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小结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6953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61KB
秋季学期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小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秋季学期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小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小结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
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
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新课程究竟"
新"
在何处?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新课程"
的地方有很多,但做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最重要的三点是:
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
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把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设置在课程的目标里面,如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程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
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3、新课程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
改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二)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
格式化"
,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
参与者与指导者"
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
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
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三、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要想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
广大教师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种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应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为了尽快地转变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学区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
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四、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
其中章吉成老师的化学课,确实是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十二月上旬,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
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
3、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教学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4、由于对新课程实验的评价机制没有出台,课改实验教师心存顾忌,没能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课题研究小结
-----韩卫然
本学期课题研究按照学习、观摩、实践的思路进行,在走好这三步中,研究收到了一定实效。
下面将本学期个人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
学习“课堂中的探究学习”理论,提升研究理论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中就有“探究”一项,什么是探究?
如何去探究呢?
通过理论书籍学习,知道了探究学习是在课堂中,学生围绕学科性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思路、程序,收集、处理、解释和证明相互交流各自的解释、反思、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
在学习中,我还了解了探究的环节、过程与特点。
这些理论的学习,开阔了眼界,让我在课题组组织的教学展示课中,能用审视的眼光来评价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了研究的理论素养。
二、
观摩展示课,感受教与学方式变革。
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
本学期总课题组和本校子课题组为了引导研究方向,展示研究成果,纷纷开展了课堂观摩展示活动。
在活动中,让我们这些课题组成员看到了课堂新的气息,新的面貌,感受到了教与学方式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
以课堂为阵地,在实践中研究提升。
作为子课题研究成员,我利用担任一线教学的有利条件,有意识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理论,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课堂教学检验,课后分析反思,在实践中研究得到了提升,课堂有新变化。
,在探究中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在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探究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老师也在探究学习方式中感受到了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在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思路清晰,研究有序,收获不小。
下阶段要反思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研究成效。
二.加强协作,细化研究。
建立课题研究组,分工到人,每位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题中所承担的任务,在教学中自我把握,批判反思。
教研组内定期研讨、按时总结,及时汇报交流,注重资料的形成。
在准备阶段,我们把子课题分解成三个部分: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
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的特点。
各位组成员在认真学习理论及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
新的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应从教师转向学生,如: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
评价教师的出发点改变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
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很明显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生制定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要评价教师,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评价方法也应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
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个人自我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可以不顾及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评价会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不再适合用定量的方法。
许多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具有模糊性。
三.加强实践,及时总结。
及时总结经验,把在实践中有意或无意的做法及长期的实践经验重新组合,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律化。
部分成员的论文在相关比赛中获奖。
:
让尊重渗透教学,让尊重充盈师生心灵
课堂,作为实施课程教育的主阵地,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有了懂得尊重的意识,进而内化学会尊重,最终外化为善于尊重的言行,“尊重型课堂”将会给与师生课堂生活一个民主、和谐的新天地。
在我们的课题中主要有四个尊重的纬度,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与尊重社会。
下面我就从尊重课题给我的英语课堂所带来的转变谈谈个人的感想。
,老师当场指出后,后面的同学在对话时由于没有认真倾听仍会出现相同的错误表达,这样就往往导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累,需要一遍一遍地反复指出学生相同的错误,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效率。
后来当我接触了尊重这一课题后,我有了反思,发现如果要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保证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那么只有教书先育人,即培养“尊重型”的学生,使学生在尊重自己、伙伴、老师、知识以及规则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健康成长,让学生通过内因尊重体验的生成、养成、内化。
因此在课题的开始我就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认真倾听,而且在我的课堂中我也是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我给我的学生提出了四个心:
(1)要耐心: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伙伴发言,都要认真听,不乱插嘴,尤其是当别人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
(2)要细心:
听出发言要点;
能发现伙伴交流中的亮点(独特、创新的见解、完整清晰的表述、清晰的逻缉思维);
逐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能批判和发现问题、偏差和错误;
(3)要虚心: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的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4)要用心:
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也不能盲从,需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接受,提高他们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敢于认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超越文本、伙伴和教师。
。
通过这一系列的认真倾听、思考和评价,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尊重渗透教学,让尊重充盈师生心灵。
三、下阶段的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还有一个学期多一点的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学习有关的课题理论。
2、认真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案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育叙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开设实验课。
