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12043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90KB
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
7+7+7+7+7
学生2:
4+4+4+4+4+4
学生3:
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
我都听糊涂了。
生答:
有15个3。
师及时说:
这样说我就清楚了。
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
太长了,真麻烦!
)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加数都一样。
(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都是加法。
生3:
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
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
(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
(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汇报)
(2)汇报:
小组1:
用合并加数3+3=6、6+6+6+6+6+6+6+3(下面学生说:
还是太长了)
小组2:
3+3+3=9,9+9+9+9+9
小组3:
15个3相加
小组4:
用乘法15×
3
师说: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觉合并加数的方法还是太麻烦,而且我们以前学过加法,你们想知道数学家想出了个更简便的表示法?
(学生齐声说:
想)
(3)师出示:
15×
3并说:
看到这算式,你想说什么?
真的很简便!
这个“×
”是什么?
15哪里来,3哪里来?
学生4:
这个算式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提问,请学生帮忙,逐一回答)
(4)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读法、表示意思、乘号和乘法。
(5)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4、体验运用
(1)找:
师:
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一趟,那里就有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看谁找得多?
(2)写:
针对问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说:
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5、谈收获:
6、生活拓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大家课后去找找,看谁找得多。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摆小棒”的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通过“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最后把课前插图当作给学生体验用知识的资源,学生会觉得轻松又兴趣盎然。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我带学生到公园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知道: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能用乘法,并从中获知: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
。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办法还是不大完美时,就有了知道数学家的办法的强烈欲望。
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
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节课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们说一说公园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
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
整个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
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年级数学:
设计思路: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99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边说边出示课件:
小狗、小鸭、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小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狗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小鸡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
②小鸭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
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狗自己打一把伞。
)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
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呀,他们考虑到小鸡和小鸭个子差不多,走在一起不容易被雨淋湿。
(教学设计意图:
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设置悬念,展开排数
三只小动物到了小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出示课件)
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
(课件出示纸条上写的内容:
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
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
──小猫留。
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
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你们找到密码了吗?
是多少?
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
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
(生上台摆,师板书)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
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
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
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
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
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
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揭示课题)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学的新知识,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板书课题)
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握手游戏,认识组合
通过大家的帮忙,小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狗边握手边在想:
“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三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找出答案。
最后通过握手游戏得出:
3人一共握了3次手。
(请三个学生上台握手演示)
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
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交换了也只能算一次。
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课件出示)第101页第1题,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练习设计意图:
通过“搭配衣服”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课件出示)一张5角,2张2角的纸币及5个1角的硬币,还有一本标价为5角的拼音本。
问:
如果买1本拼音本,可以怎样付钱?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这个练习,是书中的“做一做”买5角钱的拼音本,在巩固简单组合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综合地考虑和解决问题。
3.三个人进行打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打一场,一共要比赛几场?
4.路线问题。
如果现在三只小动物要从小猫家经过小狗家再到小鸡、小鸭家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课件出示路线图)
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
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设计意图:
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教后评析: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尝试开启智慧的钥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本节课以一个故事为导火线来展开学习活动,生动有趣。
在整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表现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论是在小组内摆卡片、三人互助的“握手”游戏,还是在电脑上演示衣裤的搭配,同学们都是兴趣盎然。
当他们自己解决一个个问题后,当发现自己的解答是正确时,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鼓掌、欢呼。
这种场面使我真正感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下花力气、动脑筋、设计既能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预设,在课堂上也要适当的语言、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成功的喜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初步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