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峰中学校本作业运动的世界1普通用卷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53063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17.12KB
鹏峰中学校本作业运动的世界1普通用卷文档格式.docx
《鹏峰中学校本作业运动的世界1普通用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鹏峰中学校本作业运动的世界1普通用卷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
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
D.汽车的速度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7.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8.如图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9.
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关心的嘱咐小蚂蚁要抓稳了…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______(填“向前”或“向后”)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
“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问船夫能找到剑吗?
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如图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五、计算题()
12.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合多少km/h?
13.
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14.表为福州到福鼎站和谐号D6336次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路程
1
福州
始发站
06:
20
0km
2
霞浦
07:
23
24
155km
3
太姥山
39
40
189km
4
福鼎
50
终点站
208km
(1)请根据时刻表的内容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3.8km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以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为参照物,小孩和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孩是运动的;
只有当孩子相对于自己的座位位置或车厢位置不改变时,才符合妈妈对他的“别动”的要求,故C正确。
故选:
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
2.【答案】C
A、运动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
B、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故C正确;
D、由路程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概念及其公式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长短和时间长短无关。
可以将速度、电阻、密度、比热、热值对比记忆。
3.【答案】B
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
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是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
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是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
B。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
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估读一位。
4.【答案】D
因为炊烟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炊烟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1)甲车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车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
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
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
(2)如果乙车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房上炊烟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炊烟方向相反,如果乙车向右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左展。
所以,乙车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右飘动的情况。
D。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5.【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及应用和根据图象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难度一般。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初速度不为0,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
=
=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相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
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1)由v=
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0.25s=85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0.15s=51m;
(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
t′=△t-t1+t2=1.1s-0.25s+0.15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34m/s。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
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1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1秒。
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
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7.【答案】0.0280
1mm
长度的测量是从刻度尺的6.00cm开始量起,刻度尺上相邻的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1mm,即分度值是1mm,物体末端对应的为8.80cm,则物体长度是8.80cm-6.00cm=2.80cm=0.0280m。
故答案为:
0.0280;
1mm。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测量结果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物体末端刚好与刻度尺的某一刻线相对,估读值为零。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分度值的识别和读数,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8.【答案】32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校本 作业 运动 世界 普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