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平区间1号安全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200522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46.38KB
车平区间1号安全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车平区间1号安全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平区间1号安全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4执行风险源现场巡查制度28
11.5施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28
车公庄站-平安里站区间
1号施工竖井及横通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北京地铁六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平安里站区间1号施工竖井及施工横通道结构施工图。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3)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
(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1.2编制范围
车公庄站-平安里站区间1号施工竖井及横通道开挖支护施工。
1号竖井中心里程为左K8+133.2120。
2.工程概况
2.1竖井、横通道基本情况及平面位置
1号竖井位于平安里西大街与赵登禹路交叉口的东北角。
竖井断面净空尺寸为5.5m×
7.0m,开挖深度29.558m;
横通道净空尺寸7.850m(高)×
4.2(宽)m,长度27.960m,覆土厚度约19.508m。
平面位置见图2-1。
图2-11号竖井及联络通道通道平面位置图
2.2施工竖井周边主要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
(1)1号竖井南侧为平安里西大街主干道,西侧为赵登禹路主干道,车流量都较大。
(2)横通道上方有一条直径为600mm的上水管,位于横通道结构上方约17.168m;
(3)截面尺寸为2000mm*200mm的电力方沟,位于横通道结构上方约10.748m;
(4)直径为1600mm的雨水管,位于横通道端头斜上方约15.648m。
2.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号施工竖井和横通道地层范围由上至下依次为:
房渣土①1层、粉土填土①、粉土③、细沙④层、卵石⑤层、粉质粘土⑥层、细砂⑦1层、卵石⑦层、粉土⑧2层、卵石⑨层。
施工横通道及联络通道主要位于卵石⑤层,局部夹杂粉质粘土⑥层、细砂⑦1层、卵石⑦层。
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无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勘察在施工竖井施工横通道位置处实际量测4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
(一)、潜水
(二)、层间潜水(三)、承压水(四)。
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③层,潜水含水层为圆砾-卵石⑤层,静止水位约在横通道顶板以上1.5m;
层间潜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⑦层,静止水位约在横通道底板以上1.5m;
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⑨层,静止水位同层间潜水(三)。
层间潜水与承压水由于区域性隔水层缺失,两层水连通。
施工中要采取管井降水。
具体降水措施详见后续降水专业设计单位图纸。
地质情况详见图2-2。
图2-21号施工竖井、横通道地质剖面图
3.施工风险源及风险因素分析
3.1施工风险源
竖井、施工通道施工主要位于卵石层、层间潜水,施工中松散岩体支护不好,极易坍塌,危机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进度。
3.2风险因素分析
表3-1风险原因分析
序号
主要风险名称
风险原因分析
1
地质风险
(1)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原因;
(2)地质勘察手段的局限性;
(3)勘测阶段的地质资料不足,准确性不高;
(4)存在未知地质,对施工造成了难以预料的风险。
2
竖井支护结构失稳
(1)在松软地层中施工,土层不稳定,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塌方现象;
(2)基坑深度较深,土体压力较大,基坑有失稳的风险。
(3)支护不及时引起基坑变形大或局部失稳。
3
建筑物风险
(1)对建筑物自身沉降与施工引起的沉降判断不准确;
(2)对建筑物建筑质量了解不足。
(3)对建筑物地基基础判断不准确。
4
各类地下管线风险
(1)个别不明管线埋深、埋地方式、线路走向、数量、管线材质、管线直径大小、重要级别、投入使用年代、管线类别均未知;
(2)直埋管线在土体发生沉降,保护措施不当易损坏。
(3)个别管线在运营时已损坏,施工过程中提高了风险等级。
(4)对接口类管线质量情况不了解。
(5)对接口类管线质量情况不了解。
(6)对埋入土体的各类管线质量情况不了解。
4.施工的重、难点
4.1施工的重点
(1)1号竖井、横通道开挖工法的选用;
(2)如何做好1号竖井及横通道开挖初支工序的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现场施工;
(3)做好竖井及横通道上方上水管、雨水管、电力方沟的监控量测及保护工作
4.2施工的难点
(1)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如何控制周边各类地下管线位移和变形;
(2)在砂卵石层、砂层,如何控制围岩位移变化,降低岩土冒顶、坍塌的风险性;
(3)如何保证在砂卵石层,小导管打入卵石层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5.主要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
5.1主要施工方案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井口提升架安装2个10T电葫芦保证出土和进料。
开挖支护到竖井底进行永久封底,然后搭设脚手架进行破除马头门施工。
破除马头门时先施作双排Φ25超前小导管,导管长度3m,环向间距0.3m,排距0.3m,用风动机具沿开挖轮廓线开挖,同时破除竖井环向格栅后,采用与格栅等强度的Ф25mm钢筋与连立三榀格栅钢架单面搭接焊,焊接质量、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再分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横通道。
(1)竖井施工采用横向分区,从一端向另一端分两区开挖,每开挖一区及时架设格栅,并调平、控制好格栅联接端头位置。
