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161845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69KB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docx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
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1861—1947),英
国数学家、教育家。
他在书中提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不能利用
感
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说的多好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
身为一个多年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教授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
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新课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要
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办法从思维上更新观念,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教育方法,那会如怀特海所说“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判断学生的实际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需求,越来越多地激励其思维,推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
教育的目的也许无法简单地明示,但作为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对于生活的灵感、感悟和创造,“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
怀特海教授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
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
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
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师生们为了丝毫的分数之争全心全意地死记硬背那些“无活力的概念”,真是可悲至极。
我们绞尽脑汁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即使搞一些实践,做一些拓展,也是因为考试中有这样的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关注的不是学生到底有什么真实的思想,他的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他当下生活的改变,而是他是否经过活动得到了考试中能得分的素质和能力,虽然有时候这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因为考试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可能我们老师也没有真正弄懂。
教育沦
为教师生存的工具,文化根本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或许我们自身就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因为我们当初受的教育和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都是一样的。
经常遇到学生问我学习有什么用或学习某个具体的知识有什么用,而我们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学习是
、高
中,再考上重点的大学,
为了考上重点的初中找到更好的稳定而舒适的工作。
教育目的的庸俗使我们无论怎样折腾,教与学的过程都必然是索然无味的,教与学的方式都必然是枯燥无趣的。
因而,搞清教育的目的至关重要,它是根,它决定着一切。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自己就要充当一个“过滤器”的角色,自然就得想到首先要评价知识,即对学生理解当下的生活是否有用?
怎样讲述或学习才能对当下的生活有用?
然后我们就会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的评估进行改造,教育才能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我们就会在每一次学习教程中重视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达,去与他自己的感觉、情感、希望和思维相联系,从而感到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老师就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相剥离,学生也不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区别,它们本身就是一体化的,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全部源泉和内容,或者说,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学会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的。
常重要。
我们明白了教
个人
随之而来的第二点也非育的目的,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总想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实现终极目标。
怀特海教授紧接着就谈到了教育的节奏和自由与纪律的节奏。
于是,
的成长,也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
目的正确,而方法操之过急,结果适得其反的事情我们做得还少吗?
我们可能受到一些不加分析的励志故事的影响,比如巴金十岁就能背《古文观止》,冰心十多岁就能通读《红楼梦》,所以认为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这样,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这学那,使有些孩子苦不堪言;或者看到某些人大器晚成,就认为孩子小时候不用管,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所以小时候孩子变成“任我行”,可劲玩耍。
这两种想法和做法应该说都是盲目的。
首先,没有注意到智力发展是有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要做的事情,错过了就永不再来。
提前做和拖后做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是按照智力发展的节奏,按照个体自身的特点,在正确的时间内去干正确的事情。
精确——综合”是智力发展三个阶
学期、一次
段,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精确阶段是对知识系统精确阐述的阶段,代表知识的增加和补充,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
而综合阶段就是知识已经成为背景,人们在做事情时,不会再去想程序和方法,而且是自然而然地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去做,精确训练的目的正是要达到这种结果。
这个阶段不仅是从宏观上讲人的智力发展的阶段,而是我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必然经过的阶段,一节课活动、一个教育主题等都遵循这个循环周期,周期的终点构成下一个周期的起点,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怀特海教授还告诉我们:
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智慧,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也很容易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
那么,何为智慧?
智慧如何获得?
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直觉经验更有价值。
智慧高于知识。
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
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
因此,在学生刚开始接受教育时,我们应该更注重自由,当然这是外在的自由,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守住底线就可以了,不要过多地干涉,以免影响到他对智慧的好感。
因为,此时学生是茫然的,很容易把老师的纪律要求看成是知识和智慧本身,当纪律要求过严时,学生会对知识和智慧产生恐惧感。
当学生对智慧和知识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而且学习进入相对精确的阶段时,就需要加强纪律的约束,因为此时学生容易被外在的,与智慧发展无关的东西所影响,加强纪律要求,保证他(她)们的全神贯注。
但是一定要注意,纪律的约束还是外在的力量,它必须为学生获得智慧服务,不能以纪律本身为目的,在加强约束时,要时时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感,自觉地去遵守纪律。
当学生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后,老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智慧所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或者说,学生是否遵守纪律关键是老师是否提供了让他们感到愉悦的获取知识的正确方式和渠道,这是学生能否自觉遵守纪律的前提所在。
通过知识培养智慧的渠道是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明显地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就不仅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智慧就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得以发展形成。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如果内容选择恰当,组织得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显著的。
因为综合性学习着眼点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单纯为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通过获取知识、技能并且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
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有些老师三年都没有组织过哪怕一次像模像样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生接触的综合性学习只是在考卷上,这和综合性学习本身的要求差之千里,还是在为学习无意义的知识而努力,学生怎会对语文、英语感兴趣?
学生怎会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怎会有对文学作品和生活的领悟力?
正如怀特海教授所说:
“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不存在一条由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
”教育的目的到底为何,需要我们在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去思考去探索;激活学生对一切的感悟和创造,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和引领。
这样,教学才不会陷入程序化、机械化的僵局,才能始终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怀特海教授的书博大精深,字字珠玑,言之凿凿。
掩卷难掩思,可能我们需要更多次地慢慢地阅读和细心地体会加上我们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才能对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有所领悟。
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1861—1947),英
国数学家、教育家。
他在书中提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说的多好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
身为一个多年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教授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
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新课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要
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办法从思维上更新观念,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教育方法,那会如怀特海所说“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判断学生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地激励其思维,推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
教育的目的也许无法简单地明示,但作为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对于生活的灵感、感悟和创造,“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
怀特海教授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
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
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
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师生们为了丝毫的分数之争全心全意地死记硬背那些“无活力的概念”,真是可悲至极。
我们绞尽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重点的初中、高中,再考
重点的大学,
脑汁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即使搞一些实践,做一些拓展,也是因为考试中有这样的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关注的不是学生到底有什么真实的思想,他的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他当下生活的改变,而是他是否经过活动得到了考试中能得分的素质和能力,虽然有时候这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因为考试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可能我们老师也没有真正弄懂。
教育沦为教师生存的工具,文化根本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或许我们自身就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因为我们当初受的教育和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都是一样的。
经常遇到学生问我学习有什么用或学习某个具体的知识有什么用,而我们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学习是为了考找到更好的稳定而舒适的工作。
教育目的的庸俗使我们无论怎样折腾,教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师 读书笔记 教育 目的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