3、分析汇总,总结提升,课题组通过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数学情境创设与数学知识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的八位老师加入了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数学课题的实验活动中,并确立了我校的子课题《数学情境创设与数学知识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
课题组在进修学校和教育办的带领下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加大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推进教师教研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只务实、高效的课题研究小组,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为今后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又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学期里,课题组的老师着重加强了课题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
《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焕发数学课堂魅力》、《让数学情境走向“草根化”》、《情境创设≠情境的生活化、趣味化》、《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等。
业务学习实行定时、定点制度,每位实验老师都能认真做好读书学习笔记,讲求实效,落到实处。
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纪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另外,每位实验老师都能把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及教育故事向各级的教育信息网投稿,做到资源共享,使自己成为一名位反思型的教师。
3、把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
4月29日庄美雅老师在晋江市罗山福埔小学为晋江市小学数学“双优进校”活动作了一堂观摩课《购物策略》,参加本次活动的有:
晋江市进修学校蔡福山、林培育、王雯老师,罗山、新塘、灵源街道的数学老师及西园教育办王家勇主任和数学老师们。
课堂上老师巧妙的情境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获得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在交流反思、互动教研时,大家针对两位老师提供的这两节同课异构研讨课,围绕“如何创设和谐有效的数学情境”这个话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困惑。
最后,进修学校的三位老师围绕课题,结合两节课的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情境活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3月21日课题组王良荣老师提供了六年级的《条形统计图》一课,参加活动的由:
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西园教育办教研员吴玉婷、庄辉龙老师、西园教育办数学学科指导组成员、仕头小学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中,王老师以学生刚刚过完年收到的“压岁钱”为情境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压岁钱”的收入情况为例题来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步骤。
接着又以“压岁钱‘的花费情况统计进行巩固深化,并及时进行了理财意识的培养。
王老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知识形成过程。
在交流中,大家针对教学中“如何关注数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由进修学校林老师就课堂中“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以及“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结合具体案例和本课教学为大家展开了详细的讲解。
交流活动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满载而归,同时也使我校的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5月23日,我课题组举行了第二次的课题教学研讨活动,由丁明爱老师提供的《字母表示数》为例进行交流。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
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西园教育办教研员庄辉龙老师、西园教育办数学学科指导组成员及四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
在本课教学上丁老师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青蛙入手,以“青蛙”为主线,设计了“青蛙只数”、“青蛙与乌龟”、“青蛙吃害虫”、“青蛙的家”、“青蛙音乐会”这些生动活泼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学生对于学习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兴趣,并化为主动的学习原动力。
在“青蛙只数”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数青蛙数不完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在“青蛙与乌龟”中,通过青蛙与乌龟的年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用于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青蛙吃害虫”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
最后,通过“青蛙的家”和“青蛙音乐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对学过的新知来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和预算定律,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这样让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融入到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理解,并逐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二、课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该课题虽然研究实施了一个多学期,但是由于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坚持不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课题组成员都撰写了相关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初步总结了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的理论体系,记录了本课题在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的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围绕课题目标,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发展。
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并适时地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等多方位的发展。
1、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庄美雅老师教学的《什么是面积》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游戏情境:
男同学请先闭上眼睛,女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记住它的面积(有几个小方格)。
接着,女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把刚才那个长方形反过来,用较大的方格来画),记住它的面积有及格方格。
然后,男女同学各自汇报观察的结果,得出女同学看到的18个方格的长方形比男同学看到的6个方格的长方形大。
这时候,老师故做神秘的问:
“女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真的比男同学看到的大吗?
”再出示真相让学生发现:
两个图形原来是一样大的,也由此深刻体会到必须用统一的单位来计算图形的面积。
而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点燃了,那种认知上的冲突让他们迫切需要去探究新的知识。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2、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有用”的数学。
如康敏按老师教学的《中位数和众数》中,教师创设了模拟生活中“超市聘请员工”的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去找工作,最关心的是什么?
”接着出示超市副经理为了聘请员工,贴出了公告“本超市聘请员工的月薪平均1000元”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
这一情境的创设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如陈秀萍老师教学的《小小图书馆》中,教师将教材中枯燥的图书馆藏书的册数统计表改变成动态的活动情境:
在课的开始,教师创设了学生拍皮球比赛的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有意识的选了几位学生汇报了拍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由此,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个活动情境中学生感到数学既现实,又有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而在解决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又创设了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摆学具、拨计数器、动手计算等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在动手中思维,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产生了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
4、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如王秋霞老师教学的《百分数的认识》中,师首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
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
(课件出示小学生足球比赛情境图)。
踢足球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进一步播放: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球,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
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思维也一下被拨动了,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纷纷谈出了各自的看法。
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又进一步指导了学生分析出应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那就要看哪名队员罚球命中率高,即罚中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5、创设积极的合作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
如教学《购物策略》中,师出示了捷龙超市里面有大、中、小三种不同包装的果奶,要买全班所需的果奶(35人,每人准备250毫升的果奶)该怎么买呢?
是买大瓶的好呢,还是中瓶、小瓶的呢?
同学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学期 主体 建构 教学 模式 课题 研究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