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8236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02KB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核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观
2.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的音乐本质观
3.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2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1.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发展
2.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
3.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4.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增进身体健康
2、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还能帮助儿童养成口齿清楚的语言表达习惯。
经常听音乐可使学前儿童的听觉对节奏、句子等更加敏感,能促使有缺陷的学前儿童逐渐克服语言障碍。
2.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能够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4、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1.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个性意识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在学前年龄阶段,教育的目标着重在培养儿童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和广泛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的。
2.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把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来看待。
应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前儿童去注意认识自己的外部活动和内心活动,并在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以认可、赞赏、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儿童所做出的努力。
5、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
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2.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应该并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体、语言、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第3章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洛兹是瑞士教育家。
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
主要安排了以下三方面的课程内容:
合乐动作、即兴表演、视唱练耳。
贡献就在于:
他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体态律动学说不但在理论上启发了近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而且在实践上推进了近现代音乐教学技术的进步。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是匈牙利音乐教育家。
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建于20世纪初,主要特色:
以歌唱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优秀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民族的优秀音乐为主要教材;
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
强调乐谱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为此建立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
贡献主要在于:
他创造了一种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普及提高合唱教育方面和在普通学校中推行乐谱读写教育方面也都做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
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卡尔·
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
20世纪初创立了“奥尔夫”体系。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3个方面。
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从两个角度来描述。
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
教材可用奥尔夫本人写作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
贡献:
创造了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使有效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
在有关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等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具有开创意义的新贡献。
4、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铃木镇一是日本音乐教育家。
20世纪中开始了“才能教育”体系的建设。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是:
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坚持不懈的大量练习是才能发展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积极情感的不断激发是才能发展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倾听习惯和倾听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才能发展的第四个必要条件。
贡献在于:
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崇尚融入儿童小提琴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造除了以大量模仿优秀范例的艰苦训练为主线,严格督促、热情鼓励与母亲伴学、同伴榜样为辅线的音乐教育体系。
5、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
成果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
它的螺旋形上升的核心概念系统和行为化的发展目标表述方式都为未来的音乐教育目标研究做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贡献。
6、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
我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1.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的儿童音乐教育。
此时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逐步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
该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音乐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利用音乐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日益增强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
3.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再次将音乐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儿童主要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学习音乐。
4.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智力教育、创造力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
5.80年代末期至今的儿童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国策影响了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四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主要观点、教学方法及主要贡献。
第4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的。
也就是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认识美、体验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来对儿童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
3.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使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的基本手段。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1.游戏性。
2.综合性。
3.整体性。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1.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性或渗透性的音乐活动,也包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
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由儿童主动发起的与音乐有关的活动。
2.专门性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专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活动。