每次开挖进尺控制在一榀格栅深度,及时安设格栅、挂网、施作注浆锚管(到达设计深度后)、喷射混凝土支护,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竖井开挖分区图见5-1。
图5-1竖井开挖分区顺序
(2)当竖井开挖到设计深度时,作竖井封底处理。
N1为封底格栅,基本间距1m,分别与井底格栅预埋板螺栓联结;
竖向Φ22钢筋间距0.5m,两端分别锚入格栅内并与封底格栅主筋焊接。
封底结构见图5-2。
图5-2竖井封底结构构造图
(3)破除马头门施工。
待竖井永久封底后,在竖井底搭设脚手架,脚手架规格采用直径48mm钢管搭设,搭设高度10.0m,在脚手架顶部作为马头门开口操作平台,采用风动机具沿马头门开挖轮廓线破除C25喷射砼,预留搭接长度后,使用氧气、乙炔烧除马头门范围内多余格栅,每次破拆进尺控制在一榀格栅间距,破拆后迅速开挖横通道上半断面土体,架设横通道格栅,同时横通道格栅与竖井预留格栅采用同等强度钢筋单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按此方法联立三榀格栅后进入横通道标准施工。
马头门超前支护立面见图5-3。
图5-3马头门超前支护立面图
(4)施工通道采用台阶法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上下台阶每次开挖进尺控制在一榀格栅宽度,上下台阶施工步距长度暂定3-5m,施工中根据监测量测数据情况,适当调整施工步距。
每次开挖进尺及时安设格栅、挂网、施作超前导管、喷射混凝土支护,经检验合格,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工序见图5-4
图5-4横通道施工工序图
(7)横通道尽端堵头墙施工:
堵头格栅钢架现场焊接,内层设钢筋,外层设钢筋网,钢筋网及钢筋联结好后,及时喷射C25砼封堵。
封端支护见图5-5。
图5-5联络通道尽端堵头墙图
5.2竖井、横通道主要支护参数
(1)竖井锁口圈采用C30钢筋砼,锁口圈宽度1.5m,深度1.0m。
(2)竖井开挖采用Φ25,t=2.75mm,导管长度3m,预注浆支护。
环向间距1m,井壁采用双层钢筋网,钢筋Φ6.5,网格间距150mm*150mm。
竖井上部13榀格栅钢架间距0.75m,竖井13榀以下格栅钢架间距0.5m,竖向Φ22联结钢筋环向间距1.0m,喷射C25砼厚度0.35m。
竖井进身设置I25b型钢角撑,角撑间距1.0m;
水平横撑间距1.0m-1.5m,采用I25b。
(3)竖井永久封底
步序如下:
①架设封底格栅,间距1.0m,;
②在封底格栅顶部布设Φ22连接筋,间距0.5m;
③设置施工提升井和集水坑。
(4)施工横通道采用Φ25,t=2.75mm,导管长度2.0m,环向间距0.3m,每两榀打设一环;
拱墙内外双层钢筋Φ6.5网布置,网格间距150mm×
150mm;
格栅钢架间距0.5m,纵向联结钢筋环向间距1.0m,L=0.75m,钢筋Φ22;
C25喷射砼厚度0.35m。
最后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5)小导管注浆: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注浆压力控制在0.2~0.5MPa。
5.3主要施工工艺
(1)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流程图见图5-6
图5-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流程图
流程图
(2)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潮喷工艺,喷射混凝土作业前,检查断面尺寸,保证开挖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有足够的照明,作业人员佩带好作业防护用具。
严格控制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
喷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控制在1.0-1.5m范围。
喷射时自下而上,即先墙脚后墙顶,先拱脚后拱顶,避免死角,料束呈螺旋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见图5-7。
图5-7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图
(3)横通道道施工流程
横通道暗、联络通道开挖遵循“管超前,严注浆;
短进尺,强支护;
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
横通道开挖前打设单层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横通道开挖施工工序横断面及施工工序流程见图5-8、5-9。
图5-8施工工序横断面
图5-9施工工序流程图
5.4针对风险源的施工措施
(1)地质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松散围岩:
严格执行打设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加强各工序施工配合,减少开挖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
对突泥、突水的技术措施:
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判断掌子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不良地质段规模,降低地质风险。
同时工程师现场值班,及时对预报数据做出准确判释,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2)架设横撑及斜撑
防止竖井开挖变形,沿竖井架设对角撑、水平撑,与竖井壁格栅相连。
(3)加强监控量测
加强对竖井、通道沉降、收敛等的监控量测,及时整理、分析测量数据,及时、准确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监控量测结果。
6.降水施工
竖井、横通道需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降水井布置数量、位置、直径大小见后续降水施工设计图及降水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7.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7.1噪声控制措施
(1)在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控制标准6∶00-22∶00不高于75dB,22∶00-6∶00不高于55dB。
(2)选用低噪音设备,同时采取消音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噪音,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扰民。
(3)产生噪音的工序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7.2振动控制措施
(1)优化施工工法。
(2)在满足施工生产条件下,优先选用功率小、振动小的机械、机具。
