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事迹材料1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22252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97KB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1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1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医生事迹材料1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7年2月,因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子宫内膜病变,不得不进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这样的手术一般需要休息3个月,可她只休息2周就上班了。
说:
“我要珍惜生命每一天,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
204年11月,她带病前往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妇腔镜和宫腔镜。
在那里,她克服了身体的种种不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优秀地完成学业。
回来后她带领全科医生率先开展妇腔镜和宫腔镜微创手术,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善于积累临床经验,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
2021年,接任医院质控科长,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质控工作责任大、担子重、易得罪人。
怀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完善质控管理各项制度措施,严格抓好落实,有效地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的父母和姐妹回沿海地区老家后,多次劝她回老家工作,当地市级医院也先后多次以高薪聘请她回家乡医院工作,面对亲情召唤和丰厚的待遇诱惑,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因为这儿百姓更需要她。
是省“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
篇三
1988年毕业于医学院,他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心系患者,待患者胜亲人,几乎每天早上坚持提早一个小时到科室上班,把科室所有病人和病例都亲自审查一遍,并将病人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用纸条写好,夹在病例中,提醒年轻医师。
医院组织的大会诊、抢救病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岗,抢救病人通宵达旦时,第二天他还坚持上班。
每天睡觉前总要打电话到科室询问病人情况,十余年来从未改变,这已成为他多年来的从医习惯了,“我们不可能将每个病人都救过来,但是一定要做好每个医疗环节”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服务,自担任心内科负责人以来这个纠纷的“高发科室”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
20年,有一位温州的病人在医院治疗,患者心跳过速,无法维持稳定,每次接受完电击过后,不出几秒,心跳又再度加速,整整两天一夜,他一直坚持抢救患者,最后,患者家属同意转院,他便亲自陪护患者到,从回来的那一天,他已经三天没有休息了。
数年来,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没有人能数得清,记得住。
他总是把健康留给患者,劳累留给自己。
20年1月,一位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置管术后20年的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二氧化碳急性潴留达到超极限,如果不争分夺秒抢救可能立即致死,而使用呼吸机的套管与患者原套管不能匹配,呼吸机会漏气,为了争取时机,他一个人用手紧握使其对接2个小时,最后再换管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使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也因此挽救了一个死亡可能性极大的病人。
同志不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一些病人为表达感激之情,给他送一些钱物,他总是婉言谢绝。
对于实在退不了的“红包”,他便交到医院办公室,由办公室人员退回。
有时还给无主病人送吃、送穿。
他是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市首批优秀卫生人才”、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浦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
篇四
乡位于县西部,是全县最为边远的乡镇,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
三十六年来,同志从来没有找过组织提出调动,也主动放弃调离的机会,安心扎根山区,默默无闻做贡献。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一位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为改善卫生院医疗条件,他积极向上反映,在建起一座钢筋结构的医疗综合楼;
为了能让外来的医务人员多些时间陪伴家人,他主动放弃休息日和节假日,平均每年上班330天以上,为全县基层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乡地处偏远山区,留在家里的都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且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群众就医困难。
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一有患者要求出诊,他就上门就诊。
