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真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20540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2.89KB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真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真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真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
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
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
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
父亲也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
“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
“山就这么高!
”
父亲笑笑:
“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
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
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
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1.文中父亲要“他”爬山的起因是什么?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
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
(6分)
(1)《山就这么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
(80字左右)(6分)
二、(2010·
义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20分)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
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
“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
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
”“谢谢!
“上学了没有?
“你叫什么名字?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
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
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
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
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
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
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
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
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
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
”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
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
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吧?
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
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
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
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
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
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
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心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
”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
5.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
三、(2010·
眉山)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
他忽然说:
“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
”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
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②我问他:
“你哪来的钱?
③“平时的零花钱,还有过年时的压岁钱,攒的。
④“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
”我犹然不解。
⑤他不语。
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
“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
”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
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着、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
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
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地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地叫我惊讶,叫我陌生?
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每一节枯枝、每一块阴影和每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⑥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⑦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
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⑧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
“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被乱砖乱瓦砸伤。
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地保护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
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
天职就是天性。
⑨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
⑩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⑪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地做着父亲。
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处。
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⑫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词,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⑬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
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
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
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⑭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
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⑮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⑯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
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⑰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
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才介入进来。
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
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
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⑱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
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地往他桌上一放。
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
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
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
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
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
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⑲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大成人后就变了。
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我们又是朋友,是忘年交。
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会获得做父子的圆满的幸福,才会拥有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3分)
2.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
对什么“糊涂”?
)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被乱砖乱瓦砸伤。
(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
“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4.围绕问题探究:
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
(要求:
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6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
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
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记叙文阅读
(二)
40分)
一、(2010·
东阳)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
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
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
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
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
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
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
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
胆子也忒大了!
太没教养了!
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
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
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
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
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
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
儿子低头不说话。
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
儿子承认,是他干的。
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
儿子说,心疼。
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
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
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车子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
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
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
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
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纸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
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
“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
”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
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
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
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
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
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
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
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
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这,你能够做到吗?
1.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2.“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当事件发生后,文中的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4.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
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真题带答案 中考 语文 记叙文 阅读 真题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