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市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7965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1.51KB
电力设备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市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力设备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市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市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出台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四万亿”投资以及提高绝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正因为得益于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环境,电工行业才从危机中获得了的机遇,实现了持续发展。
从利润总额的增长情况看,2009年1~2月为14.75%,1~5月为7.40%,1~8月则实现了1.58%的正增长,1~12月更出现了11.39%的大幅度增长,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述成就极大地鼓舞、提振了全行业战胜困难、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
2、2009年电工行业企业生产状况分析
2009年电工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329.77亿元,同比增长11.40%;
新产品产值4232.46亿元,同比增长19.46%;
工业销售产值27463.16亿元,同比增长11.10%。
(1)产销增速稳步回升。
2009年上半年,电工行业产销指标的同比增速严重回落,继续了2008年末及2009年初的走势,与2008年同期呈现的高速增长情况相比反差强烈: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6.95%,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5.19%。
其后开始了缓慢的回升:
至三季度末,工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长7.62%,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同比增长6.81%,到12月,工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长11.40%,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同比增长11.10%。
产销总量指标增速的变化,反映了稳步回升的过程。
(2)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但也有值得称道的成绩。
2009年全年电力工业实现进出口总额91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
其中进口额389.40亿美元,同比增长9.33%,出口额52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顺差136.88亿美元。
其间实现出口交货值3839.70亿元,同比增长10~26%。
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以及出口交货值的同比大幅度减少,与2008年同期的高增长相比,下滑严重,从“增”到“减”的“落差”不到30个百分点。
尤其是出口,萎缩更严重。
在重点监控的17类出口产品中,有14类2009年出口额下降,其中降幅超过20%的有6类之多。
国外市场需求不足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2009年以来进出口贸易的严峻形势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2009年电工行业出口的总体形势不够乐观,但也有值得称道的成绩。
我国发电设备全年出口1800千瓦,约占总产量的15%;
另外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也有一定量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和项目的出口,不仅提升了产品出口档次,同时由于增加了“服务”,也实现了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附加值的提高。
以特变电工为例,2009年完成的对亚非等地区出口项目的签约量同比增长一倍。
(3)新产品产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新产品产值增长情况看,2009年以来各月的累计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增幅最低的是1~2月(13.82%),最高的是1~3月(19.94%),1~12月为19.46%。
从同比角度,增幅尽管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从新产品产值率看:
上2月为13.62%,1~3月为14.53%,1~4月为14.60%,1~5月为14.59%,1~6月为14.48%,1~7月为14.55%,1~8月为14.71%,1~9月为14.67%,1~10月为14.72%,1~11月为14.75%,1~12月为14.94%,分别比上年同期高出0.93、1.66、1.40、1.45、1.25、1.33、1.17、0.99、0.8、0.5和0.47个百分点,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科技创新成果在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显现尤为突出。
2009年的一首一尾我国有两大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成功运行,年初是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1000kV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年末是云广±
800kV直流输变电工程。
在上述工程及其他重要工程的主要设备研制中,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展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
特变电工集团2009年再攀科技新高峰,他们研制的1000kV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扩径导线及母线等产品成功投运,世界首台±
800kV特高压直流变压器也在他们手中一次研制成功,并且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的±
800kV干式空芯平波电抗器,由于具有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提高、工程投资和输电成本降低、占地面积小及节能环保等优点,正在成为超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制造的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正越来越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利润总额不仅实现“翻红转正”,而且行业经济效益再现“灿烂阳光”。
2009年,电工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
1~2月实现利润总额138.4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60%的分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前5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503.07亿元,同比增长7.40%,利润降幅同比收窄了7.35个百分点。