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指各种应用了音乐又并非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教育活动。
可以列举四种价值,包括强化、深化儿童其他方面的学习经验;
为儿童提供应用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和表达方式的机会;
调剂美化儿童的一日生活;
向儿童提供更为广泛丰富的学习音乐和应用音乐的机会。
3.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显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切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
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泛指一切可受教师控制的和不可受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有时被称为氛围)对特定教育机构内的儿童产生的影响。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1.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
乐业敬业、真诚自然、积极乐观、热爱儿童、热爱音乐、富于创新精神等。
2.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
不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
3.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
平等沟通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技能。
4.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可以分为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音乐涵养。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特点、原则、途径。
2.教师素质及其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3.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具体方面。
考核难点:
1.举例说明怎样运用音乐教育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音乐教育活动。
2.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时如何怎样来遵循教育原则。
3.如何有效利用不同音乐教育途径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5章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撰写
1、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
1.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
2.切实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2、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教师必须按照以下顺序和内容来撰写目标:
(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
(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2.系列化原则:
(1)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2)材料目标的系列化
3.行为化原则:
(1)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
(2)必须针对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涵的教育潜力(3)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特定的可见行为。
3、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方法
1.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出。
应全面考虑:
(1)音乐教育的总目标
(2)本阶段音乐教育目标(3)本阶段本班教育工作的问题或重点(4)所选特定音乐教材的教育潜能(5)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三个原则。
2.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
应注意:
(1)必须固定使用幼儿或者教师作为行为发展处的主题,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2)必须陈述可以看得见的行为,必要时也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隶属于哪一类发展总目标。
(3)必要时还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以及行为反应水平等方面的限定语。
1.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
2.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三个原则:
系统化、系列化、行为化。
3.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考虑的问题和具体要求。
能用目标原则和要求来分析、撰写或修改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
第6章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调控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
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
2、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目标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得能力;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等。
3、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一般指儿童从音乐教育活动中获得主要经验的总和。
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
歌曲(含节奏朗诵);
歌唱的表演形式;
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
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歌表演和合唱。
4、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选择
1.歌词的选择:
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歌词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2.曲调的选择:
音域比较狭窄;
节奏比较简单;
旋律比较平稳;
结构比较短小工整;
词曲关系比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应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5、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导入
1、动作导入2、歌词创编导入3、情境表演导入:
适用于歌词内容所表现的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情景或事件的歌曲。
4、故事讲授导入5、歌词朗诵导入6、游戏导入7、填充参与导入8、副歌前置导入9、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10、直观形象导入
6、常见的创造性歌唱教学主要有:
1.创编新歌词。
2.创编表演动作。
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
4.即兴歌唱说话。
7、歌唱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歌唱能力、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歌唱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
歌词、音域、节奏、音准、呼吸、情感体验与表达、独立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九个方面。
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的方法:
(1)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的声音。
(2)帮助幼儿获得清晰准确地表现内容和富于感染力地表达情感。
主要通过教师时时给儿童做出正确的歌唱榜样。
发展良好个性的方法:
(1)使用发展性评价,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提高;
(2)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给不同的帮助;
(3)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尽力帮助每位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特别鼓励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自我激励的态度。
发展良好社会性的方法。
(1)要求尽力追求歌声和谐;
(2)要求尽力追求表演形式和谐;
(3)引导儿童学习自己处理演唱形式和表情并自己组织指挥演唱练习;
(4)充分利用音乐角、小音乐会、以及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
1.歌唱教育中发展了儿童哪些歌唱能力,及发展幼儿良好个性和社会性的方法。
2.幼儿园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幼儿园歌唱表演形式的具体类型和儿童需要掌握的简单歌唱知识与技能。
4.歌唱教学导入的各种具体方法以及一般适应范围。
5.创造性歌唱教学活动的类型及其注意事项。
1.应用歌唱教育的目标体系来分析或撰写教学活动的目标。
2.应用歌唱表演形式的知识、歌唱材料选择的标准和歌唱导入的方法来设计活动和分析活动的适宜性。
第7章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
1、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
2、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韵律活动:
特指幼儿园中伴随音乐的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有:
1.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2.韵律活动的类型:
律动、舞蹈、歌表演以及伴随音乐或者歌曲的动作表演游戏。
3.韵律活动的表演形式: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以及领舞群舞。
4.韵律活动的知识技能
5.韵律活动常规等。
3、幼儿园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韵律活动的材料包括动作、音乐和道具。
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动作类型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儿童比较适宜多选用基本动作和模仿、象征性动作。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加舞蹈动作所占的比例。
4、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导入
1、观察导入2、回忆导入3、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4、队形复习或学习导入5、舞谱导入6、动作创编导入7、游戏导入8、故事导入9、音乐欣赏导入
5、韵律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发展幼儿的韵律活动能力包括: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随乐性、表现性。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的方法:
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从较慢的速度开始采用儿童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可以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的动作,应先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发展良好个性的方法(同第六章)
发展良好社会性的方法:
1)在自由的空间状态下学习如何与同伴共同舞,互不干扰;
2)在集体舞蹈的队形中学习与同伴同舞蹈互相配合;
3)在共同舞蹈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追求与同伴共享目光表情、体态、体感交流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的方式:
1.创编动作。
(1)自由的即兴表演
(2)有引导的动作创编
2.创编动作组合。
(1)按情节创编
(2)按音乐创编
3.提出其他创造性意见或建议
1.幼儿园韵律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2.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概念、活动的类型和表演形式,儿童需要掌握的简单韵律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常规等。
3.幼儿园韵律活动材料选择的具体标准。
4.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导入的各种具体方法以及一般适应范围。
5.在韵律活动中发展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能运用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材料选择和导入方式来设计和分析韵律活动的教学方案。
第8章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1、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二、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育内容
1.打击乐曲
2.打击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与乐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配器有关的知识技能以及与“指挥”和“看指挥”有关的知识技能
三、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材料的选择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材料包括:
乐器、音乐和配器方案。
1.乐器选择应考虑:
乐器的音色要好;
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要适合学前儿童持握;
乐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2.音乐选择应考虑:
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生动鲜明;
多为年龄较小的儿童选择他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歌曲、韵律活动曲或欣赏曲;
为儿童选择的含两个及两个以上乐段的乐曲,段落之间最好是对比鲜明的。
3.配器方案选择应考虑:
适合学前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
适合学前儿童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配器音响效果与原来的音乐相协调;
配器本身富于趣味性、新颖性和整体统一美感。
4、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导入
1、总谱学习导入2、总谱创编导入3、主要声部学习导入4、主要声部创编导入5、音乐欣赏导入6、故事导入7、韵律活动导入8、歌唱导入
5、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
操作乐器的能力、合乐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四个方面。
发展幼儿的打击乐器演奏能力:
1)舒适有效地演奏的方法2)有表现力的演奏的方法3)发展节奏感与织体感的方法。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的方式:
1)参与配器设计2)即兴指挥3)提出其他创造性意见或建议。
发展良好社会性的方法:
1)在管理乐器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对乐器负有的责任并习得有关知识与技能;
2)在学习指挥和看指挥的过程中学习在演奏中体验相互配合的快乐并习得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3)在学习遵守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各种有关常规的过程中养成对活动秩序的审美追求态度,并习得与维持活动审美秩序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1.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2.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概念、活动的类型和表演形式,儿童需要掌握的简单韵律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常规等。
3.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材料选择的具体标准。
4.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导入的各种具体方法以及一般适应范围。
5.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发展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1.应用打击乐器演奏教育的目标体系来分析或撰写教学活动的目标。
2.应用打击乐器演奏表演形式的知识、材料选择的标准和导入的方法来设计活动和分析活动的适宜性。
第9章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
1、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性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各种媒介表达自身音乐感受的能力;
3、发展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4、积累自己的优秀音乐主题或片段的库存。
2、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
1.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倾听活动室、庭院、活动场所、厨房、卧室、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建筑工地上各种建筑机械、在公园、郊外游玩时、在家庭、社区生活中的声音。
(能列举三种即可)
2.音乐作品的欣赏:
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的片断、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断。
3.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
常见乐器的名称;
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
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
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包括:
音乐作品和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
(一)音乐作品
1、总的考虑:
1)每—首作品是否适合于特定儿童的感知、理解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其它基本的教学要求;
2)所有被选入课程的作品在总体上是否符合内容形式风格丰富多样,比例结构布局合理。
2.歌曲的考虑:
1)内容形象、情绪应为儿童所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
2)歌词应为儿童所能理解的;
3)将来儿童会再接触到并会给儿童以长久性的美好感觉的。
3、器乐曲的考虑:
1)内容、形象情绪应为儿童所喜爱和愿意接受的;
2)音响应该是美好和刺激适度的;
3)篇幅是比较短小的。
(必要时可以对一些作品进行截选或缩编。
)
(二)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一般有:
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3种。
四、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
1.完整作品开始:
比较适合结构单纯、清晰的作品以及不太注重感知体验细节的教学设计。
2.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
比较适合结构稍复杂的作品,以及比较注重感知体验细节的教学设计。
3.从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
与专门的教学设计相对应的。
五、音乐欣赏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音乐欣赏能力包括:
倾听、理解、创造性表达和个人音乐趣味倾向等四个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音乐 教育 复习 指导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