有一次,患者李炉山因外伤致胸腹部挤压伤,病情特别严重,急需转院,他连夜护送患者到县医院,经县医院诊断后,需转到市级医院,他还护送患者去漳州175医院,到那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
还有一次,患者邹永言肺心病复发,晚上12点需要出诊,他立即骑上自己的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骑行,当他回到卫生院时已是凌晨4点。
他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甘当群众健康守护神,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和尊重。
面对工作现实,从提高业务素质入手,在坚持坐门诊的同时不放松业务学习,以身作则,坚持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业务学习。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医生,他总是满腔热忱,手把手的带教,既给他们增加锻炼的机会,又给他们压担子,做到既严格要求,又热情辅导,使他们逐步成熟。
三十多年来,他共诊治病人15万人次,先后抢救危重病人几百例,从无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践行了医者仁心的风范。
3年来,他曾多次被省、市卫生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党员”、“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五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视院如家,兢兢业业,在平凡的乡下卫生院岗位中作出了不凡的成绩。
一、视院为家医志坚
家在,妻子既要工作又要带儿子,非常辛苦。
远在工作的他,本应多抽时间回家照顾妻儿,但他却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地留在偏远的中楼卫生院为病人服务。
20年4月12日,儿子患上“支气管肺炎”,高烧40.3℃,正准备带孩子去看病,卫生院打来电话,说门诊病人剧增,人手不足,要求马上回院,二话没说,把儿子交给妻子,在两次转车后连夜赶到中楼卫生院,不顾疲惫立马投入工作。
是医院里最稳定的后备军,每月除掉回家的四五天,其他日子24小时在医院,随时顶上任何一个需要的岗位。
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影响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为基层百姓服务的真谛。
二、春风化雨暖人心
从医以来,时刻牢记救死扶伤使命,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
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以精湛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
如亲人般真诚对待每位病人。
中广村的翁祖连长期瘫痪在床,无法自行排尿,不顾脏臭,每隔几天就到他家中义务更换导尿管,冲洗膀胱。
中楼地处农村,常有服农药患者,不嫌脏、不怕累,为患者插胃管洗胃,还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以求治标治本。
遇到慢性病老年患者,总是细致地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并耐心宣传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三、传承帮带延良风
作为医院的骨干,总是以兄长的身份、严师的态度对待新医生,做好传帮带工作,定期对新医生进行培训,并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在压担子的同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做到既严格要求,又热情指导,使他们逐步成熟,从而壮大了医院的业务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患者。
是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综合实验区验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篇六
54岁的是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因为医术高超、尽心尽责,他于近日被评为20年度市基层“最美人物”之“最美医生”。
同事们称他为“患儿的健康守护神”,但他却觉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平凡的事,他常说“患者的信任,才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
耐心细致,
赢得患儿家长尊重
昨日上午8点,刚到上班时间,的诊室外,就被前来看病的患儿和家长围得水泄不通。
“在家里有咳嗽吗?
有没有拉肚子?
有没有感冒?
”虽然四周环境十分嘈杂,但总是耐着性子,详细询问每一个患儿的病情。
在上午4个小时里,要为30多名患儿看病,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郭医生,我从外地来的,听说您的号已经挂完了……”“你去加个号,我这边给你看。
”说,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上午要接诊五六十个病人。
每次看到患者专程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他看病,他都会很感动。
患儿在诊室大哭大闹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化解。
“用温和一点的语气和孩子沟通,能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
”说,儿科医生要比其他科室医生更耐心细致,善于观察,在关注病情之外,还要照顾患儿的情绪。
就是这份耐心和细致,让不少患儿家长对称赞有加。
医者仁心,
坚持开“小处方”
“一毛钱能治好的病,绝不用一块钱。
”这是的从医理念。
常年坚持开“小处方”,深受广大患儿家长的好评。
的同事回忆,曾经有一名患儿因为流鼻涕、咳嗽被送往医院就诊。
因为验血发现白细胞很低,被要求住院挂瓶治疗。
就在这时,注意到,孩子并无高热、且精神状态也不错,便告诉家属不要着急。
经检查,孩子只是呼吸道感染,他便只给这名患儿开了3天口服药。
看到处方单上只有十几元的医药费,患儿家长有些疑惑:
“这么便宜的药能治好病?
