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18031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50.86KB
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中运维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使中心从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向面向业务、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中心服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共享使用,在服务环节上加强沟通协作,提高中心整体IT运维管理的有效性。
在管理规范方面,目前各相关处室在日常运维工作中没有规范的管理流程,中心迫切需要对目前IT运维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IT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业务用户对IT服务端到端的需求。
同时,作为管理流程执行的保障手段,中心需要建立IT运维管理工作的管理控制点(如开发转运维的上线管理、运行监控管理、下线管理等)和覆盖全面的管理制度,并清晰定义IT服务的考核目标,按照管理流程、角色岗位进行分解,配套实施支持考核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量化评价IT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IT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行。
中心管理层还提出制定运维费用标准的管理需求,使中心运维费用能够与信息化建设费用、日常公用经费区分,规范运维费预算的执行,保障运维工作有序开展,并能够基于预算执行结果,进一步指导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
在技术工具方面,针对相关处室单从自身技术需要出发,分散自发使用局部功能软件的情况,中心迫切需要从业务和中心管理需要出发,制定一套用于从整体上指导运行维护工作的技术规范,采用业界成熟的专业工具来弥补现有工具手段的功能局限,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技术管理工具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撑子系统;
同时需要实现技术工具之间的集成与整合,逐步实现IT运维工作流程和监控管理的自动化。
综上所述,无论从组织人员、管理规范还是技术工具方面,中心都对目前的运维工作提出了迫切的改进和建设需求,希望能够从整体结构上考虑这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套适应业务和管理成熟度的IT运维管理体系,高效支持业务的稳定运行与发展。
2.体系建设目标
按照“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客户服务模式和规范,应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搭建统一高效的IT运维管理平台。
IT运维管理平台包括信息展示、服务台、服务流程管理、知识库、集中管理与监控(机房环境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存储备份管理、应用系统管理、客户端管理)等功能模块和子系统”的建设内容,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树立面向业务服务的IT运维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实行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建立统一高效灵敏的IT运维管理平台,由无序服务向有序服务转变;
建立规范标准的IT运维管理流程,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
应用先进、实用、高效的IT运维管理工具,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三、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
1.体系建设思路
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思路是:
按照IT运维管理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心实际和建设需要,遵循立足需求、统一规划、保障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人员、技术的IT运维管理体系,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技术支撑,实现对网络及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技术支持,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确保中心负责的部机关网络及信息系统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2.项目开展方法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组采取“协调式咨询方法”,确保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项目的成功(参见图1)。
图1协调式咨询方法
该方法论具有以下创新的优势:
⑴咨询、实施和产品三者独立,降低项目风险
引入外部专家作为独立第三方,负责梳理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需求,从管理、流程、制度、组织与人员、技术选型等方面规划IT运维管理体系。
在实施阶段,实施厂商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产品实施IT运维管理体系。
外部专家顾问将全程参与后期运维管理体系实施的全过程,为集成实施提供管理服务和考核服务,设定实施里程碑和基线;
定期对项目计划和阶段目标进行核查,保证项目的顺利如期完成,降低实施风险。
咨询、实施和产品三者独立,有助于降低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风险,最大效益地发挥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的作用,开创适合中心需求的创新型IT运维管理之路。
⑵有利于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对IT运维管理体系进行规划
该方法从中心业务需求出发,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需求调研,分清重点和难点,排定优先级别,确保项目目的的达成;
同时从全局的高度,构建融合人员、组织结构、流程、管理制度和工具的IT运维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心的效益和IT服务的改善。
⑶借鉴外部专家的经验,提升项目建设的效果
一方面,外部专家通过对中心IT运维管理现状的调研,结合业界最佳实践进行差距分析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对症下药”,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达成。
另一方面,外部专家借鉴其在业内开展IT管理服务项目咨询的经验,以及国内外同类政府组织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最佳实践,作为本项目的参考,用以提升项目建设的效果。
⑷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知识转移
外部专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中心相关人员进行IT运维管理最佳实践和方法论的培训和咨询指导,搭建业务部门、信息技术中心、集成商、产品提供商之间的沟通平台,使各方在对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法有统一的认知,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另外,在项目后期,管理体系构建完成和系统平台建设完成后,外部专家还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培养IT运维管理的专业人才。
⑸外部专家对后续集成实施和产品选择的全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和风险管控,持续优化管理体系
