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40481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32KB
小学品德与生活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品德与生活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都力图从儿童的生活情景出发,课程营造的世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课程文化力求成为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
课程的实施不仅要促进儿童发展,而且要使它成为对儿童有乐趣的生活。
(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1、积极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2、尊重儿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导向。
积极引导的必要。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接受教育引导的需要。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里,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
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既不是传统教育的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中立、道德相对主义,是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
(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
1、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
在生活中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
2、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1)重视儿童的经验与体验
(2)既学做人,又学知识学做事;
在学知识、学做事中学做人;
在学做人的关照下,学知识学做事。
(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1、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
(1)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是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的。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
2、自主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3、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和传授性教学。
二、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思路
(一)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应当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追求
2、学校教育应当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3、学校教育应当保护和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活力
4、参与是儿童的权利
5、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6、低年级教育应与学前阶段相互衔接,构筑儿童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7、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并适应儿童能力的多样性
8、儿童的生活本身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思路
三条轴线是:
儿童自身、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
4、智慧地、有创意地生活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4.、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
儿童社会生活
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
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
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题):
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2、“两个支柱”,终身教育、全人经验。
3、“一个杠杆”,现代信息技术。
4、新教材的追求
整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均衡性;
淡化学科体系;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发挥作用;
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强调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能力比概念本身重要;
强调实践性(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综合性和弹性(选择性和教材的非专业化);
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
强调时代性。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3、丰富拓展教学过程
4、灵活充实教学内容
五、在不断追问中提升教学的境界
追问一:
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1、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对应的现实世界(航标与旋涡。
生活的简单罗列。
忘记了教学目标而盲目回归,最终失去生活跑题找朋友)
生活的锤炼与提升(如何看待城乡教育差异交通事故)
2、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现实的、具体的;
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
教学应当同时关注这两个层面。
教学要帮助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过。
回归可能的生活。
(社会提倡的层面与社会允许的层面)
追问二、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
学生需要安全、和谐、愉快、健康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应当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既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生命过程)
以为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就是教学的高效益(是否真的高效率?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点的计量标准可比广度知识点除以课时单位时间,一节课不要太多。
教学要有等待。
学生生理、心理的能量守恒。
)教学的表演化问题教学中评价表扬的异化。
此类问题的产生与评课导向有关。
追问三: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教师需要处理课堂小麻烦小纠纷突法危机的技巧
追问四:
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适宜、适当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教学中必须反复追问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重视仅仅追求教学形式的负面影响。
追问五:
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作业是学生延伸性的学习活动
对本课程作业的功能的认识(学科特点体验性、实践性)
本课程的“高水平作业”:
调查采访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分析性作业、综合作业、养成性作业。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习资料
(二)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一、备课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主要有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3.要诊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本课程的追求。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努力体现以上的课程特点和基本理念,备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的准备过程,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备课工作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
备课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两项内容。
(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制定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班级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学校的传统和特点,包括校园文化特点等。
分析本年级(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情况,了解学生的在课程要求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做到知情、知心,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期教学要求。
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课标》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本学期学科教学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3.确定教学内容。
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写出单元和课的教学时数,确定好教学进度。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教学计划要在教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制定,经教研组协商形成。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按课时备课,写好教案(包括配合学科教学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
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题;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设计方案;
(5)板书设计;
(6)课后延伸活动设计方案等。
具体要求如下:
1.钻研教材。
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对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课标》的要求,紧扣本课教学主题词,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要求: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做到:
第一,依据“课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第二,结合教材。
结合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内容具体确定教学目标,要结合教材中每课的关键词,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体现学情。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确定目标。
第四,陈述科学。
教学目标陈述要具体、恰当,尽量运用行为动词进行正确地陈述。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抓准。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型,设计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1)科学利用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的“提示内容”、“实践园”、“辨析角”、“故事屋”以及“体验园”等栏目内容。
充分发挥好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和。
(2)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从各种渠道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创设活动情境。
努力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具体、明确的活动情境问题。
活动情境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和体验。
(4)优化活动环节。
教师、学生活动的目的要明确。
活动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道德教育要深入学生心灵世界。
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提高,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5)提倡写过程式教案。
教学过程书写一般要包括:
情境、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3.设计板书和作业。
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
板书设计和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科学性:
板书内容正确、布局合理、具有美感;
整体性:
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内容完整简明、凝练,是教案的缩影;
条理性:
层次分明,要点醒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看。
板书提倡创新。
4.及时书写教学反思。
教案应留有适当空白,供记录教学情况和课后反思,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反思字数不限。
5.提倡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进行单元备课,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品德 生活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