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227995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87KB
调研报告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调研报告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老百姓过上精神富有、物质富裕的生活。
近年来,XX县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以都市农业理念引领农业业态转型升级,加大投入,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以农户增收为着力点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三是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今年,我县按照“一乡(镇)一色、一村一品”的原则,依托XX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完善旅游要素,采取景区带动、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目前,已完成双槐树乡西茄子河村174户农家乐徽派建筑升级改造,汤河乡龙门山庄28家农家宾馆建设及改造,瓦窑沟乡龙泉坪村110户农家乐房屋改造,官道口镇新坪村新型社区30户农家乐装饰,双龙湾镇西虎岭村及狮子坪乡柳树湾村农家乐内外部装修。
正在全力建设的横涧乡中国生态艺术谷、瓦窑沟乡现代农业生态度假区、双槐树乡石门村等9个乡村旅游点。
(四)以文化基因植入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
XX山川秀丽、生态良好,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传承XX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基因,将文化内涵外化为“美丽乡村”之形,将得天独厚地山水古韵融入“美丽乡村。
近年来,XX县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特别是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庙会文化,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进一步搜集完善红三军、红二十五军转战XX文史资料,改造修复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碑、曹靖华故居及尊师亭等遗址工程,开辟、拓展以“重走红军长征路,瞻仰伟人故居”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专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二是发展美丽乡村游,栖息乡愁。
三是发展历史人文游,触摸厚重。
与此同时,XX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连续举办八届全国(海峡两岸)双胞胎漂流大赛、七届中国中西部亲水狂欢节,以及连翘花节、樱桃采摘节、杜鹃花节、冠云山登山比赛等旅游节庆活动,以节会友、以节招商、以节兴旅,不断提升XX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
在调查中,正在进行建设的示范村,几乎全部反映需要资金。
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资金严重不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多为农村社区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和私人(企业)集资(或暂借款)及项目的先期财政拨付。
这种先借钱建设,后在拿到财政补助后偿还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已经基本建成的村来说,其资金难以得到持续的财政支撑,在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这也间接导致了基础设施后续管理问题难以解决。
(二)规划设计不完善,相互衔接不紧密。
一是村庄规划简单化。
二是民房设计格式化。
三是各类规划衔接不紧密。
(三)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保留农村韵味。
村庄环境整治、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规划等项目建设没有考虑到旅游元素,尤其是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村镇,等想到旅游再去建设补充,已经造成投资浪费。
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
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一些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四)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部分镇、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大量的设施出现损坏,部分乡村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由于只有使用没有维护、已经出现了坏损和荒芜的现象。
三、凤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启示
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我校课题组对凤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进行了学习考察。
2007年,凤县在战略抉择时将目光锁定在了优势明显的生态旅游产业上,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四大战略,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列为四大战略的主导位置,旅游业实现了“传奇式”发展,成功塑造了“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和“七彩凤县——大秦岭的会客厅”旅游品牌。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
分析凤县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照我县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创新思维是先导。
小山城的凤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非常规思维方式打造旅游产业。
然后又依据自身的实际地理情况量体裁衣,才形成了今天在全国都有声望的“凤飞羌舞”品牌。
在旅游规划上以惊人的气魄提出将全县按照大景区来建设的旅游发展模式,在生态发展上要求步步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凤县旅游。
要想让旅游业一炮打响,要始终保持创新思维,以奇制胜,用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环境占领市场。
一是变需求为资源。
在发展县域旅游的时候,往往强调自身客观存在的有形资源,也就是一种“资源导向”的发展模式。
凤县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资源,更多的是看市场,把周边西安、宝鸡、汉中等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作为自身最大的一种无形资源,为我所用,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吸引这些人群到凤县旅游,走“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
二是用理念创造资源。
在“需求导向”的旅游开发理念引导下,凤县人并没有局限于有什么资源开发什么产品,而是立足于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开发什么产品,将游客的需要和凤县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因而,凤县不仅依托自身山水资源开发建设了一批精品自然景区,还针对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特点,立足县城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羌族文化,着力打造了以夜间休闲娱乐为主的人造月亮、人造星星、音乐喷泉、嘉陵江两岸亮化及休闲风味美食带、万人羌舞、城内休闲观光小火车、大型民族情景剧《凤飞羌舞》等一系列适合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使凤县县城成了秦岭腹地的不夜城,“凤县之夜”成了游客向往的休闲之夜、狂欢之夜、歌舞之夜、美食之夜。
凤县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动创造旅游产品供给的过程,是用供给吸引异地游客到凤县旅游消费的过程。
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和理念,就不可能有凤县旅游业的大发展。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凤县政府发展旅游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换了多少届领导班子都没有改过的旗帜。
凤县2007年将目光锁定在了优势明显的山水资源上,提出了“旅游兴县”战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产业发展,县级领导包抓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全县抓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凤县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班子都把“为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到了日常考核之中。
县委各部门围绕发展旅游业来考核干部、扩大宣传。
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引领下,这几年来,凤县的干部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牺牲了无数节假日,坚持快节奏、高强度,以满腔的热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多方发力是动力。
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性,但同时又依赖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凤县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以一种全局性的视野,将旅游业的发展与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盘考虑。
要求以旅游业统领全县经济转型,传统农业按照观光农业要求来发展,普通农产品按照旅游商品进行设计和包装,城乡建设按照旅游城市、旅游新村需求重新规划,招商引资依据旅游发展设定项目和优惠政策,道路交通按照旅游需求改造升级和建设标识系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城乡居民按照旅游服务人员标准逐步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全县多方发力、全民搞旅游的社会氛围极为浓厚,为旅游业的快速突破提供了强大的、持久的动力。
(四)文化、科技元素融入是实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
旅游业的发展,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让城市的文化品位深度融合到旅游的看点卖点中去。
凤县的做法是文化旅游项目化,既传承历史,又创新发展。
凤县倾情打造旅游产业是一个能直接看得见的内容,而背后的羌族文化,才是他们一个实质性实施县、乡镇、村跨越式发展的大戏。
凤县的夜晚,魅力四射。
这个魅力,是一个现代科技元素的展示。
特别是每晚“欢歌凤舞”五个立体乐章表演,既有海浪滔天的粗狂,又有漫步轻吟的矜持,更有行云流水的飘逸……让观者在震撼中如幻如梦。
一个“水韵江南,七彩凤县”的文化内涵,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旅游彰显文化底蕴。
有着“宝鸡大花园、关中小乐都”之称的凤县,文化与旅游业正在比翼齐飞。
(五)城乡一体化是根本。
