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63273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24KB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
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
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
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
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
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
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
近三年来,共吸收40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苏州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
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
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
page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
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
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
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制定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
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
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的制度,每年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
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
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
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
无锡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
为了维护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7月专门作出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人大决定,政府执行。
杭州新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拆除违章建筑达137万平方米,拆违铺绿,改造了环沿西湖的环境,树立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
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思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培植和扶持,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21世纪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旅游业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旅游总收入达111亿元,又创新高。
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要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华东五市人大、旅游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座谈中,他们均对武汉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
原因之一,武汉市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必须首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
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城市国际化道路的必经阶段。
原因之
二,发展武汉大旅游与市委、市政府建设滨江、滨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三,市委、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发展武汉大旅游、大产业成为可能。
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
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
我市是一个有着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蕴;
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编钟、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汉阳兵工厂、张公堤、红楼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
同时,我市又是全国知名的滨江、滨湖特大中心城市,长江和汉水在市内交汇,泾渭分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观。
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楚文化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和个性,是我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
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市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
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市旅游业实际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点,如黄鹤楼、东湖、晴川阁、琴台等等,但是包装组合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
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点子”产业,要画龙点睛。
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
结合武汉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可探索在水文化、热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新”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
(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就武汉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
南京市为拓宽道路,曾准备砍掉市区几十年的树林,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由于社会的呼吁,南京市政府思量再
三,下令停止砍伐,保护了树林,保护与开发并进。
据有关部门测试,南京虽与武汉同为“火炉城市”,但因园林绿化覆盖率高,每年夏季气温降低了2—3℃。
大量的事实表明,城市规划应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
为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旅游规划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湖城市的整体性旅游规划、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要令行禁止,使城市的建设性破坏、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假古董”建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华东五市“创优”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作法
(一)政府主导抓“创优”华东五市从1995年起开始着手“创优”工作。
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
由于“创优”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创优”指导委员会把“创优”工作始终抓在手中。
各市认为“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大好契机,是拉动内需,加快大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五市市政府均提出一次“创优”一次成功的目标。
为此,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创优”动员大会,并且每年召开两次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抓“创优”、促“创优”、推“创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
(二)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创优”过程中,上海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倡导“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是上海人”的口号,充分展示上海市市民的精神风貌。
无锡市政府提出“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处处都是无锡形象”,深入人心。
南京市政府向全市一万多辆出租车驾驶员和1万多辆公交车司乘人员下发了“创优”宣传资料,并要求熟记“创优”内容、要求、标准,形成了“创优”宣传的声势和社会氛围。
并在新闻媒体上开办“创优”专版,专栏40余个,宣传“创优”,推动“创优”。
无锡市对全市所有寻呼机用户,2个月不间断地发出“创优”信息及要求。
五市在“创优”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创优”舆论氛围。
(三)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无锡市政府拨出专款资金5千万元,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绿色走廊”,做到一路一景,充分体现城市亮、绿、洁、美。