”耐心解释:
“药不是越贵越好,对症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不断进步,
只为减少患儿痛苦
国有界,医无疆。
在遥远的博茨瓦纳,也留下了救死扶伤的背影。
在支援博茨瓦纳的3年时间里,他承受着被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没戴手套为当地患者检查,他打留置针又快又好,在当地很受欢迎。
作为科主任,也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改变思路、理念,不断发展新的技术。
他将中西医结合,提高了疗效,也降低了费用。
他在当时科室没有设备、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把新生儿u病房建立起来,并成功抢救无数个重症患儿。
篇七
,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199年毕业于医科大学,现为县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在县医院病房里流传着主任有“每晚一巡”的习惯与坚持,不论值班与否,夜间经常能在病房里遇到他。
“今晚怎么了,快到10点了,老徐还没过来查视患者。
”两个值班护士嘴里念叨着,值班一线张医生在旁回答:
“你们没看徐主任的微信,他今天中午到学习。
”只要在家,医生几乎每晚都会到科室病房巡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重点是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
科室值班医生及护士已经习惯此种常态,如果没来还不习惯呢!
这是医者父母心的责任,是执著的坚定,是平淡而厚重的奉献。
毕业后就到县医院工作,平时虚心向老前辈及同行请教学习,吸收他们的优点及外科诊治技巧,认真学习专业书籍,逐渐熟练掌握了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特别在急腹症的诊治上颇有造诣,多次及时诊断出肠扭转肠梗阻病例,及时手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造成肠管大部坏死。
在基层医院条件设备及人员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他长年工作在一线,从不以任何理由推诿工作之事,没有享受过一个好的节假日。
2021年大年初三,接诊一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垂死病人,通过积极手术及时抢救并通过肺部感染关ards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吻合口瘘等,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病人康复出院,此时他总算松了口气,并没因工作耽误春节休息而产生任何怨言。
2021年有一反复腹痛诊断不清的三峡移民杨姓患者,在举目无亲,唯一儿子在军队服役,经检查为回盲部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回盲部淋巴瘤,但需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予以联系省肿瘤医院得到确诊。
9年多来,他成了老杨的家庭医生,一有事,三更半夜就电话联系。
前年,老杨不幸摔倒致股骨骨折,家中无至亲之人,一通电话,徐医生帮其办理入住骨科,经骨科医生手术治愈。
老人的儿子从重庆特地送来锦旗及家人亲手制作的一双鞋垫留作纪念。
曾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1999年他在省协和医院进修普外科,207年在省医院学习腹腔镜外科,很好地掌握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2021年再次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医院进修腹腔镜外科技术。
近年来在外科总主任张光前指导支持下,率先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急腹症腹腔镜探查术等新技术,开展肝叶切除术及术中胆道镜取石术,术后残余结石胆道镜取石术,填补了县医疗技术的一项空白。
作为超过百万人口大县的县,高龄急腹症病人及高龄胆石症病人越来越多,病情多复杂且危重,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每年成功开展此类手术五十余例,最大年龄92岁,提高了科室整体综合技术水平,得到了社会好评,避免转外就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
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医德医风以身作则,对待患者亲如手足。
他以一种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医生最朴实、最贴心、最坚定的仁爱精神。
20年、20年两年被农工党莆田市委会授予先进党员荣誉称号;
20-20年被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年成为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他用仁术爱心系众生的高尚医德诠释了一位白衣天使的使命。
篇八
“一片冰心在玉壶”,用这句诗句来形容她对妇产科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最恰当不过了。
她就是县医院院务委员、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女,1994年毕业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5年至今在县医院妇产科工作。
其中202年10月起担任县医院妇产科主任,20年10月起被任命为县医院副院长,20年1月,县医院委托市第一医院管理,改为市第一医院分院,担任院务委员,现分管医疗,挂点妇产科。
她从医20年来,不管是普通医生、还是医院领导,也始终秉承“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信条,不忘初心,并坚持在临床一线,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医疗技术,默默奉献青春和力量,得到了领导、同事及患者的称赞,荣获“省职业道德标兵”称号1次,荣获“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次。
勤学苦练成为“接生圣手”
在,有着“接生圣手”之称。
美誉的背后凝聚的是无数的汗水和艰辛。
她深知,医术直接关乎病人的生命。
当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不学则罔,不进则退。
在工作上,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并不断通过学习进修,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业余专升本学习,取得了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并于1999年至20年间,先后三次分别到省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内窥镜科、宫颈疾病诊治中心进修学习,成为科室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不仅能熟练完成妇产科常见的大、中、小手术,而且掌握了腹腔镜手术、阴术手术、腹膜外剖宫手术、盆底修复手术等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
20年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全县平均每年产妇分娩次数达20人次,妇科手术约20~300台,20年来,由她主刀手术超过万台,均无差错和失误,成为县医院名副其实的“接生圣手”。
医生护士被喻为是治病救人的天使,纯洁、善良、富有爱心是天使的鲜明特征。
?
