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9863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19MB
综合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综合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油气藏地震异常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振幅异常—亮点,暗点,平点及AVO特征等;
(2)能量异常—含油气储层与围岩相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导致能量的变化;
(3)频率异常—油气藏存在使地层频率响应发生变化,表现为低频趋势;
(4)速度异常—储层岩石弹性性质的改变引起油藏部位出现速度异常和纵横波速度比的改变;
(5)时间厚度异常—储层部位速度的降低导致油藏底面反射波旅行时的延长;
(6)地震记录特征异常—与油藏物性复杂分布相联系,在油藏部位可能出现记录面貌和反射特征的异常。
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讲,储层横向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储层或油藏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2)研究油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封堵条件;
(3)研究储层的岩性、砂岩百分含量、砂体分布等;
(4)研究油藏的几何形态及
空间分布,以构造图方式展现;
(5)研究油藏的有效厚度及分布;
(6)研究烃类物质聚集范围;
(7)确定水层分布,即油水边界;
(8)估算油气储量,评价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
此外,储层参数预测属于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参数表征范畴。
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储层横向预测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利储层的横向预测(三角洲、沉积体等);
其二是储层含油气面积的横向预测与储量估算。
显然,后者的研究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
3、简要说明模式识别的主要步骤。
简要说明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方法。
(1)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
(2)灰色理论算法;
(3)综合参数法-最大能量输出滤波器;
(4)神经网络方法
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方法:
1、自相关分析
2、傅立叶谱、功率谱分析
3、振幅特征分析
4、复地震道分析
5、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分析
6、地震记录的相对分辨率分析
7、地震记录的自回归分析
8、地层平均吸收衰减特性分析
9、相干体分析
10、AVO分析
11、各种变换和反演方法等
4、简要说明得到地震数据的主要途径。
简述相干数据体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应用。
CSP
CMP
一、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CRPCIP,CFP,AVO
合成地震记录
CO
获取地震数据的途径
LANDMARK
褶积模型GEOFRAME
EPOS
二、正演模拟波动方程
专业软件
三、物理模型技术
四、各种变换、反演、特殊处理另类数据
付氏变换(大)
(1)小波变换
(小尺度)S变换、广义S变换(中)
(2)曲波变换
C1---互相关
(3)相干分析C2---协方差矩阵
C3---特征向量
AI--波阻抗:
s(t)=r(t)*w(t),不使用叠前数据(除零偏移距);
(4)反演井-震联合反演
A.佐普利兹方程近似解
EI--弹性阻抗B.佐普利兹方程精确解
C.波形反演
.
(5)各种属性体
3DVSP
开发地震
TLS----时移地震
(6)特殊处理成果数据
CWS
叠前深度偏移
相干体及其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的具体应用。
(可自我扩展)
(1)展示断层发育细节
(2)研究礁体结构
(3)检测裂缝发育带
(4)控制三维资料处理质量
(5)估计偏移速度场
(6)展示可能含气砂岩位置
(7)地质灾害预测
二、综合分析题
1、指出得到下图所示的图件使用何种地震资料?
请对这种处理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并说明此类解释结果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什么用处?