杭州市投入巨资对全市主干道及环西湖沿线道路拆违还绿。
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为主,软件为主”、“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的“创优”思路。
南京市1997年投入246亿元,搬迁了18家城市污染企业,同时,将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汉中路、湖南路等一批道路按“创优”标准建设成“城市景观路”,并全面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工程。
三年来,南京市对全市24个主要景点和城区主干道及公共场所的200座公厕按“创优”标准进行了改造和翻新。
(四)注重“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创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南京市、无锡市资料准备工作将近三年时间,仅各相关行业的附件资料就堆满了一房间;
上海市迎检冲刺阶段,突击“创优”资料,6台电脑、6台复印机,整整工作了两个月,与此同时,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创优”要求18大项,加总目录共计19本,单独成册,设计和制作十分精美、规范、完备详实的“创优”资料,给予检查组良好的直观印象。
(五)以检查促“创优”华东五市反复检查社会“创优”,成为他们推动全市“创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经验。
南京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兵分四路,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部门、薄弱领域重点检查,现场督办整改,每次确定重点对象60家;
无锡、苏州、杭州,甚至上海都是市主要领导亲自检查,现场督办整改,这种不间断、反复进行、直至达标为止的检查,确保了“创优”目标责任的彻底落实。
(六)迎检工作准备到位华东五市均成立了“迎检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市长任常务总指挥,市直委办局、区县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现场组、资料组、服务接待组等。
第一次与检查组见面,市四大家班子所有成员、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全体出动,热情迎接,博得了良好的印象分。
同时,公安、工商、交通、市容调动一切力量跟踪服务,排除意外。
分管副市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亲自为检查组调用资料。
出租车队对检查组随时应候服务,公安巡警便衣执勤,严密防范,各城市迎检准备十分充分。
四.关于我市“创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我市“创优”工作的优势
1.市委、市政府有“创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1996年我市召开了首次“创优”动员会,1999年11月再次召开了全市“创优”动员大会,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市委罗书记参加了会议,王守海市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明确要求一次“创优”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同时,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下达了“创优”目标分解责任。
经过全市上下近半年的努力,“创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旅游立法工作超前完成。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创优”工作,《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数易其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
1997年9月,《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在旅游立法上,我市比华东五市先行一步。
同时,市政府已制定《武汉“一日游”管理办法》,并颁布施行。
因此,在旅游立法上,我市已具备很好的基础。
(二)抓住“创优”机遇,提升城市功能“创优”工作涉及一个城市的形象、地位和品牌。
城市之争是综合实力之争,更是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之争。
我市作为华中特大城市,要树立应有的形象和地位,“创优”工作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创优”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创优”可以全面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建设。
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高全市各行业服务水平。
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可形成我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品味,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
(三)“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齐头并进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这一目标的大力推进,已经为“创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相互呼应,成为树立我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同时,“创优”工作又有力地推进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创优”工作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阶段,与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不谋而合。
“创优”涉及自然山水园林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利用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进程,因此,“创优”为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大力推进“创优”工作成为我市环境创新工程的必然。
(四)继续深化我市“创优”工作99年11月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区下达了“创优”目标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各单位按目标责任完成,公安、计委、交委、建委、公用、卫生、环卫、东湖局、质监局等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创优”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工作起色不大。
目前,“创优”验收已进入到倒计时阶段,10月份,我市将接受国家“创优”工作的验收,按照“创优”1000分标准,要达到900分以上的要求,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不仅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时间紧迫,仅靠旅游管理部门协调,是难以胜任的。
因此,需要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促“创优”。
1.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我市在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亮、洁、绿、美工程上实施了大手笔,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不断改善。
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仍是当前的一大课题,乱搭乱盖,马路经济,麻木占道经营,出租车宰客等影响城市形象的现象仍有发生,使我市旅游可进入性降低,需进一步进行根本治理,实施还路、还道、还绿措施。
加大“创优”宣传力度,营造“创优”浓厚的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各区“创优”广告宣传牌未完全到位,媒体宣传没有形成板块和阵势,市民对“创优”知之不多,必须集中新闻媒体优势,深入宣传“创优”目的、意义和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办法,加大宣传的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创优”、支持“创优”的良好局面。
3.加大“创优”工作的检查力度。
全市旅游行业正进行第二次“创优”规范达标检查整改。
但是对行业外部,市直各委办局区的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创优”责任制,没有具体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因此,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和参与“创优”工作的部门,进行深入检查,必要时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挂帅,现场督办。
4.加大“创优”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力度。
一些单位存在“创优”资料、建档归档工作没有开展的问题。
“创优”工作涉及文字方面的得分近800分,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十分关键,要投入大量力量,有专人专班,明确责任,全面收集整理各相关“创优”单位的资料,以形成全市完备齐全的“创优”资料库。
“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创城市品牌的大好契机,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我市大旅游产业格局,实现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的有效方式。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我市“创优”一定能一次验收成功。
在XX搜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东 创优 工作 旅游业 发展 考察报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