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214162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25.74KB
届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
“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应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答案】D
材料认为,曹汝霖等卖国贼罪大恶极,学生“五四”集会游行示威,表达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热情;
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触发法律的底线,是应该抵制的,应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故D正确;
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指的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在时间上与题意无关,故A项排除;
依据题干中“国民政府”“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妇女”等信息可判断出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故B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主要是国共十年对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5.《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
“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晚清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分别在1913年、1914-1918年、1919年、1924年等时间可知,本题选C答案,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在1912-1927年;
A答案错误,清王朝结束于1912年,排除;
B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于1927年,结束于1949年,排除;
D答案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开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6.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
依据所学可知,A是指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图中战争进程形势不符合,故A项错误;
B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项正确;
C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国共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图中形势不符合,故C项错误;
D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向南、西南、西北追歼残敌,与图中形势不吻合,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提取地图中的关键信息。
(1)地图类材料选择题应观察地图材料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
审题时弄清题目要求;
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准确作出选择。
(2)结合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7.下图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可以看出,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b年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党员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以农民占主导。
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a年指1927年,b年指1928年,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但是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队伍的壮大,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8.下表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故A项错误;
二大召开于1922年,其后的直到1927年中共走的革命道路都是俄国式的中心城市道路,井冈山道路开辟后才摆脱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二大”文件较之“一大”中有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目标和革命对象的相关表述,说明中共对中国革命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初步认清了中国国情,制定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在1927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关知识解答。
9.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
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群众路线问题
D.独立自主问题
【答案】A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说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是突出中国共产党忽视了领导权问题。
材料只是涉及国共合作问题,无关群众路线和农民问题,所以B、C不选。
在当时来看,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是必要的,所以不存在独立自主问题。
国民革命
【名师点睛】八七会议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
这次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
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从题干中“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条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失败,转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坚持持久战仅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没有涵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
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
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2)理论意义:
①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②实践意义: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方向,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为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1.“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
材料反映的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农村进军。
他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A项正确;
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D项建国后的。
所以答案选A。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12.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
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
《论十大关系》。
13.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政治
D.推动实业救国
据材料“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正确。
发展资本主义,不属于核心动力,故B排除。
提倡民主科学,属于文化思想方面,也不属于核心动力,故C排除。
推动实业救国,其目的仍然是挽救民族危亡,故D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过程·
挽救民族危亡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程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备考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设议会、行立宪,伸民权;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学;
后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以城市为中心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
14.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
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
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
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是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之一。
故答案选A,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名师点睛】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1)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
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
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15.对下图所示事件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推动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依据图片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后期渡江作战示意图,该战役的胜利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故C正确;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排除A;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排除B;
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6.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详解】北伐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
题干中提到“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说明中国的革命需要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封建斗争,即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故B项正确;
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7.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应在“南昌起义”前,故A项错误;
从1930年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应在“长征”前,故B项错误;
1947年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
“挥师过大江”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在“决战淮海”之后,故D项错误。
18.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
”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第一次国共合作D.第二次国共合作
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应该是发生在共产党成立之后,国共正谋求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材料中的“党”应该指的是国共合作之后的国民党,故选C。
ABD不符合题中所述的时间。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图)。
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
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仍然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B、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0.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描写的是长征过程中的事件,而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故B正确;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34年长征开始,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与红军长征的原因无关,排除;
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此时长征已经结束,D错误。
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判断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长征。
21.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其主要意图是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
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
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
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和1942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体现了中美两国共同反抗法西斯斗争,A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时代背景,排除A,B符合材料体现的时代背景,故B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反对法西斯的信息,与中美建交无关,排除C;
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和美国共同反抗法西斯,未涉及国共合作,排除D。
22.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
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的典范”“阎锡山”可知该战役应为太原会战。
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故A答案正确;
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23.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
“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
……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
”这说明卢沟桥事变( )
A.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B.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C.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D.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
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根据“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体现出全民抗日的思想,表明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B正确;
1941年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37年西方大国都采取随靖政策,所以不可能帮助中国,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
24.“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分析材料信息,“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地区。
A一二八事变和D八一三事变都发生在上海;
C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抗日战争
25.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
2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赣榆县 高级中学 二轮 复习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