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8237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46KB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影响: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正面】①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②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负面】①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②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相反。
2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
4.三大功能区比较: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
②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
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6.付租能力。
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②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10.
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
13.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城市化的意义
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1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20.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举例: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②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④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⑤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②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
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5.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
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水源不足(不过已有东水西调工程)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交通便利。
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8.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社会经济条件】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
⑤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篇二: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
空间位移;
变更居住地;
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
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
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
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政治:
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
教育。
家庭婚姻。
宗教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
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
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
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
区域贸易。
国际贸易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
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
①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③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科技
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
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工序)
(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
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2.转变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篇三: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1-=2.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
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地形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
生产协作联系:
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
度
社会经济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教学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