前8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914.79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了从“负增长”到“翻红转正”的大转折。
再看前11个月的情况,全行业已经实现利润总额1422.40亿元,同比增长11.39%,成为2009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和最耀眼的亮点。
3、2010年电工行业市场概述
2010年以来,电工行业呈现出“V”型反转,且保持强劲走高的态势,尤其是产销指标上半年增幅高达30%以上。
其中,电工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03%;
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1.40%,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08和26.21个百分点;
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7.0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累计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2.1.2我国电力设备及供配电配套设施发展机遇
1、电力设备发展的趋势
(1)新能源产业步入“而立之年”,设备商机尽显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会议以后,新能源投资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从用电增速、碳减排承诺、新兴产业规划等多个角度来看。
新能源、低碳经济都是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看点。
火电设备需求萎缩,为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装备发展创造了条件,新能源设备将在近几年内尽显商机。
风电与和核电投资增速有望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较为可观。
为降低石化能源比重,我国需大规模发展替代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未来十年,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2)智能电网建设推进设备加上“智能心”
目前,智能电网已被多个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2009年4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投资高达45亿美元的智能电网计划。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根据预计,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5.7亿元,占总装机容量的35%,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7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8亿吨。
从国家层面上讲,包括全世界,只有中国搞智能电网建设的优势特别明显。
第一是政策方面及体制优势;
二是近些年来中国电网高速发展,包括美国电网虽然成型与几十年之前,但其设备、技术反不如中国;
第三因中国高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中国本身即需加强电网建设等,其他很多国家则是专门为了智能电网而建设。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后发优势体现在对新技术的应用上。
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加快进入电网建设先进大国的契机,也为我国电力装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机会。
智能电网建设是未来电网建设的方向。
新技术总会带来新的产品需求,智能电网的建设带动国内电力设备发展的序幕已拉开。
(3)特高压国标发布电力设备采购量大增
2009年1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通过试运行,正式投运。
该工程的投运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的确立为国内的电力设备制造商设立了准入门槛,并提供了技术方向引导。
在此技术标准的引导下,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2、智能电网的建设给电力自动化设备及供配电配套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09-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图2-1)。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正进入规划试点阶段,到2020年对智能电网的投资规模将近4万亿元。
在智能电网建设初期,对以智能变电站和电网调度系统为主的二次设备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过程,未来几年智能电网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平台,带动相关行业的需求。
图2-1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
“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并建设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高达3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投资虽略有放缓,投资额度也将达到2500亿元。
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迎来爆发式增长。
未来10年,变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748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19.5%。
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
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
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
电力自动化设备及供配套设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主要原因如下:
(1)智能电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今后十年,仍是我国电源建设和电网的发展期,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或超过16亿kW,相应的智能电网投资规模也将超过4万亿元。
未来10年,配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892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23.2%。
到2020年,所有地级城市将全面建成配电自动化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2)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提高我国电力工业及相关的电力装备产业的系统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这为传统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带来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机遇。
