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交际口语交际一记叙的要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85457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48KB
写作交际口语交际一记叙的要素文档格式.docx
《写作交际口语交际一记叙的要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交际口语交际一记叙的要素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几件事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但每件事的起因、经过、结局都要写清楚;
不然,事情一多,交代一含混,文章就可能写得杂乱无章。
②童年的一件趣事。
题目规定只能写一件事,不过这件事必须有趣。
对于这件趣事发生的时间,题目也有规定——是孩提时代;
趣事很多,只能写童年的;
童年的趣事很多,又只能写一件,这是题目的总体要求。
这件趣事或许是堆雪人,或许是打水仗,或许是过家家……无论选择哪一件事,起因、经过、结局要写清楚;
特别是起因、经过要多用些笔墨,因为“趣”是从这里产生的。
③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审题的思路可参考《童年的一件趣事》。
所不同的是,《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题目中没有标明这件事的性质,性质是暗含其中的。
事,可能是件很小的事,但它或许有启发性,或许有教育性,或许有鞭策性等等,总之,它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反思,令人难忘。
短短的一句话,给我们交代了除地点以外的五个要素(由跳山羊也可推出事件发生的地点)。
明白了这些,联系学校生活,发挥想象,抓住重点,会写出好文章的。
【范文点评】
暑假里的一天
——海上捕鱼记
江苏顾扬芳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在小阿姨家玩了几天。
小阿娘家住在北海边上,自家有一条渔船,以捕鱼、种田为业;
我这次去小阿姨家,主要是和爷爷一起到海上捕鱼。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我站在船头上,面对着大海有说不出的愉快。
渐渐地,船驶出了海湾,眼前豁然开朗,海浪一个接一个朝船头涌来。
我以前常问爷爷,海面上真的“无风三尺浪”吗?
爷爷总是说:
“海面上怎的无风呢?
你要知答案,以后出海时一看便知。
”今天看来的确如此。
一个浪头打来,水花溅到脸上,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
抬头向远处望去,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我心里不禁有点发慌。
爷爷好像知道我的心事,便说:
“你别以为浪头就这么大,在遇到大风、大雨或梅雨季节的时候,浪头要大过几倍呢!
”
我还在胡思乱想,小阿姨已经开始放网了。
说来也怪,在河里放网非要用竹条把网一点点挑下去,而在海上放网,就不要这样麻烦,只要把网头放入水中,网就随着水流箭一般地冲下去了。
接近晌午的时候,鱼已有半船舱了。
突然一只大船靠了过来,我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书中所说的海盗船呢,原来是买鱼船。
我不禁暗暗称奇,海上也有市场,这我倒没听说过。
天渐渐暗下来了,船舱里的鱼又要满了。
当爷爷说回去的时候,我首先反对,爷爷和小阿姨拗不过我,就又放了一网。
只是在放网之前,在网头上系上了一个大白浮,我怎么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干脆不去管它,只顾自己打着如意算盘。
终于收网了,我忙着把鱼从网中解下来,扔到船舱里去。
网上的鱼越来越多,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忽然网断了,我惊呆了。
如果找不着网就要损失几千块钱。
这可怎么办呢?
我偷偷地看了爷爷一眼,可爷爷好像早就知道要发生这种事倩,他一点儿也不急,只是向远处海面上张望。
突然我发现爷爷脸上有了笑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啊!
白浮!
大白浮!
