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35067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3.65KB
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者:
胡兆兵
李杰
趣味实验一化学“冰箱”与冰袋
背景知识:
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
但外出与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实验一:
实验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过程需吸热;
然后离子与水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放热。
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
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
实验用品:
硝酸铵(NH4N03)(化肥或试剂)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升)台秤烧杯(200毫升)
实验步骤:
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带备用。
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
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要搅拌。
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
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
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
说明:
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
实验二、化学“冰袋”
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
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
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
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
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目的:
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
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结晶碳酸纳(Na2CO3·
10H2O)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电子(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讲台上)
实验操作:
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
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
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
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课堂评价:
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
ABCD(自评打分)
ABCD(教师评价)
仪器整理:
ABCD(自评打分)
趣味实验二自制镜子
镜子、热水瓶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
那么镜子是如何做的呢?
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取银,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光这的银镜。
银镜反应的两个步骤,首先是配制银氨溶液,实验室中没有现成银氨溶液的试剂,因为银氨溶液不稳定,易形成易爆的物质,故需要现配现用。
第二就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静置加热至形成光亮的银镜。
硝酸银溶液水稀氨水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
①镀银用的玻璃的洗涤方法
先把玻璃用肥皂水洗干净,然后用自来水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10%的SnCI2溶液倒在玻璃板上均匀地展开,放着5min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最后干燥后使用实验.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
自来水的成分里有K+,Mg2+,Ca2+等离子,能阻碍透明银镜的生成.用10%的SnCI2溶液洗涤的原因为:
用10%的SnCI2溶液洗涤能提高银均匀的镀在玻璃板上.
②板氨溶液的配制: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6mL2%AgNO3溶液,随后逐滴滴人2%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无色银氨溶液。
AgNO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
③银镜的生成:
向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乙醛溶掖,轻轻振荡后,把试管放人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温热(或水浴加热),此时不要摇动。
如果试管洗得很洁净.可以看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
如试管不干净。
看不到光亮的银,只能看到生成黑色疏松的银沉淀。
洗涤洁净的玻璃板平着放好后,一定量的A:
B(5:
1)溶液均匀搅拌混合后,立即倒入在玻璃板上及均匀展开,过2~3min后玻璃板上出现黄颜色,过4~5min后析出的金属银均匀地沉积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形成光洁明亮的银镜.
④实验后用少量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后及时处理,不可久置。
CH2OH-(CHOH)4-CHO+[Ag(NH3)2]OH+2H2O→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①试管必须洁净
②所用氨水及AgNO3溶液浓度要小(2%)。
③滴加顺序;
将氨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④加入氨水的量一定要使刚开始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氨水过量则易生成易爆炸的物质。
⑤该反应为水浴加热(温水浴),不能直接加热。
⑥该反应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中进行。
⑦该反应可用来鉴定醛基的存在。
⑧该原理可用于工业制镜.制保温瓶胆
趣味实验三喷雾作画
在抗日时期,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传递信息时使用了一种无色字的方法,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在化学中还有没有其它类似的方法。
淀粉遇碘变蓝色,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
FeCl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FeCl3溶液、酚酞溶液、淀粉溶液
苯酚溶液、硫氰化钾
实验步骤
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4.用酚酞溶液绘图,用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5.用淀粉溶液绘图,用I2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I2溶液。
趣味实验四“固体酒精”的制取
在饭店吃饭时常常会上一些已经做好的冷菜,在食用前要自行加热,服务员会用小锅盛装这种冷菜,并放置于一个小灶上面。
在小灶的内部有一块胶冻状的固体,用打火机一点,它就开始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将冷菜加热食用。
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
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
1.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
3.取出胶冻,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
胶冻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