(3)产品升级换代的机遇,智能电网装备需要具有智能化功能,需要集成数字化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等,例如:
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都要实现智能化,具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信息互动化、功能一体化特征。
面对智能电网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上各类企业(传统的电力装备企业、软件类企业、芯片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等)纷纷进军智能电网产业领域;
在我国还将面对实力强大的电网公司业内研发制造企业,例如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制造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预计到2012年业务收入达500亿元;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最近投资100亿元,占地67万m2,将建立电网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电网自动化、高电压、计量测试、清洁能源发电、配电与用电、信息通信8个研究所,10个智能电网研发实验室(如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超导电力应用技术、城市电网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广域测控技术、柔性输电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等),6个产业板块(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清洁能源发电自动化及测控、信息通信、营销自动化及微电网技术、智能化一次电气设备),预计到2012年,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00亿元。
世界能源署在其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选萃》报告中预测,自报告发布至2030年期间,中国在发电、输配电方面的累计投资将达到2.8万亿美元,其中发电容量投资需求为1.255万亿美元,输配电投资将需要1.51万亿美元。
展望未来10~20年,我国电网投资依然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除为新增装机配套的输配电设备以外,预计到2015年全国500千伏电网将投产串补容量1500万千伏安左右,另外为现有线路维修、更新的输配电设备需求量相当于新增线路总配套量的15%以上,同时大中城市电网升级改造和小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
2.2电力自动化设备及供配电配套设施行业概况
2.2.1继电保护装置及其技术
由一个或多个保护元件(如继电器)和逻辑元件按要求组配在一起、并完成电力系统中某项特定保护功能的装置称为继电保护装置,未来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如下:
(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微机保护硬件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迅速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
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
因此,用成套工控机做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目前的继电保护装置只能反映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
于是,人们提出了系统保护的概念,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实现继电保护能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即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分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以从网上获得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的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以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以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4)智能化
近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则可迎刃而解。
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
由此,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2.2.2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技术
1、行业现状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起步发展虽比国外晚,但是,国内有关研制和生产单位推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产品很多,根据该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系统结构特点,归纳起来可分为3种典型类型。
第1种类型为基于RTU、变送器及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设备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称为增强型RTU方式,也称集中式,或第l代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类系统实际上是在常规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的基础上增设RTU装置以实现“四遥”。
结构上仅是站级概念,有关重要信息(如保护动作信息等)通过硬接点送给RTU装置,变电所的监测量一般经变送器变换后送给RTU。
开关监测量是直接引至RTU,RTU的控制输出一般经遥控执行柜发出控制命令。
第2种类型为从硬件结构上按功能对装置进行了划分,摒弃了集中式单CPU结构而走向分散,系统由数据采集单元(模拟量、开关堡、脉冲量),主机单元(总控单元)、遥控执行单元、保护单元组成。
各功能单元(设备)通过通信网络等手段实现有机结合,构成系统。
该类系统可替代常规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远动屏、测量仪表等。
它具有较强的在线功能。
各种功能比较完善,且人机界面较好。
但系统仍然比较复杂,联结电缆较多,系统可靠性不太高。
第3种类型系统是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设计思想,引入了站控级和间隔级概念,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设备分变电站层设备(站控级)和间隔层设备(间隔级)。
间隔层设备原则上按一次设备组织,例如l条线路、l台主变压器。
每一间隔层设备包括保护、控制、测量、通信、录波等所有功能,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由上可看出,目前在综合自动化技术领域上有两种技术。