外部专家主持制定《中心IT运维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对体系架构和流程平台产品的各功能点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并针对目前业内流行的平台产品进行评测和比较分析,提供分析数据,为产品选型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外部专家对项目的各个功能点的技术和开发风险进行评估和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外部专家还将参与后期项目的产品选型和集成方案招投标工作,对集成实施和产品选型进行专家审定和把关,对各项投资进行预期的绩效评估,以确保将资金用于项目的关键点上,降低实施成本;
在体系建设完成后,外部专家将定期分析业务需求,持续优化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对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提出改进建议。
四、体系建设内容
1.体系架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心以“体系化”的思路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持续改善机制”,面向业务和应用,以服务为导向,创建创新性的政府IT运维管理体系。
IT运维管理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3个层面的内容(参见图2)。
图2IT运维管理体系3个层构架模型
⑴组织模式层
确定和规范IT运维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人员岗位职责安排、机构设置,将IT服务相关的全部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形成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机制,实现对客户的端到端服务。
在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模式下,按照IT运维管理任务科学设置或调整组织机构,划分任务、角色、岗位,合理配置IT运维管理资源,达到人、工具、流程的有机融合。
⑵制度规范层
分别从管理与操作方面建立IT运维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程序,从IT运维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流程执行和岗位职责3个层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运维费用的组成与计算方式,规范运维费用的来源保障,实现IT运维管理的量化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流程的设计、评价考核体系的执行、运维费用的管理等。
⑶技术支撑层
建立面向业务客户的IT服务请求响应窗口和面向技术支持人员的体系运行管理窗口,建立负责IT运维管理流程运行的流程管理平台和负责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监控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类型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技术管理子系统,建立知识库、配置库、报表及日常操作等共享支持子系统和为业务管理提供服务的业务运维管理子系统。
2.体系建设内容
IT运维管理体系要真正发挥效益,避免“为技术而技术”,需要融合人、流程、技术。
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配套的管理措施应包括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运维费用、技术支撑等内容。
⑴组织模式
中心从全局的角度定位IT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将中心目前分散进行的各项IT运行维护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逐渐整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IT运行维护和服务的技术力量,并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配套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逐步完善。
第一,成立IT运维管理领导小组。
初期成立由中心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组成的IT运维管理协调小组,从总体上负责IT运行维护和运维管理的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处室服务质量;
后期根据IT运维管理发展,可以成立由部领导、中心领导和业务司局领导组成的信息化治理领导小组。
第二,建立面向用户的服务接口。
初期以服务台为统一服务接口,不断扩充与完善服务台的功能,统一受理客户的IT服务请求,记录事件并进行一线解决,对解决不了的较为专业的事件派发给专业的二线技术人员,各相关处室提供二线技术支持,并明确相关技术支持人员及职责;
后期逐步建立独立的IT运行维护和服务机构(运维中心),专门负责IT运维和服务工作,合理划分建设与运维的边界,实现建设与运维的分离。
第三,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
初期保持目前组织机构和职责不变,进一步理顺关系;
后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成熟度的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完全适应体系运行的IT治理组织机构。
⑵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指IT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必须遵循的内部管理规定,用于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借鉴IT运维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20000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管理制度分为“总办法”、“分办法”、“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和“配套表单”4个层次(参见图3)。
图3IT运维管理制度的4个层级
第一级:
总办法。
制定涵盖中心IT运维管理全过程的《IT运维管理办法》,作为指导IT运维管理工作开展的统领,其内容涵盖IT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点和人员管理等核心内容,包括IT运维管理模式、归口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人员岗位与职责、IT运维管理工作规划与执行、预算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第二级:
分办法。
结合IT服务的实际情况,针对管理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其范围涵盖系统、网络、机房、桌面、设备备品备件及耗材、文档等,明确管理职责与规范操作流程。
第三级:
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
在第二级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某些方面的运行维护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操作程序所做出的细化准则或指南。
第四级:
配套表单。
配合第一、二、三级制度的执行而配套制定的表单等,用于记录、备案人、物、行为等信息。
⑶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是指为达到既定的IT运维管理目的而组织起来的逻辑上相关的有规律性并可重复的活动。
借鉴IT运维管理国际最佳实践ITIL,将IT运维管理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两大部分。
根据中心的管理需要,分阶段建立相关流程。
先期建立服务台和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流程。
⑷绩效考核
为实现IT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执行力,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