发展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是兴业富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凤县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围绕建设“幸福凤县”这一目标,率先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农村资产资本化、城乡教育同质化、保障性住房向乡镇延伸、开展民事服务代理工作、“三集中”工程,成了领跑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让生活大山深处的群众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在2008年率先实现阶段性脱贫目标后,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陕西省十强,率先在宝鸡市跨入“四星县”行列,率先实现了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生态县。
留凤关镇、凤州镇荣获宝鸡市最具魅力乡镇,寺沟村、留凤关村、黄牛咀村成为全市首批“百强村”,黄牛铺镇东河桥村跻身全市十佳最美乡村,“马头房、白面墙、红腰带、灰裙装、一片林”的凤州民居,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山青水秀地干净成为凤县的鲜明特征。
(六)坚强的村级干部队伍是保证。
在国家取消农业“两税”后,如何使欠发达地区的村干部队伍和村集体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之一。
凤县于2010年在宝鸡市县区中,率先提出使村组干部待遇达到全省最高水平的“村组干部待遇提高工程”,出台了《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每年从县财政拿出526万元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采取一系列举措,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推行村常设干部职业化及考核约束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健全村干部管理监督约束机制。
这些政策措施极大的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发展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证。
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建议与对策
(一)认真把握美丽乡村的内涵、目的、要求是前提。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同时,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有效助力。
农业部办公厅推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要求和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农业部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
20XX年5月27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9家单位又联合起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推出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
以上这些指导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其精神实质,按照《指南》的要求高标准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并以《指南》为蓝本制定地方实施细则。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美丽村庄建设规划,突出乡村之“美”。
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和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
在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
1、县、乡级要做好各自区域内的全盘规划。
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规划、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美丽乡村示范点。
在目前资金、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应分清主次,先易后难,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后,再逐年推进,最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稳步实施。
切忌全面铺开,大轰大涌。
调研中我们看到,XX县按照“倾斜资金建精品、一乡一村抓重点、全力以赴抓整治”的思路,坚持“三个依托、两个面向、三个推进”(依托小集镇、依托集贸市场、依托旅游景区;
面向市场、面向群众;
推进城镇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产业化)原则,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和重点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梯次推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
官道口镇在近期远期规划方面也做的比较好。
2、每个村子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也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可委托专业规划机构编制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按照“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要求,突出“乡村之美”的主题,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
既充分考虑村庄的历史传承、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又要融入现代元素,建设高品位的美丽乡村。
(三)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注重财政引领。
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要尽快出台创建“美丽乡村”和一般整治村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
二是激发部门活力。
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
各机关团体可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三是开展市场运作。
要注重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上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依靠市场这个主体,坚持市场这个导向,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推动下,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可以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人员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
还可以让农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四)要培育主导产业,支撑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任务就是发展富民产业,形成支撑本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既让农村美、更让农村富”。
如何发展农业产业?
在途径上,一要依靠政府相应的补贴;
二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三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自由组合、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补贴现代农民。
在方向上,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引导农民致富相结合,因村施策来推进。
要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突出XX县林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五)将乡村旅游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这一重要元素。
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使美丽乡村建设得以同步推进。
通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让美丽“出彩”,通过乡村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让美丽“养眼”,通过注入乡村旅游文化元素让美丽“传承”,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让美丽“生辉”。
(六)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1、要强化领导。
充分发挥上级部门和各类专家学者对政策领会透彻优势,对具体村创建工作做好指导。
县主要领导要深入到分包乡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县委农办、县农业局也要发挥各自优势,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协调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2、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要全面顺利进行,得靠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
建设美丽乡村要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村支书教育培训。
3、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一是必须顺应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
二是要通过教育、宣传、培训来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中国美丽乡村”行动中来。
三是要让农民得实惠,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
(七)要建章立制进行长效管理。
一是结合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这一抓手,继续全面开展以治理垃圾和污水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净化工作。
同时,按照“一眼净”的要求,清理国道、省道、乡道、村道两侧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等堆放物。
二是让村庄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健全农村卫生保洁运行维护制度,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配备保洁人员,落实保洁工作经费,明确保洁项目、范围、标准等保洁要求,最终取得“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效果。
(八)、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提高乡村文明素质。
美丽乡村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而且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载体,以表彰典型为榜样,以宣传教育为基础,努力形成“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理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总之,建设美丽乡村,要求达到“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等“四个美”。
美丽乡村不仅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它应该是结合了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个完美组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 报告 XX 美丽 乡村 建设 旅游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