速度普
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P156
2、分析说明储层参数(以孔隙度参数为例)转换中的统计拟合方法、相关滤波方法和协克里金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此类参数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各种方法基本原理:
一、统计拟合方法
1.统计性方法
具体方法是:
整理出研究区块中所有井位处的孔隙度参数和相应的地震参数,组成(H,Fi)数据集合,并绘制在H~Fi坐标下,再按一定准则获取算子A。
2.多元逐步回归方法
基本思想是在回归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引入回归方程中的变量逐个检验,及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二、克里金方法
设Z为预测点坐标,在相关半径范围内,有n个已知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1,x2,…,xn,用n个已知的区域变量值P(xi)的加权平均值来Z点的区域变量
关键的问题是求取加权因子ai ,为此给出两个约束条件,其目的是把克里金方法预测区域变量的过程归结为一个最小平方误差滤波的过程。
三、相关滤波方法
地震参数预测储层参数可归结为一个随机过程的线性滤波问题。
随机过程x(n)为滤波器的输入,通过滤波器an,得到输出y^(n),为储层参数y(n)的估计值。
选择滤波因子a,使在最小平方意义上储层参数估计值与参数真值误差为最小。
作为滤波器的输出
四、协克里金方法
建立在地质统计学理论基础上的协克里金方法,就是综合少量不规则分布的井点数据和规则密集网格分布的地震参数来重建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参数预测方法。
五、神经网络方法
将很多个神经元组合成一个网络,并将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化就构成神经网络模型。
有如下几种典型的结合形式:
(1)分层网络模型
(2)互连网络模型(3)B-P算法
影响储层参数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1)参数预测使用的输入信息与预测目标间的相关性;
(2)已知井位点地质参数的准确性、平面分布特点、储层厚薄等因素;
(3)预测方法本身的优劣、适应性等。
3、分析说明亮点技术与AVO技术的方法原理,并指出亮点与AVO技术的本质区别
一、方法原理:
1、亮点:
所谓亮点,狭义地说就是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它与其上下左右的反射振幅相比,更为突出明显。
界面的反射系数对反射波振幅有直接的影响,其大小决定于界面两侧的波阻抗差,即决定于界面两侧的速度V和密度ρ,而速度和密度又与岩石的孔隙度及孔隙中流体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由时间平均方程给出。
时间平均方程给出了岩石中的波速V与孔隙度φ以及孔隙中流体波速、岩石基质波速之间的关系:
(1)岩石孔隙中含有流体时,将使岩石的波速降低,其原因是地震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要小。
(2)岩石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岩石的波速将明显降低。
(3)岩石的孔隙度增加,波速降低。
此外砂岩含气与否对砂岩—页岩界面的反射系数影响很大,油气界面、气水界面也会产生强反射;
气与顶界围岩之间的强反射更明显,且可能产生极性反转;
油与水之间的速度、密度差异不大,油水界面的反射振幅较弱。
这些结论就是亮点技术的理论基础。
2、AVO技术:
所谓AVO技术,就是利用CMP道集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也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两侧的弹性参数泊松比,进一步推断地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性。
用位移振幅表示的反射、透射系数方程,即佐普里兹(Zoeppritz)方程的矩阵表示为:
其中Rpp、Rps、Tpp、Tps分别为位移振幅表示的反射P波、反射SV波、透射P波和透射SV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根据反射系数定义:
Rpp=App/Ap=f(
Vp1,Vp2,Vs1,Vs2),表明反射系数Rpp与众多变量有关。
AVO的实质就是得到Rpp与入射角的简明关系式,为此必须设法减少变量个数。
二、亮点与AVO技术的主要特征
(1)振幅异常(亮点)含油砂岩特别是含气砂岩在地震剖面上以亮点形式出现。
(2)极性反转——含气(油、水)砂岩与顶界围岩(页岩)之间的界面反射系数可能出现负值,因而使其顶界的反射波极性反转。
其范围指示了含气砂岩的边界。
同样的道理,含油或含水界面若与顶界围岩接触,其接触带亦可能出现极性反转,只不过含气砂岩与围岩之间的极性反转更明显
(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在砂岩储集层中,由于油气水的重力分异作用,使油、气、水之间的流体接触面保持水平,并有较大的反射系数,因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呈水平“产状”的反射波同相轴。
