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课标九级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34986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8.12KB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课标九级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课标九级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课标九级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情
题境
(第一课时)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听故事、思考问题: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
验
导
学
探
究
原
理
(过渡)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投影)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
察
记
录
分
析
讨
论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讨论与思考)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
为什么?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2、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
②当氧气含量
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归形
纳成
总概
结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收分
集组
资讨
料论
合得
作出
交结
流论
(比较)
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晰地掌握概念。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燃
(1)现象:
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3)小结: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
200年月日
(第二课时)
空气是—种宝贵的资源。
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首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总。
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
气、氮气、稀有气体的
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
的“讨论”栏。
根据讨
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并在汇报交流中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合
作
交
流
得
出
结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投影下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调查项目
调查情况
主要污染物
污染的来源
我的建议
学生收集的有关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以及绘制的图表。
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补充完成表格。
展示收获。
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
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并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巩
结固
交提
流高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1、完成课本作业;
2、把活动过程以及你对改进大气质量的建议写成小论文。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
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
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
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三、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
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
课题2氧气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创导
设入
情新
境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
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引
索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
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讨论、发言。
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观察、讨论、交流、发
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论。
(也可用带
火星的纸条。
)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演示实验)
[实验2-3]: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2、介绍实验中的生成物,教会学生闻气味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3、
(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
4、完成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观察空气中:
光、焰色、
生成物的色、态、味。
观察氧气中:
光、焰色。
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即教材中的“讨论”
栏)。
分析原因:
燃烧与氧气
的浓度有关。
讨论实验细节:
(1)、
(2)两步均是为了吸收
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
毒气体排放。
让学生再次体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体验根据实验中生成物的性质特点,确定实验细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对绿色化学、安全实验有更深的理
解。
(设问)
铝箔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铝箔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请你试一试。
请实验成功的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
请失败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材中[实验2—4]: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
发言:
实验成功的主要
原因。
写出文字表达式:
铝+氧气──→氧化铝
不急于告诉学生本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
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分形
析成
归概
纳念
(引导分析、比较)
木碳、硫磺、铝箔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
说明氧气的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人集气瓶中(操作),小木条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铝和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引导讨论)
教材中的“讨论”栏。
(补充演示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热量变化等。
(教材中“化
学反应”中的实验)
讨论并发言。
观察讨论、理解化学反
应的特征及化合、氧化
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
联
系
运
用
资料、图片。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化
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
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
知识社会化。
总
巩
固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有何体会?
教材P32—P33,:
2、3、6。
小结、交流。
知识脉络化。
(不要求每个学生回答完整,但要求一定要参与。
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四、化学反应
1.概念:
2.特征和现象:
3.化合反应:
4.氧化反应:
5.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反应分类的
依据
从外部形式来划分一般为
A+B+…=E
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共同处
都属于化学反应
相互联系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教后小记
课题3制取氧气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2课时。
创
设
情
境
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学生上台演示。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入
新
课
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
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
(提示:
从反应的速度、
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
等方面考虑。
思考、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
过渡>
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观察现象;
完成教材中[实验2—
5]的表格。
(引导实验)
教材[实验2—5]:
(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讨论、比较与分析)
分别比较
(1)与
(2)、
(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讨论:
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
如何来证明?
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
它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
1、教材[实验2—6]。
2、补充实验:
在[实验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猜
想,设计实验方案,师
生一起探究,验证猜测
的正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用探究的方法来解
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归
纳
形
成
概
念
(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
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
一改变,二不变。
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思考、记忆;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我们不仅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他们有何特点?
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比较。
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课题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课标九级化学 第二 单元 我们 周围 气人 教课 标九级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