第l种技术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考虑“四遥量”的采集,以点为对象,面向“功能设计”,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以传统RTU装置或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采集装置、主控单元、遥控执行等装置组成的监控为基础组成,它与微机保护的联系只要通过装置上的串行口收集信息即可,并且特别强调保护的独立性,即两者不能有任何硬件上的融合。
第2种技术为:
综合自动化技术是以先进可靠的微机保护为核心,以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将测量控制与继电保护融为一体,共享数据资源,并十分强调系统的总体结构优化以及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是以对应的一次设备为对象,面向“对象设计”。
当然它也强调保护的相对独立性,主张在决不降低保护可靠性和功能的前提下,目前至少可以在低压上采用保护与测控合一的综合装置。
第2种技术观点是在微机保护技术成熟并向网络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按这一新概念设计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成功授运,并加之这一技术观点与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思想及推出的高品质系统如同一脉。
第2种技术观点正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它也成为了目前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2、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上升,省网及地方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提升至近一半的比例,且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充。
电力调度系统的监测将从传统的稳态监测全面向动态监测发展,令基于GPS技术的新一轮动态性安全监控系统发挥重要服务价值。
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不完善的一次网架令配网自动化市场发展缺乏必要的硬件基础支持,同时面对众多配网自动化发展中用户需求的各异、厂家理解的不同令市场产品各具特色,难以统一。
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全面启动一级地区市场配电自动化项目的同时,将注意力放在配网自动化项目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统一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自动化发展。
在馈线自动化市场发展中,不仅应其终端设备富含遥信、遥测及遥控功能,其集成自动合闸、故障检测、电能质量分析、断路检测功能,令智能化开关系统也广泛应用。
另外载波技术、用户电力技术的创新应用也将成为配电自动化市场未来发展的主体趋势。
2.2.3我国铁塔市场概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电力建设,以缓解电力需求紧张的形势。
一方面国家对电力建设投入的增加,使得铁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塔加工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力铁塔在高压电力传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力市场,近年来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保持持续增长,但是我国电力供应仍长期趋于紧张状态。
究其原因,发电装机容量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电网建设滞后是其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电网结构薄弱、容量不足及老化等问题突出,加大输配电的投资是我国电力投资政策的重点。
铁塔作为输变电设备的核心部件无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铁塔制造”是指以铁、钢等金属为主要材料,制造用于发电、通信、运输和建筑装饰等领域产品的生产活动。
根据全国新增输电线路长度,2012年电力铁塔需求量将超过400万吨,到2015年电力铁塔需求量500万吨左右。
2010—2015年全国电力铁塔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
1、铁塔行业发展状况
(1)国内铁塔制造行业状况
目前国内铁塔制造企业生产规模较大,年产能在10万吨以上企业有10多家,分别是南京大吉铁塔有限公司、浙江盛达铁塔有限公司、鞍山铁塔有限公司、青岛武晓铁塔有限公司、江苏常熟铁塔有限公司、山东齐星铁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长安铁塔有限公司、吉林梨树铁塔有限公司等,成都铁塔有限公司、武汉铁塔有限公司、重庆广仁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等,它们都已达到或接近铁塔国际制造先进水平,具备大型铁塔的制造能力,满足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要求。
目前,中国铁塔部分制造企业在技术上发展很快,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加热镀锌工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防腐技术等,铁塔设计也实现了CAD设计和方案优化。
其中南京大吉铁塔有限公司在产业规模上已经是亚洲第一,2006年产能规模达到20万吨。
2007年,中国所有铁塔制造企业生产铁塔总量大约340万吨左右,其中输电塔300万吨左右,通讯塔40万吨左右。
(2)国外铁塔制造行业发展状况
铁塔行业需要大型设备支撑,如大型热浸锌镀池(一般在12米以上)、大型折弯机(1200吨液压折弯压力)、大型数控冲床和钻床等,目前在一般发展中国家还不很普及,也是说,没有大型桁架塔和杆塔的加工能力。
而发达国家又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和其它加工成本的增加,铁塔产业从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前国外铁塔行业主要集中在印度、土耳其、埃及和西班牙等国。
目前由于国内通讯市场和电力市场发展很快,印度铁塔生产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其铁塔类产品国内价格高于从中国采购成本,因此正在转向中国采购铁塔类产品。
就整个铁塔产业规模来说,全印度尚没有年产10万吨以上的制造厂家。
就生产加工工艺而言,印度铁塔制造行业还没有像中国的同行这样几乎全部使用了数控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工艺,生产制造设备仍相对落后,手工加工仍占主要生产过程的50%以上。
因此,整个印度铁塔制造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
如印度主要铁塔制造商ASTER的06年产量刚达到了6万吨,而GIPL的年量2006年度仅达到了3.6万吨。
2007年印度从中国采购通讯塔达6万余吨。
土耳其和西班牙生产的铁塔类产品主要供应欧美和非洲市场。
产品质量和设计优于中国同类产品,铁塔制造所使用的钢材材质也高于中国国产钢材,比如在屈服点上,德国、日本和美国的钢材都略高于同类中国国产钢材,因此价格也远高于中国和印度同类产品,但制造规模都不很大,比如西班牙较大的赫拉捷斯铁塔有限公司2006年产量才达到4万吨。
2、铁塔的技术特点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发布的《输电线路铁塔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划分为输电线路铁塔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设备 工程机械 零部件 制造 项目 可行性 论证 报告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