特别是上覆层倾斜时,在倾斜界面层之间出现的这种强水平反射界面更能说明含流体的存在。
(4)速度下降——在含气及含油层及含水层以下均见有明显的同相轴下拉现象,其原因是地震波通过含油、含气及含水砂岩时,因为其传播速度的明显降低,造成通过流体砂岩时所需的时间增大,使其下各反射层同相轴均产生下拉现象。
实际的地层介质中,含油与含水时速度、密度的差异并不大,因此地层介质中含油时不像含气那样出现亮点、平点及明显的速度下降。
(5)吸收衰减——岩石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高频成分遭受吸收衰减,因而在油气聚集部位地震波的主频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地震波通过含气砂岩时,其振幅由于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发生显著衰减,从而使含气砂岩之下的反射波振幅比其两侧明显降低。
吸收衰减的直接结果是亮点下部出现低频弱振幅,形成暗点。
AVO技术:
(1)AVO技术直接利用CMP道集资料进行分析,即充分利用多次覆盖得到的丰富原始信息。
(2)AVO技术对岩性的解释比亮点技术更可靠,这是由AVO技术的方法所决定。
甚至亮点剖面中某些假象也可以用AVO技术加以鉴别。
(3)AVO技术严格来说虽然还不能算是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进行岩性反演的方法,但它的思路、理论基础已经是对波动方程得到的结果,能够比较精确的直接利用。
(4)AVO技术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研究岩性的方法,需要有地质、钻井、测井资料的配合,在油田开发阶段使用比较适合。
它是在地质构造形态比较清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地层的含油气情况。
三、亮点与AVO技术的本质区别
AVO技术对岩性的解释比亮点技术更可靠,这是由AVO技术的方法所决定。
亮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平面波垂直入射情况下得出的有关反射系数的结论,即只利用了入射角这一特殊情况下曲线的一个数值,而AVO技术是利用整条曲线的特点,这也是亮点技术与AVO技的本质区别。
所以其效果必然更佳,甚至亮点剖面中某些假象也可以用AVO技术加以鉴别。
4、分析说明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二维解释与三维解释的主要差异。
你认为影响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分析说明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过程中二维解释与三维解释的主要差异。
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比:
(1)方法上:
二维解释是面向测线,通过一条条二维剖面进行构造解释
三维解释是针对三维空间进行构造解释
(2)追踪对比上:
三维解释相比二维解释追踪对比的约束多,即精度高
(3)精度上:
三维解释的精度较二维好。
但是二维解释的工作量比三维解释少
(4)实际应用上:
二维解释应用于勘探程度低的工区,三维勘探应用于勘探程度相对高,以及开发的区域
(5)构造上:
三维勘探可应用于小幅度的构造解释,小断块的解释。
这是二维勘探所不能达到的。
(6)岩性解释上:
二维解释所不能达到的。
(二维解释的缺陷)。
三维勘探可进行岩性解释工作,提高解释的精度。
(7)地震相以及储层参数上:
三维勘探较二维勘探可以在地震相以及储层参数上得到很好解释。
5、楔形砂岩体地震响应的计算∶已知一个楔形砂岩体夹在页岩中间,页岩的密度为2.25g/cm3,速度为2500m/s=,砂岩的密度为2.55g/cm3,速度3000m/s;
砂岩厚度由0变到75
m,如图5所示。
在地面上有26个自激自收点,自左向右相邻点砂层厚度依次相差3
m,R1和R2间反射波时差近似相差2
ms;
所用的零相位子波按区域间隔2tms采样的19个离散值为0,-8,-16,-20,-16,-8,0,12,24,30,24,12,0,-8,-16,-20,-16,-8,0。
请完成下列工作(计算机编程和手工绘图都可)∶
(1)
计算R1和R2界面的反射系数,绘制出26道自激自收时间剖面;
(2)
若砂岩体夹在页岩和灰岩中间,灰岩的密度为32.70g/cm3,传播速度4000m/s=,计算R1和R2界面的反射系数并绘制出26道自激自收时间剖面;
(3)
若采用最小相位子波,它的19个离散值为∶0,12,24,30,24,12,0,-8,-16,
-20,-16,-8,0,4,8,10,8,4,0;
计算并绘制出
(1)
、
(2)
两种情况下的26道自激自收时间剖面
(4)
根据以上4张自激自收时间剖面,绘制相应的时间-振幅解释图版;
6、分析说明图(a)和图(b)分别为什么性质的剖面?
两种剖面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分析对比两种剖面,你有什么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地球物理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