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及点评肖培东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146185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30KB
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及点评肖培东Word文档格式.docx
《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及点评肖培东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及点评肖培东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农妇看了却说,这是多好的猪饲料呀!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野花,同学们、诗人、画家和农妇却得到不同的答案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逻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许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预习了。
生:
可是……
可是什么?
那位同学有什么话请讲?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篇文章。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好。
能具体说说哪儿不好吗?
我读了一遍,我觉得这篇文章既没写动人的故事,也没写生动的人物,也没写优美的景物,只讲道理,比较枯燥。
其他同学的看法如何?
我也不喜欢,我觉得语言不生动、不优美,也没有感情。
要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得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确定一个标准好吗?
(学生讨论。
谁来说说怎样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
我们认为,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有两条标准:
一是文章的内容好,能让读者感情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
二是文章的表达好,结构安排恰倒好处,语言优美,能给读者写作上以帮助。
符合这两条标准的就是好文章,不符合的就不好。
二、把握内容
也就是说“文质兼美”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那好,今天就用你们的标准来衡量这篇文章到底好不好。
先从文章内容这个角度来衡量,你们已经准确地把握了文章内容了吗?
没有。
有的文章读一遍,同学们就可以知道它写了什么人,或者记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介绍了什么知识,可是这篇文章与前面几类文章都不一样,它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
你们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吗?
我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在书的旁边做批注,用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概括一段话的内容,有的段落内容少,就几段放在一起概括。
这样可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我喜欢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这样也可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好,就用你们的读书方法,帮助同学们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做批注或者划中心句的方法,提取文章各段关键信息。
例如:
第一段:
出示一道单选题(自己批注)
第二段:
B是正确答案(自己批注)
第三段:
由于看图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划中心句)
这样提取了各段关键信息以后,再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可以加一些过渡词句,就成了本文的“浓缩版”,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就容易把握了。
请同学们先提取每段关键信息,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分工合作。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好吗?
课文主要讲了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大家同意吗?
我不同意,课文还讲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这才是主要内容。
看来大家对本文的主要内容产生了分歧。
谁来把本文的“浓缩版”叙述一下?
我们来共同分析分析本文的主要讲什么。
课文先给出一道选择题,从不同角度看,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寻找事物的第二个答案很重要的结论。
再讲要想寻找事物的第二个答案,就得靠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
有渊博的知识和会活用知识持之以恒地去尝试,举了两个例子证明这一点。
接着讲有创造力的人自认为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自认为没有创造力,其实有创造力的人只不过留心细小的发现罢了。
最后,作者告诉读者,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三个关键点就是有创造性的人。
叙述得既简洁,又非常完整,很好。
同学们根据这位同学的叙述,分析一下本文主要告诉读者什么?
应该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做到:
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一个答案,去运用知识;
有了小灵感,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
理由?
课文先给出一道选择题,只是引出创造性思维,再层层论述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具备创造性思维三要素的人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同学们都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他说得的确很好,看文章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找到关键,抓住要点,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从本文内容来看,本文能不能算好文章?
是好文章,因为本文告诉读者,“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点对同学们都很重要。
是呀,在21世纪创造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本文给我们以启迪,所以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好文章。
以前,我认为只有科学家才能搞发明创造,读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也具有创造力,我也能搞发明创造,我深受启发。
所以,这是一篇好文章。
三、分析写法
好文章不仅内容好,其表达也要好。
再从表达方面来看,这篇文章是不是好文章?
请同学们仔细找找,本文写作表达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突出优点。
可以从用词、修辞、过渡、开头、结尾、全文结构等等方面考虑。
(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交流。
找到的同学给大家说说好吗?