趣味实验五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广告中有许许多多是都介绍产品中富含维生毒C,其实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各类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毒C,只要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正常的饮食完全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毒C的需要。
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
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淀粉、碘溶液、菜叶、研钵
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
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趣味实验六烧不着的棉布
灭火是消防人员的工作,他们常常出现在各种火灾现场。
我们可以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他们频繁的出入于火灾现场,抢救人的生命和财产,但他们穿的却是厚厚的衣服。
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服装的材料都是易燃物品,为什么他们穿着厚厚衣服出入于火灾现场,难道他们不怕衣服烧起来了吗?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
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棉布条、磷酸钠溶液、明矾溶液、酒精灯
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干。
再放于酒精灯上点,看是否能点燃。
趣味实验七由植物油制取肥皂
肥皂源于古埃及。
埃及国王胡夫便设宴招待宾客,热情周到。
有一天,由于来往的客人较多,厨房里的物品散放在那里,可就是在忙乱中出差错,食品师不小心一脚踢上了油灯,一盆满满的油碰翻了,伙夫们都赶来帮忙收拾场地。
他们用手将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厨房外扔掉,再回到水盆里洗手,这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比以往洗手要省时省水多了。
他们以后就用炭灰撮手再去洗手,用这种方式来除污,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际上这也就是肥皂的雏型。
到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木草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
从此,罗马开始使用起肥皂来。
这项技术后来又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规模的肥皂工厂便在英国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了。
以后,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通过自己的实验,肥皂的原料改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的烧碱,成本大大低于英国人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烧碱和白垩土制肥皂的价格。
从此,肥皂才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用,走进千家万户。
油脂在有碱存在的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例如:
植物油、氢氧化钠溶液、乙醇、饱和氯化钠、氢氧化钾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5mL植物油(橄榄油),5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3mL乙醇,并将小烧杯置于一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大烧杯,同时搅拌小烧杯中的溶液。
20分钟后,取出小烧杯,直接加热,至溶液变成奶油般的糊状物,向其中加入5mL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并搅拌,这步操作称作“盐析”。
静置,冷却,将混合物上层的固体取出并用水洗净。
将所得固体放到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其现象是否与普通肥皂的现象相同。
2.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以上实验,使脂肪皂化,并比较这两种肥皂的异同。
实验效果:
趣味实验八指纹鉴定的方法
我们在侦探小说中,经常看到利用“指纹”来破案的情节。
现代的许多国家都是建立了自己的指纹档案库,装入了本国居民和一些国际犯罪分子的指纹档案。
这为通过在现场找到的指纹找到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破案的工具。
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就在于,指纹人各不同,终身不变;
而且只要物体表面有足够的光滑度,人手接触物体,必然留下指纹。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指纹"
因人而异"
的特性,并将它用于个人识别,如文书契约、断案等方面。
我国民间又有"
一斗穷,二斗富"
之类的说法,可见指纹是分成不同类型的。
用肉眼观察,指纹就可分1000多类。
指纹的不同形状是由纹线(乳突线)组成,纹线分叉或中断的地方叫细节点(特征点),有100个左右;
细节大致又分4种:
分叉、结合、起点、终点,它们都因人而异。
仅仅机械地计算这一差异,就有4的100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点与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是"
人各不同"
,是毫无问题的。
在现代社会中,指纹鉴定已被保安部门作为鉴定人物身份的有力武器,就在需要高度戒备或保密的地方也被作为一个人进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实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
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每个人的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水。
用手指在抵面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人的眼睛看不出来。
当我们把这隐藏有指印的纸放在盛有碘的试管口并加热时,碘就开始升华——变成紫红色的蒸气(注意,碘蒸发有毒,不可吸入)。
由于纸上指印中的油脂、矿物油都是有机溶剂,因此碘蒸气上升到试管口以后就会溶解在这些油类物质中,于是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实验用品:
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
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问题思考:
其他方法(原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提示:
【硝酸银溶液法】
向指纹印上喷硝酸银溶液,指纹印上的氯化钠就会转化成氯化银不溶物。
经过日光照射,氯化银分解出银细粒,就会象照相馆片那样显示棕黑色的指纹,这是刑侦中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可检测出更长时间之前的指纹。
原理说明:
成品展示:
将指纹贴在此处
趣味实验九红糖制白糖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白糖、砂糖、红糖都是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萝卜(即甜菜茎)制成的。
制成糖以后,经过一番加工精炼就成为白糖。
砂糖和绵白糖只是结晶体大小不同,砂糖的结晶颗粒大,含水分很少,而绵白糖的结晶颗粒小,含水分较多。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红糖、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铁圈
酒精灯、石棉网、活性炭
称取5g~10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g~1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
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合成香精
背景资料
从大自然提取的香味总是有限的。
人们研究弄清香味的成分和结构后,已不再满足众自然的赐予,开始研制更多更有用的香料。
1850年,人们用乙酸戊酯和丁酸戊酯制成了香蕉水;
1875年,用邻-苯二酚和木质素制成了香草素(香草醛);
1893年,合成了具有紫罗兰香味的紫罗兰酮;
上世纪初,香料的人工合成从实验室小型试制扩大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人造香料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人造香料,不像提取天然香料那样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人造香料可以用石油和煤焦油为原料提炼、合成得到。
现在人造香料的品种已有3000多种,全世界年产约10万吨,大大弥补了天然香料的不足,也创造了很多自然界没有的品种。
一般日用化妆品的香气,会因贮藏过期而衰退。
可是花露水为什么存放时间越长,散发的香气越好闻呢?