我高兴地跳起来,猛然明白了网头系大白浮的道理。
返回的时候,爷爷告诉我,海水不是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的,而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南,而且还有回旋水。
由于落潮的时候水流急,收网时承受的拉力加大,所以才会发生刚才那种事情。
我聚精会神地听爷爷讲那大海的秘密,越听兴趣越浓。
点评:
开头简明,说明线起。
先写出海的所见所闻。
写出了大海“无风三尺浪”,再写放网捕鱼,突出了海上放网的特点。
鱼市一笔带过,是为略写。
在网上系大白浮,又是一件新鲜的事。
海上捕鱼,增长知识。
这一天过得真是有趣、充实,还给人以教益。
【简评】本文题为《暑假里的一天》,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题目,有人会觉得题目太平常了,难以写出好作文,其实不然。
作者写的是“海上捕鱼记”,生动有趣地记叙了“暑假里的一天”,文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无风三尺浪的海面,海上的鱼市场,网头的大白浮,这些记叙,都是作者留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结果。
所以,老题目也可以写出新内容,关键在于要热爱生活,要投入到生活中去。
本文用顺叙的手法,撷取了出海、放网捕鱼和白浮系网的几个场景,依次写来,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例文赏析】
发生在我家中的一件事
北京王铁杰
爷爷和奶奶吵架了。
我呆呆地在一旁站着,不时地用眼睛看一看爷爷那张气得通红、青筋迸出的脸庞儿。
“我就这么一个孙子,叫你打坏了怎么办?
”奶奶气呼呼地对爷爷嚷道。
在这里,顺便说几句,奶奶对我可真是疼爱极了。
俗话说: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何况奶奶就只有我这么一个孙子呢。
在我们家里,谁只要打了我一下,奶奶就肯定不会放过他。
爷爷嘴里叼着一杆半尺长的烟袋,‘“叭哒”、“叭哒”地抽着烟,一声不吭地坐在一边。
“为那么一点儿东西就打孩子,值得吗?
你说!
”奶奶还在生气地责问着。
爷爷听到这里,开口了,“东西再少,那也是村里的呀!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能猜到了,他们吵架的原因全在我身上。
对,就是因为我。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放暑假了,我跟着爷爷去看大棚。
当时,我们家非常缺菜,奶奶又得了点病,很想多吃点青菜。
于是,我就背着爷爷,从地里拿了两条黄瓜带回家。
不知怎么让爷爷知道了,坚决要我把黄瓜交到村里,认个错。
我不肯去,于是,爷爷就打了我几下,奶奶那能受得了呢?
就……唉!
都怨我。
奶奶接着又问道:
“你就那么忍心去打他?
其实,爷爷在平时也是很疼我的,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给我吃。
可是,如果我犯了错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爷爷接着奶奶的话说:
“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呀?
可我们不能惯着他,小孩子有了错儿,就得管。
现在,我心里全明白了。
看他们越吵越厉害,于是我就拿起那两条黄瓜偷偷地溜出来,飞快地向村里跑去。
以写吵架的场面开头,点出了人物和事件,烘托了了气氛。
爷爷和神态也写得很形象。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句俗话引用得好,既恰当,又生动有力。
奶奶自以为有理,先提出责问。
爷爷开始发言,言之有理,反问有力。
“他们”应改为“爷爷、奶奶”,这样语气更亲切自然。
追叙“我”拿黄瓜、挨爷爷打的经过,交代了爷爷与奶奶吵架的起因,简单明了。
“就……唉!
”语意不清楚,可改为:
“他们就为这事吵了起来。
唉!
写爷爷疼爱孙子,但不宠、不惯,而是重视管教,与奶奶不一样。
爷爷抓住要害,据理反驳,简洁有力。
结尾干脆利落,语意含蓄,发人深思。
【简评】第一,本文立意新颖,中心明确。
作者选取这一件很有意义的小事,以小见大。
第二,文章起伏送宕,富于变化。
先从吵架的发生写起,再写吵架的原因和经过,最后写事件的结果,暗示出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第三,文章也存在如下问题:
①“我”是如何明白过来的,缺乏必要的交代;
②吵架平息了,但没有写出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或变化;
③段落衔接生硬。
【课外习作】
题目一:
我悄悄地告诉你一件事
审题
1.我悄悄地告诉你一件事。
“一件事”点明了这篇文章是记叙文,叙述人是“我”,要用第一人称。
2.我悄悄地告诉你一件事。
“悄悄地”是文眼所在,暗示了要写的事有可能是有趣的,也有可能是秘密的。
常规模式
1.首先写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一件事,这件事是我的秘密,不要对别人说。
2.其次具体写你要告诉的事情。
此处通常用倒叙手法,给人造成悬念。
3.向朋友抒发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4.最后再次告诫朋友,不要公开宣扬,照应开头。
目录二:
见到儿时的朋友
1.“儿时的朋友”确定了写作的对象,也暗示两个人已经分别很久。
2.“见到”是表示暂时性动作的词语,久别重逢,而相遇的时间又很短暂。
3.这种题目适于用倒叙的手法。
1.先写偶然相遇的时间、地点、起因。
2.再写两人初相见时的情景,重点写他的行为、谈吐给“我”的深刻印象。
3.回忆儿时两个人在一起的情形,突出现在的变化。
4.抒发“我”对朋友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题目三:
那天,阳光好暖
1.那天,阳光好暖。
首先确定,这是一篇记叙文,“那天”,表明是过去发生的事。
2.那天,阳光好暖。
