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62023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02KB
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Word文件下载.docx
《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替代效应。
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贸易时,在东道国进行市场导向型投资也可能会带来服务贸易方面新的需求。
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
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
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
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还有佛农,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
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佛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
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
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要根据母国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证检验
当我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再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会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两类国家分别进行研究。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某些产业的实际出口联系起来进行了实证研究。
如,伯格斯坦认为,在美国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中,那些对外直接投资程度较低的产业,其出口水平也较低;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出口规模也相应上升;
但是当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一定规模后,追加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就逐渐消失了。
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既是互补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其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竞争也将不断加剧,因而海外子公司的生产将逐渐替代美国的出口。
同时,学者们也有相反的发现,利普赛和威斯的研究表明: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美国的出口与美国海外子公司销售额都是高度正相关的,而且美国海外子公司的生产销售都部分替代了美国出口竞争伙伴中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出口。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除去个别的现象,较大规模的起步应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亚洲的印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是从那时起陆续向国外或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些成员的投资方式也从贷款转向间接投资,再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且由原来主要投资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逐步转向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世界级大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1997年,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仅有22家,平均营业收益率为%;
而2000年入围企业增加到33家,平均营业收益率提高到%,且高于“全球500强”%的平均收益率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对贸易的促进也有其特点。
首先,小规模和特殊商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
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生产,资本劳动比率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低许多,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更愿意接受劳动密集型高的项目投资。
即使是进行规模较大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母国的发展中国家也占据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同时,这种生产性投资也将给母国带来原料、设备的出口增加,因而具有很强的投资与贸易互补性。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侧重于扩大出口的市场销售战略。
无论是为保护原有的出口市场,或是开辟新的市场,还是避开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各种方式保障出口,在达到一定实力和经验积累后,逐步再向全球经营战略发展。
考察韩国的经济,其迅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出口把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紧密连接的结果,从而使国际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大,并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91年韩国全国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中,我们看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总的来讲与贸易联系较多,所占比重也较大。
如开拓市场与回避进口限制两项都与贸易紧密相连,其之和所占比重在韩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
当然,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开拓市场的动机比重最高,占到%,比其他动机的比重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这是为适应当地区域化经济和确保新产品市场的结果;
在拉丁美洲、大洋州地区,最高比重的动机为回避进口限制,占%,也比其他动机高出个百分点,这说明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此两个地区对贸易壁垒的突破动机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但具体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还有更进一步的动因分析。
如李宏格对韩国电器行业的研究。
电器是韩国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电器生产国。
李宏格指出,韩国电器行业在198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比1979年增长了85%,显示出韩国在该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于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了顶峰——尽管与韩国电器产品的出口相比其投资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1976-1992年间电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而1992年电器产品的出口额却高达161亿美元。
李宏格分析,韩国电器行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表现为维持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那么,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韩国本身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造成的压力,迫使电器行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寻求廉价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韩国扩大对欧美出口的同时,其电器产品也已成为反倾销的对象——这一点对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重新审视海外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积极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一国的对外贸易乃至国际贸易;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一,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运作方式。
三、中国海外投资发展与贸易的关系
为了论述的方便与国土概念上的准确,我们把以下涉及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称为“海外投资”。
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从1949年算起。
但因那个时期的海外分支机构都是一些贸易企业,规模又非常小,一般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大。
截至2001年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的企业就达6610家,中方海外投资总额已达亿美元,遍布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为准。
)。
1.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
中国海外投资在全球的区域分布正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但目前从投资的额度来看,集中化的表现还依然存在。
截至2001年底,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数量在全球主要6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见表1。
从基本格局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发达国家占%,加上中国港澳地区%的分布,大致呈现出各占1/3的态势,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分布。
具体的投资额度和比重见表1。
表1中国海外投资区域分布表
附图
资料来源:
根据外经贸部《对外经济贸易简要统计》整理。
通过以国家和地区分布的形式进一步对投资额排序,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海外投资分布的集中化:
即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使相邻国家和海外华侨聚集的国家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集中区域。
至于在拉美地区和非洲投资额分布得较高,一般为投资行业的原因所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2.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
中国海外投资是从贸易型企业起步的。
这些贸易型企业开始在海外做的商业性工作是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和客户联系服务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下,生产加工型企业有所增加。
但总的来看,服务贸易型的投资行业特点仍十分突出。