花露水的配方一般以花露油做主要原料,再辅以柠檬、橘子、丁香、藿香等香料,加酒精等调配而成。
香糖大多由人工合成,成分很复杂,除含醇外,还有酸、醛、酮、酯、肟、内酯、胺等化合物,它们在贮藏过程中,其中的羧酸同酒精起化学反应,产生新的酯类物质,不同的酯类化合物具有各自特殊的香气。
这种酯化反应十分缓慢,所以花露水存放时间越长香气越好闻。
当然,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于平衡,出现停止状态,如果无限期存放,酒精浓度减少,香气也将散尽。
人们很早知道从各种植物的花、果实中提取一类叫香精的物质,用于护肤、护发或添加到食品中。
从植物中提取香精油的方法有蒸馏、萃取或直接榨取等法。
由于天然物质来源有限,人类便合成各种人造香精,在香精家庭中,酯类最多,合成原料是相应的羧酸和醇,如薄荷香精主要成分是苯甲酸乙酯,由苯甲酸和乙酸制得:
C6H5COOH+C2H5OH→C6H5COOC2H5+H2O。
梨香精油是乙酸异戊酯,由乙酸和异戊醇反应得:
CH3COOH+C5H11OH→CH3COOC5H11+H2O。
本实验就来实现它们的合成。
冰醋酸,异戊醇,浓H2SO4,苯甲酸,无水乙醇
100mL烧瓶,水浴锅,10mL量筒,50mL量筒,分液漏斗
实验1:
梨香精油的合成
在烧瓶中注入10mL冰醋酸(用温水融化)和15mL异戊醇,再加入5mL浓H2SO4,混合均匀,置于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后冷却,冷却后再慢慢加入30mL水,振荡5min,注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油层即为醋酸异戊酯。
实验2:
薄荷精油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苯甲酸10g,无水乙醇35mL,浓硫酸5mL,混合均匀,置于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后冷却,冷却后慢慢加入30ml水,振荡5min,注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油层即为薄荷精油。
家庭安全以及环保知识问答
问答题
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请问绿色食品是指哪一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哪一类物质所引起的污染?
3、城镇燃气的种类有?
4、“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陆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当前全球性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请回答:
引起温室效应的是哪一种气体物质?
5、“臭氧空洞”,它指的是大气中臭氧层变薄,因而阻挡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的物质减少,危及地球上有生命。
请问:
引起臭氧层减少的物质是哪一些物质?
6、酸雨是指酸性降雨,其酸度在逐年增加,范围已从大、中城市发展到小城市和乡村,其
危害性很大,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科学家高度的重视。
试回答:
造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气体是?
7、1998年春天,香港、深圳近海和珠江口一带海域,“赤潮”过处,海水泛红,腥臭难闻,水中鱼类等动物大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8、天然气的成分以及性质你知道哪些?
9、天然气具有毒性吗?
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以及性质你知道哪些?
选择题:
1.
煤燃烧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A.氮的氧化物B.SO2C.CO2D.CO
2.
从能源利用条件看,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
A.煤烟型B.石油型C.SO2型D.SO2和烟尘
3.导致酸雨和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砍伐森林B.水土严重流失C.燃煤和大量排放CO2气体D.排放尾气剧增
4.造成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
污染事件发生最多的是
A.水污染B.食品污染C.大气污染D.重金属污染
5.
造成目前环境污染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的三个方面,它们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化学物质约占
A.30~40%B.50~60%C.70~80%D.80~90%
6.
自来水中的削毒剂是
A.氯气B.漂白粉C.石灰D.以上都不是
7.
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
A.重金属B.有机物C.酸碱D.钙镁离子
8.
在正常条件下,下列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最少的是
A.天然气B.煤C.木材D.液化石油气
9.
下列物质中可作净水剂的是
A.胆矾B.明矾C.绿矾D.皓矾
10.下列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空气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C.煤在燃烧D.香烟点燃
11.用作食品袋的塑料应是无毒的,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是
12.A.聚氯乙烯B.聚乙烯C.电木D.尼龙
13.化工厂的烟囱里排出的“黄色烟雾”主要成分是
A.氯化氢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校 课程 化学 趣味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