“阳光好暖”,暗示那是一件发生在明朗的日子里的故事,而且象征心情的明朗,也就是说让自己感动的事。
1.在我的记忆中,那天让我特别难以忘怀。
2.那些日子,我心情不好。
或者因为考试成绩不佳,或者因为自己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
3.然而,事情发生了转机,我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4.那天,阳光好暖……
题目四:
我长大了
1.长大了不仅指身材长高了,更指思想成熟了,社会经验丰富了,这是审题的关键。
2.长大了是和过去相对而言的,必须用具体的例子来进行今昔对比,才能突出这一点。
1.从小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爸爸、妈妈从来不拿我当大人看。
2.比如说过去有一件事,我显得特别幼稚。
3.后来,经过一件事,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这件事要详写,而且要突出与过去的不同。
4.抒发自己对长大了的感想。
【口语交际】
1.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一至三个说话不讲究方式的例子,修改一下,讲给同学听。
2.假如上语文课时,你因为在看一部名著如《三国演义》等,被语文老师没收,你准备怎样说才能让老师把书还给你。
3.在公共汽车上,一乘客不小心踩了你的脚,而他却不知,你该怎样跟他说。
4.建港中学学生会主席伍芸邀请大桥中学学生会主席秦歌衫前去介绍工作经验,但秦歌衫因病不能前往,便写信答复伍芸。
下面的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才得体?
A.我因病不能前往,未能小试牛刀,深感不安。
B.我因病不能出访,无法为大会助兴,特表歉意。
C.我因病不能光临,难以为大会效力,容后报答。
D.我因病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感遗憾。
评析:
这道题的答案是D。
A中的“小试牛刀”与写信人应有的态度不符;
B、C中的“出访”、“光临”与写信人的身份不符;
B、C中的“助兴”、“效力”与会议的目的不符,所以答案只能是D。
第二单元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1.能够根据主题与内容的需要,确定叙述的人称。
2.应该明白在一篇文章中,是不能混合使用两种人称的,有时有必要转换人称,则要交代清楚,要用过渡的语句提醒读者。
3.学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以“我”和“我们”的身份,叙述所见、所闻,把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经历告诉读者。
《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小橘灯》就是第一人称。
一般情况,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
有时候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即使不是讲自身经历,也可以用第一人称。
文学作品中的“我”往往并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人物。
第三人称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得较多,作者自己不露面,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他们”)直接把事件的变化或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
有的作品,为了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有时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如第二册课文《勇气》。
①由我做主的一件事
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人公是自己,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只能写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三件事。
“做主”是题目的关键词,它暗含着和“长大了”一类的概念相联系的意思,写作时要注意这一层关系。
开头第一段写自己已经长大了,可爸爸妈妈总是认为我太小,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主;
第二段写我心里不服气,决心自己做一件事给他们看看,比如烧饭、布置房间等。
第三段详写我认真干这件事的经过。
最后是我受表扬,我的感想。
②我的课外生活
首先要清楚是写自己,用第一人称。
“课余”是关键词,可以写自己的一种爱好,如打球、游泳等,也可以写多种,突出丰富多彩。
要写出课余生活对自己学习的促进作用。
首先介绍自己的课外爱好,然后写从事这项课余活动的原因、经历和感受。
最后写得到的乐趣和意义。
第一次采访
四川田静妹
7月7日早晨,我背上背包,拿起纸和笔,并带上小记者证,准备开始我的第一次采访。
对了,我还没告诉你我要采访谁呢。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是全国上上下下瞩目的日子,所以,我决定采访考生的父母,了解一下他们在这时候的心态。
我骑车来到设在我们学校的考场门口,正赶上考生进场。
我掏出小记者证,走到一个妇女面前。
这个妇女正在给他儿子叮嘱什么。
我冒冒失失地对这个妇女说:
“阿姨,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我是小记者,很想采访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由于第一次采访,我的声音紧张得有点发颤。
她看了我一眼,眉头一皱,没好气地说:
“小记者同志呀,你看我现在连我儿子都忙不过来,怎么有心情接受你的采访呀?