(3)在施工振动大的地表,设置减震沟。
(4)施工振动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要求进行控制。
7.3水污染控制措施
(1)完善施工场地排水和废水处理系统,保证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污、废水排放达标。
(2)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400mg/l。
(3)施工期间生活、生产污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
7.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采用洒水降尘,铺设密目网防护。
(2)水泥等细颗粒散体物料安排库内存放。
7.5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1)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加护墙护板。
(2)运土车辆严禁多装、超载,设专人管理,运输时采用篷布覆盖。
7.6对有毒气体的预防措施
(1)横通道施工时采用轴流风机通风,保证洞内新鲜空气。
(2)施工过程中由安全人员定时采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解决、排除。
7.7绿色施工措施
(1)施工场地内设冲洗池,对进出车辆100%冲洗;
每天安排专人洒水,清扫施工区、生活区。
8.监测实施方案
8.1施工监测目的
(1)通过竖井、横通道结构物的开挖、初支、二衬测量数据的监测、分析、处理动态掌握围岩发生的沉降、收敛、应力释放等数据,及时调整设计参数,确保设计合理、经济,施工安全。
(2)通过监控量测掌握施工过程中引起各类地下管线位移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
8.2监测项目
(1)竖井、横通道地下管线应测项目包括:
洞内及洞外观察;
地表沉降;
地下管线沉降;
拱顶沉降;
净空收敛;
临近建筑物沉降;
竖井沉降、位移。
(2)选测项目主要有:
围岩压力与支护间接触应力;
土体分层沉降与水平位移;
钢筋格栅应力;
初期支护结构应力。
8.3监测点布置原则
(1)根据该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监测对象。
(2)所有观测点埋设必须稳固,初始值在确认点位已稳定才能采用。
(3)地质条件差、断面变化大的地方增设观测点。
(4)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利的位置增设监测点。
(5)点位布设在有利于保护和不易受破坏的地方;
8.4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4.1竖井、横通道监测点布设
见图8-1、图8-2、图8-3、图8-4、图8-5。
图8-1竖井标准断面布置图
图8-2竖井标准断面测点布置图
图8-3竖井标准断面布置图
图8-4横通道标准断面布置图
8.4.2监测方法
按变形测量规程中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的精度要求,采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由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对测量点进行量测,基准点每月监测一次。
与初始数据对比分析,并绘出变形沉降曲线图,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立即对地层进行加固。
8.4.3监测方法
在每个断面埋设收敛挂钩,通过收敛计量测竖井内侧壁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判断竖井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8.4.4支撑轴力点位布设监测
支撑轴力设置5个监测断面。
在每根支撑邻近中部位的截面的上下左右四角方向对称位置测点设置轴力计。
8.4.5监测方法
轴力监测:
钢支撑轴力采用轴力计进行监测。
在支撑上埋设轴力计,利用频率接收仪进行观测,竖井、横通道开挖初期,每天监测一次,开挖后期或受力稳定期,每周监测一次。
要通过监测将支撑受力情况,及时绘制受力时间曲线,指导施工。
8.4.6圈梁沉降和位移
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埋设和竖井锁口圈梁钢筋连接,伸出混凝土面0.5-1cm,灌注混凝土后即可进行观测,在测点上端刻十字凿或凿出中心位置。
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拓普康)进行观测位移情况,利用天宝DINI03精密水准仪观测沉降值。
8.4.7地下水位观测
1号竖井、横通道地下水位监测均利用降水井进行观测,选定完固定的多个观测井,互相检核监测数据,及时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8.5监测组织管理机构
监控量测小组成员:
孙文利、代见
监控量测管理机构如图8-6所示。
图8-6监控量测管理流程
8.6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表8-7监测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精度
数量
产地
全站仪
拓普康
2"
日本
精密水准仪
天宝DINI03
0.3mm/km
美国
水准仪
DSZ2
1.0mm
苏光
收敛仪
GR-85
0.01mm
若干
北京
频率接收仪
1hz
收敛挂钩
30
应力计
45
轴力计
水钻
冲击钻
钢板、钢管
用于加工地面沉降点护筒/筒盖,钢管尺寸和水钻直径吻合
9.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及分级管理
表9-1监控量测主要控制标准
监测项目及范围
允许位移控
制值
U0(mm)
位移平均速率控制值(mm/d)
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
(mm/d)
竖井水平收敛
≤50
≤2
≤5
基坑底部土体隆起
≤25
≤3
区间地表沉降
≤30
区间拱顶沉降
5
区间水平收敛
≤20
≤1
9.2监控量测安全状态划分
(1)正常状态:
双控指标均未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之间,而另一指标未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
(2)黄色预警:
“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值的85%时。
(3)橙色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4)红色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10.应急预案