根据对外经贸部的统计,截至1999年,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在投资额度上仍占绝大多数;
生产加工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增加较快,但在投资额度上还处于较小规模;
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投资额度上比生产加工型企业还要大些。
详见表2。
表2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与投资额分布
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供的数据整理。
参见:
外经贸部发展司:
《中国的境外投资状况》,《国际贸易论坛》2000年第5期。
一般地,中国海外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多为服务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即非生产性项目。
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运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出口,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
在海外投资于研究开发型企业则是为了更有利地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大多为资源开发型和生产加工型,即非贸易性项目。
资源开发型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开采条件较好或储量、品位较高的石油、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产加工型投资,主要为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发挥中国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以占领当地的市场,同时带动相关材料、设备、零配件的出口。
因此,这也是生产加工型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亚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
1.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动因。
从外部条件上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进入生产、销售、采购的全球体系成为必然。
中国既然已经实行了“引进来”的改革开放,也必然要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上看,“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号召,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内在要求。
如前所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许多动因,具体而言,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如下五点:
寻求资源开发。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
在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其中,开发的重点放在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外能源投资,即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
此外,还有一般性资源的开发。
在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资源长期、有效和稳定的供应。
扩大出口贸易。
无论是从中国政府政策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材料、机器设备、零部件的出口,甚至带动服务业的出口,都是目前进行对外投资最多的动机。
在政府制定的有关海外投资政策中,着眼点基本上都是扩大出口,是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
综合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动机调查,扩大出口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开拓国外市场。
在中国国内需求不足以及同类企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的国外市场是企业利益驱动的内在动力所致,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这与理论上阐述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之一——寻求市场型是相同的。
规避贸易壁垒。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上讲,规避贸易壁垒或突破贸易壁垒都是寻求市场型的一种动机。
由于我国现已加入WTO,关税逐步下调后,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已成为扩大出口和占领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特别是近年来,出口配额限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利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可谓是突破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对特殊贸易限制的一个反应。
获取高新技术。
在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的一些航天、航空、电子、生物化学和机械业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少数中国企业还在国外投资建立了研究和开发机构,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学习、研发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当然,这种类型的投资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它将是最具潜力的海外投资。
2.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如前所述,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上,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即存在互补关系也不乏替代关系,即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有贸易替代效应。
具体到中国的实际,由于投资行业的特点和投资区域的不同,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要视具体的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而定。
首先,服务贸易型企业的投资,动机与目标非常明确,肯定是为扩大出口服务的,因此这类企业的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其次,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口的资源都是我国相对成本低或战略的需要,同时还能带动设备、制成品、技术和劳务的出口,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进口贸易增长,但从整体上看对我国出口贸易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
我们将对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做一个具体分析。
机械行业。
机械行业中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组装,家用电器中的CKD、SCD等,由于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要使用国内的零部件,在初期设备投资之后,后续的零部件就成为组装生产的必备条件。
因此,从总体上看,机械行业在海外投资对我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是持续且长期的。
特别是大型家用电器,这是典型的加工组装型产品,根据外经贸部的有关统计,家电行业投资带动出口的系数比其他产品高达20-30倍。
金城集团的案例也显示,摩托车产品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后,大幅度地带动了该集团的出口:
1997年海外销售收入250万美元,带动出口近150万美元;
1998年海外销售收入近600万美元,带动出口达400万美元。
实证分析表明,机械行业由于技术与原材料、散件的高度结合,海外投资就可带来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
轻工行业。
严格地讲,轻工行业中也有属于机械行业的产品,区分出来的主要是体积较小的机械产品如自行车以及其他轻工产品。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出口运费没有体积较大的机械产品高,与海外加工的生产成本比,在国内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这类产品的海外投资与出口很可能出现替代关系。
也就是说,在国内生产此类产品后出口更经济,就很少会有企业再到海外投资生产;
即使在海外投资并形成规模生产,对国家的出口带动作用也不大。
纺织服装行业。
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主要是规避贸易壁垒,由于根据多种纤维协议,在投资国的出口配额已经用尽时,如果东道国尚有未使用的配额,投资国便可以使用。
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受欧美出口配额的限制非常严重,因此不少的纺织服装企业到海外投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突破配额的壁垒,在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也要视情况而定:
一次性投资建厂可以带动国内纺织机械的出口,但对出口贸易没有持续的带动作用;
使用国内材料多的,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面料的出口,但有原产地规定比例的国家对此也有一定的限制;
在有的国家可以享有免配额、免关税的优惠,则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或向第三国出口。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在海外的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扩大还是替代,兼而有之,目前尚未找到实证数据。
四、结论
1.综合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中的发展,以及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现状与特点,论述了中国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既存在互补又存在替代关系、中国的海外投资既有贸易创造效应又有贸易替代效应的理论。
有意义的是这些互补和替代关系,或称贸易创造和贸易替代效应,在不同的投资领域、投资行业、不同的投资区域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是有所差异的。
2.就中国政府的初衷来讲,进行海外投资是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为了带动出口的增长。
从目前看,只要是具有贸易创造效应的海外投资,政府都应该而且也会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3.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直接投资决不仅仅只与对外贸易有关,而以往政府有关海外投资政策的制定大多以扩大出口为基点,所以是与海外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而非与贸易有关的海外投资政策。
跳出我们思考的圈子,再一次强调海外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对建立中国的跨国公司、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都意义重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外 直接投资 贸易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