你采访别人去吧。
”说完又叮嘱起她的儿子来。
我本来就是第一次外出采访,经这么一击,我差点就勇气丧尽。
想想看,第一次采访第一个人,就这样碰了一鼻子灰,现在的心情简直就不用说了。
我尴尬极了,幸好家长都只顾和自己孩子说话,没有注意我的这副窘相,我急忙走开了。
第一个对象未能采访成功,我决心接着采访。
记者嘛,碰壁是经常的。
不必气馁!
我自己安慰自己。
不过,这一次,我有点经验了。
我打算等考生进场后再去采访。
不一会儿,考试铃打响,校园里一片安静。
在外面等待的家长,也三三两两地小声谈论起来。
我认为时机成熟,又去采访。
我走到两个叔叔面前,拿出记者证,又对他们说了采访阿姨时说的话。
没有想到这一次比上一次更惨,他们摇着扇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什么也没说,不一会儿,又回头摆他们的龙门阵去了。
受到这样的冷落,我气得快要哭出来。
我转身就走,心想,真没想到采访一个人这么困难。
我推上车就想回家,可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能不能不用记者证去采访呢?
对了!
这时,我脑中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我也把自己扮成一个考生的家属,我决心以谈心的形式,从侧面对家长进行采访。
果然,我找到了目标,又是一个中年妇女。
我走上前去问:
“阿姨,是你的女儿在高考还是儿子在高考?
”那妇女看了我一眼说:
“女儿。
”我按编好的身份,告诉那妇女说:
“真巧,我的姐姐也在这儿高考。
”果然,这样一来,那妇女就立刻和我攀谈起来,她说她女儿平时是多么多么努力,她现在又是多么多么焦急,说得极为动情。
我乘机问:
“有的孩子不想高考,认为讨厌,你的女儿是不是也一样呢?
”那妇女眼一瞪,说:
“让那些孩子想去!
我的女儿可不是这样!
”说完,又说:
“我的女儿可用功了,真乖……”接着又把女儿大夸一番。
我呢,也不住点头,虽然,她口气有点夸张,但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式又巧妙地采访了几个家长。
他们中,有说孩子乖的,有说孩子懒的,但有一点却很一致,就是说孩子辛苦。
回家的路上,我心中真是快乐极了。
我从不会采访到想法采访,从失败到成功,使我知道了当记者的困难,但同时我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的第一次采访成功了,现在,我成了一个真正的小记者。
起笔就交代日子,因为这天有采访价值,“带上小记者证”并与读者对话,显示出一种自豪感
交代地点、场合,埋下伏笔。
一个“掏”字,既感到兴奋,又暴露出紧张,第一步只能从毫无经验开始。
“看了我一眼”,看出了什么?
第一回受挫,由自豪落到差点勇气丧尽。
调节心态,盘算新方法。
第二回又受挫,“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又看出了什么?
“闪过一个念头”,终于悟出道理。
“侧面”采访,妙。
第三回终于成功,详写。
频频得手,略写。
“一致”两字,点明获得采访结果。
“真正的小记者”,不一定要掏出小记者证。
[简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和心理变化顺序而写,无需多大技巧,于是,采访过程本身的勇气和智慧便成了作者的写照。
学写文章还须先学做人,当小记者不容易,第一次采访更不容易,有谁不赞叹她?