“医者父母心。
”总是这样说,也总是这做的。
在工作中,她始终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
面对患者,她始终面带微笑,春风化雨,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拉近感情,赢得患者的信赖;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她总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
205年春节前夕,县全境大雪纷飞,凌晨3点,突然接到医院“120”的电话,在距城关40公里外的大干镇土垅村有位孕妇临产,请求出诊。
身为科室主任的她二话没说,立即带领1名护士迅速出诊。
途中遇一陡坡,因雪天车轮打滑无法前行,她立即下车徒步十余里赶到产妇家,顺利完成接生任务。
当她们赶回城里是已是8点多钟。
这样的日子不胜枚举。
她说,听到患者的“谢谢”和看到患者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以身作则打造“标兵集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自202年10月起担任科室主任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建立了学习教育、绩效考评、“师带徒”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要求别人做到的,她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她十分注重科室医疗能力建设,先后添置了阴道镜、宫颈高频电波刀、腹腔镜等先进设备,开展了包括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常见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阴道前厚壁修补加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开展了阴道半封闭、封闭手术等;
在产科,近期学习并推广子宫压迫缝合术、宫颈球囊扩张术、宫腔球囊填塞术。
她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科室医生开“良心处方”“实用处方”,切实为患者减轻负担。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
”县妇产科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团队,出色地完成每年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被省总工会评为省“女职工标兵岗”,省、市“巾帼文明岗”。
目前,县医院妇产科现有医生7名、护士23名;
承担全县90孕妇产检、分娩接生和妇女保健的任务。
20年,该科门诊病人2.96万人次;
接待孕妇产检1.21万人次;
接生1431人,剖宫产589人;
抢救病人22人次;
完成妇科手术150台例。
这一串串数字正是及团队默默奉献的写照。
篇九
同志是120急救中心主任,在这个救死扶伤最前沿的岗位,他牢记120急救中心成立之际的誓言:
“有求必应,有伤必救,争分夺秒,救命第一”,坚守急救岗位___年,把一生中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急救事业。
枕戈待旦
争分夺秒
作为一名120医生,把每个求救电话当成了命令,把每个施救现场当作一个战场,每当救护车的警笛鸣起,他总是精神抖擞地迈向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10多年间,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有路就有120,没路也有120”,他多次抬着担架,提着10多公斤的抢救设施跋涉在山路上去抢救病人,他曾跳进刺骨的结冰河水中抬出伤员,在凛冽的寒风中进行心肺复苏,用绳子绑住自己腰间冒险攀下悬崖寻找伤员,在森林火灾现场,冒着烟火仔细寻找生命的迹象,在矿难现场,彻夜无眠从傍晚守候到天明,在合家团圆的除夕夜,救护车上矿泉水就方便面是他一生最难忘的年夜饭。
每一次的突发事件现场,总闪现着他忙碌的身影。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着对生命的承诺,永不放弃,有一分可能,就要尽全部努力;
枕戈待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只为了挽救一个个濒危的生命,只为了拉回一个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
大医精诚
济世为怀
120急救中心是医院最艰苦的岗位之一,在默默奉献同时也承担着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与委屈,多少次因病情太重抢救无效或伤者现场死亡,他默默承受着家属的怒气发泄,对于这一切,总是用“病人的心情可以理解”来承受一切。
去年大年初一晚上,一剧烈胸痛的男子在急诊室需抢救,凭经验判断为主动脉夹层,及时给予镇静镇痛降压治疗,经ct检查证实后,已是子夜12点了,病情凶险,不及时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与家属沟通后决定转院治疗,并亲自守护患者身边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安抚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平安到达协和医院,协和医院医生再次下达病危通知时,患者拉着随行陪同的朋友叮嘱:
如果这次挺不过,你一定要替我回去请护送的医生护士吃个饭,转达我的谢意。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能得到患者如此真诚相待,感到这就是作为一名医生得到的最好回报。
今年5月,接诊一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昏迷的患者,他忍着农药臭味,守候患者身边,认真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用药,经过3天的抢救,终于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患者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120急救中心常收治一些其他科室不接收的无主患者以及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总是给予他们关怀照顾,让他们安详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从医清廉,拒绝接受红包、回扣,尽力给予患者恰当合理的检查和治疗。
