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政治教学大纲共120学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71281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74KB
预科政治教学大纲共120学时文档格式.docx
《预科政治教学大纲共120学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科政治教学大纲共120学时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十三大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经受国际、国内严峻形势考验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0学时)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当今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3、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基本原理而形成的。
因此说,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二节“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1年“七一讲话”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2002年中共16大上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二、“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个代表”思想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章中国与WTO(10学时)
第一节WTO简介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与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于1995年1月1日成立的。
截至2000年12月31日,已有成员141个,目前,尚有包括中国和中国台湾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入世谈判。
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2、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
二、中国与世贸组织
2001年,中国完成所有加入WTO的谈判。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概念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性质
(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
2国民待遇原则
3市场准入原则
4透明度原则
五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第三节WTO的权利和义务
1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的主要影响有:
一、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二、使传统的贸易政策得到改观
三、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改变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入世过程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如不申请入世,这两个过程会更加漫长。
我国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
3中国在WTO中承担的义务
◆降低关税
◆对服务业的承诺
◆体制改革
◆遵守现行WTO协议
◆专门涉及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条款
第四章科教兴国战略(10学时)
第一节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一知识经济的科学内涵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提出: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并具有四大主要特征:
1、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2、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4、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
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
2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
第二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一、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三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科教兴国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第五章西部大开发战略(10学时)
第一节西部大开发的提出
一背景: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意义、方针及目标
1、西部大开发的地理范围:
包括:
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十二个省市区,国土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71.5%;
人口3.6亿(2001)占全国28.7%;
GDP总值20995亿元(2003),占全国的18%。
2、提出:
1999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3、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和巩固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
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4、方针及目标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5、重点任务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和总体规划,着力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第二节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一、政策措施的适用范围
二、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三、优先安排建设项目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五、加大金融信贷支持
六、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八、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九、实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
十、运用价格和收费机制进行调节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10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又称市场取向的经济,即资源配置上是由市场为导向的。
所以市场经济是指经济的运行方式。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存在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问题。
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规律,适用于一切国家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然性
①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②理论探索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了禁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
②企业经营自主化;
③政府调控间接化;
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特的特征: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比资本主义更加自觉有效。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的企业制度,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科 政治 教学大纲 120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