施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冷静有序、团结协作,遵循快速有效处置、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10.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工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小组组长:
陈广亮
副组长:
郭海斌、林汉东、陈树禹
组员:
吴宝华、金恒安、刘春宇、张庆华、蒋玉成、陈希凤、王超、郭建、甄敬斌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分工
组长:
陈广亮全面负责抢险指挥工作,发生险情时负责迅速组织抢险救援以及与外界联系救援。
陈树禹全面负责抢险技术保障,并与设计、监理、业主及相关单位联系拿出可靠的抢险或补救措施。
郭海斌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
林汉东具体负责对内外通讯联络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向外界求援。
成员:
甄敬斌:
技术支持,发生险情时应迅速拿出抢救方案。
刘春于:
负责抢险物资发放和供应。
蒋玉成:
负责应急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
吴宝华:
负责抢险技术实施和监控。
金恒安:
负责监督提醒现场抢险人员安全。
郭建:
具体负责抢险组织及实施;
具体负责抢险工作技术方案落实;
孙文利:
具体负责抢险时的监控量测工作。
王兵:
具体负责通讯联络和信息收集,发布。
10.2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1)突发事故或事件,事故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建设方项目经理报告;
遇重大事故直接向项管中心主要领导报告,然后再按系统和程序报告。
同时按照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的规定》逐级上报。
(2)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现场必须做好抢救人员和保护好现场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发生管线断裂应在第一时间关闭控制阀门,发生触电事故应首先切断电源,发生卫生防疫事故,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或现场设立留观室,等待有关部门调查。
10.3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事故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将事故信息报告项目部安全质量部及相关安全主管领导。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1小时内向项目中心报告,同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还应迅速通知危及到的相关产权部门、单位。
杜绝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信息。
同时,立即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实施先期抢险救援工作。
事故(险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工程名称、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进展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10.4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流程
(1)事故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应急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尽快恢复被损坏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应急救援小组立即投入工作,组长及各成员应迅速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救援,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事故发生后,保卫部门应加强事故现场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4)事故发生后,救援小组应第一时间里抢救受伤人员,利用现有医疗设施抢救伤员。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呼叫医疗援助。
(5)事故报告: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监管部门实时报告事故情况及救援工作情况:
(6)事故现场保护:
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和有关单位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10.5具体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
10.5.1机械设备、机具安全防护措施
(1)机械设备、机具安全防护措施
①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
②项目部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③机械操作工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④机械设备坚持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保证专机专人操作和专人保养。
⑤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调整和测试,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严禁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2003年6月1日颁发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获得《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和用品。
⑧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应有钢丝绳制造厂的签发的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证明文件。
钢丝绳与卷筒应连接牢固,放出钢丝绳时,卷筒上应至少保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间 安全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