针对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的现状,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深入社区、军营、校园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还承担了大量的指令性任务,如各种大型会议、活动等医疗保障工作,他毫无怨言,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先后被评为省110社会联动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
20年12月,他获评“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身边好人。
篇十
,男,1971年1月出生,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为县医院院长助理。
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年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被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评为20年度市优秀健康卫士;
省第14批支援非洲医疗队的医生。
日积月累潜心学习不间断
参加工作以来,不忘坚持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先后多次到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省肿瘤医院、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遇到难题,虚心请教,在胃肠道肿瘤、乳腺癌手术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回院后,他把学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外科工作急症病人较多,加班加点是常事,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始终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重,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都随叫随到。
就这样,在忙碌中学习,在汗水中成长,日积月累了二十年,让他成为一名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
回国后一定好好弥补家人
20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医生被上级部门选派到博茨瓦纳参加医疗援助工作。
当年6月,踏上征程。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援外医疗任务。
早在读大学时,就听老师讲过援非的故事,他也期待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
可当梦想实现时,他却很纠结。
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无法照顾患眼疾的老母亲,无法陪伴刚刚就读高中的女儿完成高考。
“再三思考、商量后,家人觉得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再苦再难也要去。
”如是说。
家人的支持,让内心充满愧疚和歉意,“回国后一定好好弥补家人”。
博茨瓦纳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住院病人艾滋病感染率高达50—60。
他被分配到公主玛丽娜医院,这是该国首都最高级别的国家公立医院,但医疗水平甚至不及中国的县级医院。
尽管去前做足了思想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难以想象。
最大的威胁是医院里蚊子又大又多,队员们再热都要穿长衣长裤,随身带防蚊药水,以防被传染上艾滋病。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由于是外科系统的医生,接触血液的机会多,传染病是最大的威胁。
去年11月做手术时,他手指不慎被扎到后出血,病人就是位艾滋病毒携带者,但仍坚持将手术做完。
过后,自己再来承受28天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幸运的是没被感染。
高风险的疾病威胁并没有让及队员们因此而打退堂鼓。
相比风险,他们更看重的是每一次治疗的结果以及病人痊愈后的笑脸。
博茨瓦纳外伤患者多,调侃自己是“万能膏药”,主动承担医院大部分的外科手术。
援非的点点滴滴,让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医生的无比尊重和感恩。
他认为这是自己毕生的荣耀和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篇十一
,女,汉族,1965年2月生,省市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2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县总医院妇产科主任。
医师从医33年来,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对病人满腔的爱心,默默地践行一名医师的职责。
1984年,刚毕业卫校的被分配到了邓家卫生院工作,从此便与洁白的工作服、鲜红的红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在基层磨练了三年的被调入了县医院妇产科工作。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牵联着两条生命。
有一次,一位产妇如果不及时进入产房就有可能造成先产,为了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生 事迹材料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