令我自豪的事
广东陈洁
播音员、主持人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业。
我,一个初三的女学生竟然也当过一次福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嘉宾主持,这是令我感到自豪的事。
我从小就想当个播音员,一次意外机遇,让我当上热线电话的嘉宾主持。
这是我的第一次,我不想让它成为我的最后一次。
初二下学期,我从邻居的谈话中无意听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1995年1月1日最新播出的逍遥岛节目。
这个节目是通过热线电话参与的。
我把家里的收音机搬出来,调了一次又一次,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调频
103.6兆赫。
听了几个晚上,我熟悉了游戏规则,便准备打电话参与。
九点的钟声敲响了,我打开收音机,听到主持人甜美的嗓音:
“请拨打热线电话3349416或
3349415。
”我用颤抖的手拿起电话按下334941,最后是按5还是6呢?
我想听天由命吧,便按了个
5。
通了,我真高兴。
导播的主持人李悦先生说:
“谢谢陈洁小朋友,你银铃般的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前面的两道智力抢答题,却在最后一关被卡住了。
我不甘心又打了一次电话。
李悦先生要我留下电话号码,下次再给我机会。
从此我和热线电话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主持人打电话到我家,说要请我参加最新推出的节目:
青春逍遥派队。
我马上就答应了。
那是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很快吃完饭,骑上车,直冲向福州广播电台。
一路上,我总觉得车好轻,骑得好快,平时上学的漫漫长途,一下子变成了最短的通道。
到了那里,我见到了往日在广播节目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五位强“敌”。
一个叫周小聪的男同学,虽然长着猴子般瘦小的身材,却戴着厚厚的镜片,一副聪明相。
难怪往日他获得的奖品最多,我还真有点害怕等会儿争不过他呢。
不过我自信,我的成语接龙是无人可比的。
进了直播间,我的心跳加快了许多。
当我在自我介绍时,舌头都快打结了。
几番唇枪舌剑后,我逐渐适应了环境。
主持人也不断鼓励我们。
有一项节目是让我们形容物体概貌,让听众猜物体的名称。
有一个猜牛仔裤的题。
我说:
“第一个字是一种可以耕田的动物……
”话音未落,大家全笑起来了。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节目结束了。
当我走出直播间时,我对自己说:
我还要再来。
我自信我不比别人差。
这一次嘉宾主持活动,使我当播音员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当了一回热线电话的嘉宾主持,这是件“令我感到自豪的事”。
简明地点题。
参加电台的“逍遥岛节目”,使“我”和热线电话成了好朋友。
这段介绍。
我”当电话主持缘起的文字应当简明一些,因为这不是本文记叙的重点。
“我”应邀担任了“青春逍遥派队”的主持。
“马上”,不假思索地便答应了,说明心情的兴奋和迫切。
舌头“打结”是紧张?
是兴奋?
或许兼而有之。
“自信我不比别人差”,拓宽了本文记叙的内涵。
【简评】记一件事,这是对初中学生学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本文主要写了“我”在电台当嘉宾主持的一件事,取材较有新意,表现了90年代中学生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和思想抱负。
本文题为《令我自豪的事》,“自豪”一词是题目的“题眼”,所以,不是随便什么内容信手拈来便可以的。
应该说,作者是紧扣题目选择恰当的题材来表现文题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洋益着作者“自豪”的感情。
文章在剪裁上做得还不够,“拨打热线电话”一段应当作略写处理才好。
【课外写作】
将《献你一束花》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原文:
献你一束花
鲜花,理应是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会献给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
她一直垂着头。
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了下来。
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
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拿了两项冠军。
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了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
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你最喜欢什么?
”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
“花”!
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
是不是这就加重了她的思想负担?
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
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
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
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本来她怕见人,老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
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
谁?
她一点一点向上看:
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个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着笑对她说:
“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
”她赶紧垂下头。
“不,你同样用尽了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
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
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
浓郁的香气竟化成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
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
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审读原文
1.原文用第三人称,改写后要求用第一人称,从原则上讲,所有用“她”的地方都要换成“我”。
2.原文有些部分是原来站在第三者的位置观察和评价的,改写时要注意变换成自我感觉的角度。
3.确立改写情调。
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主现抒情的因素加大了,要多用心理描写。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写作 交际 口语 记叙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