCard)
LAN:
网卡(网卡正式用语应为NetworkCard)
MODM:
数据卡或调制解调器Modem
HUB:
集线器
WebCam:
网络摄影机
Capture:
影音采集卡
Case:
机箱
Power:
电源
Moniter:
屏幕,CRT为显像管屏幕,LCD为液晶屏幕
USB: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用来连接外围装置
IEEE1394:
新的高速序列总线规格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s·
Mouse:
鼠标,常见接口规格为PS/2与USB
KB:
键盘,常见接口规格为PS/2与USB
Speake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显示器 内存 CPU 硬盘和主板性能指标 硬盘 主板 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