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7736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67.28KB
文言文断句教案Word格式.docx
《文言文断句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自《苏轼文集·
诗论》)
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
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
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
“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
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二)实词标志
1.对话中的标志动词:
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3]
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
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故”是句首虚词。
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2.一般动词作标志
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
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应用体验4]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选自《论语》)
文段属于对话,除了两个“曰”帮助断句,“曰”后的内容,只有通过抓谓语动词的方式来断句。
子贡说的话中,有动词“有、韫、藏、求、沽”,这些动词的主语均为“我”,意思说:
我有一美玉,我是把它藏在匣中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呢?
据此可断句。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3.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官名等常常用来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这些词语,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应用体验5]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留侯世家》)
时间:
汉六年正月。
历史人物:
良=张良=子房,高帝,萧何。
官职:
三万户,侯。
历史地名:
下邳,留。
这段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三)修辞标志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应用体验6]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
襄公十五年》)
①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②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文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应用体验7]
请用斜线(/)给下面两段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辞闳辨”是对偶句;
“浩如江河之停蓄”“烂如日星之光辉”“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
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了。
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3.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
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4.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由于不能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往往会造成标点上的错误。
如: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
(《列子·
汤问》)
如果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
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就不对。
这里第一个标点就错了。
为什么会错呢?
因为不懂得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于秦青”)常常放在动词谓语(“讴”)之后。
应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另外,也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何;
奈……何;
若……何;
得无……乎;
不亦……乎;
无乃……乎;
况……乎;
何以……为;
与其……孰若……;
以……为……)。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准确更便捷地断句。
[应用体验8]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因不明文言断句4大误区而失分
一、词语不清,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
(《左传》)
错误断句因不明“与”的意义。
一个词除有其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
例句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
“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
因此,应该这样标点: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
(让他吃完,又给他准备了一箪粮食和肉,放在口袋中送给他。
)
二、结构不明,不辨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是后一句的主语。
例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
“日再食”是一个省略句,其主语应该是“余、吾”之类人称代词,“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描述作者求学过程的艰辛。
“寓逆旅主人”即“寓(于)逆旅主人”。
应该这样标点: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馆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可口的食物享用。
(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是动词“观”的状语,这样断句,语意就被割裂了。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代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会有收获,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探索、思考得很深刻。
三、识记不牢,不晓句式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 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也?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何不去之?
”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柳河东集》)
文中的“绝湘水”“中济”是两个具有顺承关系的短句,由于不明句式,标成“绝湘水中”,语意大有不同。
“不应”“摇其首”也是两个顺承关系的短句,“不应摇其首”,则标成了一个否定句。
两个语句应该这样标点:
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能寻常。
(一天,江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坐小船渡湘江,行到湘江中间,小船被大水冲毁,其中一人尽力游泳,也游不了多远。
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不答应,摇摇头,一会,更加体乏无力。
四、知识欠缺,不知名物制度
例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
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
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应用体验]
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C C项,因不明“为……所……”表示的被动句式而出现断句错误,文段最后应该这样断句: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
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
3.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处断句。
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卒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噫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甚矣名士不可为而名士游戏之小术,尤不可不慎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卒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噫/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甚矣/名士不可为/而名士游戏之小术
课堂对点练习
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赞成上意。
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 寇忠愍:
寇准,谥号忠愍。
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参考译文:
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想亲临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同皇上的想法。
皇上乘坐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就纷纷涌出,到了城下,人们情绪慌乱,喧闹不止。
皇上派人暗中察看寇准在做什么,而他正在中书酣睡,鼾声如雷。
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谢安。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5分)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
翁诺之。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去竟不与资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访之果然。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去/竟不与资/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访之果然。
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借贷资金。
一天外出,有一个少年跟随在富翁的马后,问他,也是向富翁借做生意的本钱的。
富翁答应了。
少年到了富翁家里,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就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
富翁拒绝了他的请求,最终没有借给他钱。
有人问富翁为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
“这个人肯定喜好赌博,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练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
”查访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
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
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4.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宋国有一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去把它拔高,他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家里人说:
“今天累极了!
我帮助禾苗生长了。
”他儿子跑去看,禾苗已经枯槁了。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
“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
”又俯而泣。
晏子曰:
“乐哉!
今日婴之游也。
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处为必断句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玩,向北望着齐国,感叹道:
“多美的国家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假使自古以来没有死亡,那么我还离开这儿去哪里呢?
”说着便低头哭泣,泪水沾湿了衣襟。
国子、高子说:
“是啊,我们依仗君王您的恩赐,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乘的是驽马柴车,尚且还不想死,何况是君王您呢?
”(景公听了)又低头哭泣。
晏子说:
“可笑啊!
晏婴今日游玩,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两位谄媚之臣。
倘若自古以来没有死亡,那么太公今天还活着,我们的君王当今可能正披着蓑笠站在田间地头,考虑的只有眼前的事,哪有工夫念及死啊!
6.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超过6处)(3分)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有删改)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子贡说:
“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
“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
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第6讲
文言文分析综合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
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文言文分析综合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
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分析概括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筛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
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句子。
一、明确设问方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于)……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映)……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二、把握命题特点
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
下面就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筛选主体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筛选特征
一个特点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两个特点
(分别表现)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一个特点
表现方式
全部表现
选项有一句或多句不能表现
直接表现
混入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便为不妥
作者评述
他人评述或自述便是陷阱
筛选角度
能表现
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
不能表现
能表现的就要排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
“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
“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
”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
“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苏涣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②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③及公往,遂直其冤 ④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⑤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⑥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题流程]
(1)审题干,明确思维方向
本题的筛选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断句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