绩效考核从中心IT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体系、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形成“IT运维管理体系运行KPI关键绩效指标)——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参见图4)。
⑸运维费用
运维费用是IT运维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资金保障。
为保障业务应用系统的有效运行和IT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IT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科学进行运维费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运维费用管理清晰定义运维费的构成要素,规范运维费用预算的口径和标准,使其与信息化建设费用、日常公用经费区分。
在运维费预算的基础上,要按照中心财务制度规范运维费预算的执行,保障运维工作有序开展。
基于预算执行结果,进一步指导中心运维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运维预算——核算(预算执行)——结算”全过程管控。
⑹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体系包括3个层次:
展示层、流程及业务运维管理层、集中监控层。
展示层。
提供对用户的IT运维管理界面与对技术人员的体系管理控制界面,在运维管理界面上实现集中运维的统一管理功能和信息展示与交互功能。
流程及业务运维管理层。
在集中运维管理模式下实现流程执行和管理控制功能、业务运维管理功能。
集中监控层。
通过监控工具实现对不同服务对象和IT资源的实时监控,包括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以下简称“应用”)和客户端等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并通过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对不同被管对象的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
五、体系建设的效果分析
在借鉴IT运维管理国内外政府机构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实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IT运维管理体系,系统地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管控制度、绩效考核、运维成本核算以及技术平台贯穿融合,有效解决了目前运维工作中面临的沟通不畅、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无法保障、被动救火等问题,改变过去“各自为政”、分散运维的状况,增强为业务应用服务的意识,更好地实现建设服务型组织的目标。
以服务请求和故障解决为例,体系建设前后对比如图5、6所示。
前者服务接口不统一,关联关系繁杂,服务过程无人最终负责,没有真正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后者关联关系简单明了,服务接口统一,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全过程跟踪,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后,带给信息化主管领导和中心领导、业务用户、中心工作人员多方面的好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放心”。
1.“领导放心”(带给信息化主管领导和中心领导的好处)
第一,提升信息化的效益。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信息化80%的效益体现在运行维护阶段。
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将进一步规范运维管理工作,降低IT运维成本,通过“用好信息系统”,更加有效地支持业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业务工作公开、透明。
第二,降低信息化的风险。
通过开发与运维职责分离,对权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篡改数据、内外勾结”等风险发生,规避了系统性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减少人为错误引发的风险;
通过主动监控和趋势分析,预防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重大变更的审批和授权,减少了因变更不善导致的风险;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减少重大故障的影响。
“IT运维”将不再是“黑箱”,将变得可管可控,降低了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第三,支持领导宏观决策。
建设的IT运维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并分析运维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及其解决方案,通过报表工具,展示全局视图,让领导了解运维工作各方面情况,支持领导宏观决策。
第四,提升信息化科学管理水平。
面向业务,以业务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制定IT运维管理的愿景、目标和策略,建立科学的IT运维管理机制和治理型组织结构,理顺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规范IT运维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运维费用,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提升信息化科学管理水平。
2.“业务用户放心”(带给业务用户的好处)
第一,进一步规范用户行为。
IT运维管理体系的客户端管理系统,通过批量进行软件分化和补丁安装,有助于提高客户端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监控客户端,有助于规范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如非法下载或安装程序、内网非法外连等),有效避免信息泄露和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第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感知。
IT运维管理体系的服务台,面向用户,统一受理服务请求,实行“一站式服务”;
通过服务台开通的用户服务网站,用户可自行查询服务请求所处的状态或查询知识库进行自主服务;
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水平,IT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了业务的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中心IT服务的整体形象。
3.“工作人员放心”(带给中心工作人员的好处)
第一,主动监控和预防故障发生。
应用先进、实用、高效的IT运维管理工具,中心运维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各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系统超过设定阀值自动报警时,通过系统间的关联分析,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发现并解决故障;
并通过趋势分析,寻找潜在故障,防患于未然,改变“被动救火”的局面,更加有效地防范故障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支持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提升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实行建设与运维的专业分工,通过在中心层面的资源整合,不断积累知识库,加强处室间、工作人员间的沟通和协作,传承和共享成功经验,提升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部委 IT 管理体系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