我从用词的角度说说。
我认为本文成语运用得恰当,例如: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自言自语、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等等,使得文章言简意丰,语言典雅,有文化气息。
翻译外国作品,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么多成语,译者真了不起,文化底蕴深厚。
我认为文中多处使用设问句很好。
像“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这些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突出了下面的内容。
这位同学是从设问句的角度讲的,很好。
我很喜欢文章的开头。
作者先给出一道画有四幅图的选择题,引人注意;
又讲“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就更加吸引读者了。
这样的开头新颖独特,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文章讲究“凤头”,“凤头”可以先声夺人,由本文看来,的确如此。
由“凤头”我想到写文章还讲究“猪肚”和“豹尾”,我认为这篇课文的结尾就是“豹尾”。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表明作者观点,重申创造性思维的三个要素,告诉读者“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引人深思,给人鼓舞。
你的知识面真广呀,希望你以后写文章也要注意给文章安个“豹尾”。
本文过渡也好,有用过渡词过渡的,例如第三段用“不过”引出下文;
有用过渡句的,例如第七段开头“对此我完全赞同”,第十三段“由此看来”;
而第五段和第十段就是过渡段。
这使得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是呀,我们平时写文章也要注意过渡。
课文结构也好。
先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很重要。
再讲寻求第二种答案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要因素有:
渊博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接着讲有创造力的人自以为有创造力,并关注自己的细小想法。
最后总结,人人都有创造力。
层层推进,结构严谨。
这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结构,易于读者接受。
由此看来,这篇文章表达也很好,应该算作一篇好文章了吧?
是的。
四、学习新知
现在老师讲一点文体知识。
象这样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内容既不写人记事,也不写景状物,也不介绍事物的特点或原理,而是表达作者对某事物的看法或见解,这样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作者要表达的看法或见解就是论点,有时候作者为了把自己的论点论述得更加透彻,更加有说服力,常常把自己的论点分成几部分分别论述,总论点就叫做中心论点,分别论述的论点叫做分论点。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常见的论据有作者举的例子和讲的道理。
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有哪些分论点?
论据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个分论点,论据就是那道四个答案都正确的选择题。
还有一个分论点,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论据有两个,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议论文就是用论据论证论点是正确的。
最后一段三个关键点都可以看成一个分论点,你能列举一两个事例证明它是正确的吗?
我来证明有创造力的人“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瓦特看见开水把水壶的壶盖顶起来了,他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和研究,终于改良了蒸气机。
我再补充一个例子,牛顿看见熟透的苹果落下来了,他想苹果为什么不落向天空呢?
他抓住这个细小的想法,认真研究,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五、课堂总结
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国实业家逻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好吗?
现在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我还知道了判断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议论文的知识。
说得很好,很全面。
语文能够给人们以智慧,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学好语文,增长智慧。
下课!
评课:
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评课者:
肖培东
黄厚江老师把本色语文的内涵概括为两句话:
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吴如厂老师的课也是本色的,改用黄老师的话说,是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一、爱,需要语文的理由。
正如,课堂伊始,那位同学所说的“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实不是一篇受学生欢迎的文章,事实上,作为教师,好多也不太喜欢教学此课。
这篇美国实业家逻迦费因格写的文章,虽说是一篇议论文,但在论述上是比较复杂的,论点、分论点的理解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实在有点难度。
再加上议论文本身的特点,“既没写动人的故事,也没写生动的人物,也没写优美的景物,只讲道理,比较枯燥”,学生说不喜欢也有他们的理由。
但教师知道,这是标准的问题,是学生还没有理解课文的问题。
所以,教师就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制定了两条标准,归结为“文质兼美”,这两条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它紧扣的是“语文”二字,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于是整个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了,先是“把握内容”,通过梳理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一致认为,作者阐述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观点很重要,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分析写法”,学生从“用词、修辞、过渡、开头、结尾、全文结构等等方面”读出了文章语言形式的美,并爱上了这种美;
最后教师又引入“学习新知”,从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三个方面进一步清晰文章的论述之美,让学生爱上课文。
可以说,吴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就是在语文的标准之下,带领学生寻找语文的理由,由“不喜欢”走向“喜欢”,用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
让学生爱上课文的理由可以很多,但吴老师选择的是语文的理由,这是对语文本体的坚守,是对语文课堂的坚守!
二、爱,要用语文的方式。
用怎样的方式寻找“语文的理由”?
答案是语文的方式。
在“把握内容”这个环节,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大谈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把语文课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用语 方式 学生 爱上 语文 事物 正确答案 不止 一个 教学 实录 点评 肖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