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19013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96KB
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2.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3.灭菌物品的监测;
4.内镜消毒及灭菌效果的监测;
5.消毒剂及灭菌剂的监测;
6.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7.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8.血液透析系统的监测;
9.洁净手术室空气的监测。
二、监测单的填写:
1.空气监测:
采样地点、样品名称(空气)、采样时间、采样人,检验项目:
细菌总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2.物表监测:
采样地点、物表名称(注明所采物品的名称和部位)、采样人、采样时间、检验项目:
细菌总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手监测:
采样地点、被监测人姓名、采样人、采样时间、检验项目:
4.其他物品的监测:
采样地点、样品名称、检验项目、采样人、采样时间等。
.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监测科室:
手术室、产房、烧伤病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等。
2.监测频次:
每月进行。
3.采样
⑴采样时间:
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
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2
⑶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
处;
室内面积>30m,设4角及中央共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图1
图2
室内面积≤30m布点图
室内面积>30m的布点图
4.注意事项
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5.结果计算及报告
⑴结果计算:
空气菌落总数(
cfu/m3)=
50000
N
AT
式中:
A——平板面积,cm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9cm直径的平皿计算常数为:
3
×
N=157
cfu/m)=
63.65
N=157.23N
⑵监测结果的判定及结果报告格式(见表
1)
表1
空气监测的结果报告
样品
检验结果
标
准
编号
采样地点
细菌总数
名称
致病菌
(cfu/m3)
(cfu/m3)
001
空气
手术室
157
未检出
Ⅰ类环境:
≤10
不得检出
002
产房
<
1
Ⅱ类环境:
≤200
Ⅲ类环境:
≤500
注:
致病菌指: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⑶注意事项
检测结果为“0”时:
细菌菌落总数应报告为<1cfu/m。
1.监测重点科室: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
2.1.监测频次
⑴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
⑵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手卫生或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3.2.手消毒效果的监测
⑴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⑵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
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⑶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
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⑷结果判定及报告
①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302
采样液的稀释倍数为10
1.2cfu/cm报1cfu/cm,1.5cfu/cm报2cfu/cm。
手细菌菌落总数(
cfu/cm2)=10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0.1667
30
②判定标准及报告格式:
一般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Ⅰ类、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手不得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母婴同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溶血性
链球菌。
结果报告及判定标准见表2。
表2手卫生的结果报告及判定标准
标准
样品名称
(cfu/cm2)
(cfu/cm2)
004
手(张三)
口腔科
15
卫生手消毒≤10
外科手消毒≤5
检测结果为“0”或细菌菌落总数不足“1”时:
应报告为<1cfu/cm2;
当细菌菌落总数
有小数时,按四舍五入计数。
如⑸注意事项:
①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不需要加中和剂;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加入0.1%硫代硫酸钠;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
◆醛类消毒剂,需加入0.3%甘氨酸;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加入3%(W/V)吐温。
②洗手后不要接触未消毒的物品。
③用消毒巾擦干,或控干手上的水分。
4.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⑴物体表面的采样:
用5cm×
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
≥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⑵注意事项
①被采样本表面积<
100cm取全部表面;
被采样本表面积≥
22
100cm,取100cm。
②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采样,尽量准确估算实际面积。
③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国家现无评价标准,可估计面积计算菌落总数,参照一般物表的标准进行评价)。
④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⑶结果判定及报告
①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采样液的稀释倍数为10;
物体表面面积≥
100cm的物表,按照100cm计算。
一般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
、新生
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结果报告及判定标准见表
3。
表3
物体表面的结果报告及判定标准
(cfu/cm)
003
治疗台面
Ⅰ类环境≤5
Ⅱ类环境≤5
Ⅲ类环境≤10
Ⅳ类环境≤15
检测结果为“0”或细菌菌落总数不足“
1”时:
如1.2cfu/cm
报1cfu/cm,1.5cfu/cm报
2cfu/cm。
(三)灭菌物品的监测
1.1.灭菌物品不做常规监测,如怀疑医院感染与灭菌物品有关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监测。
2.2.采样:
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用无菌操作打开器械包(敷料包),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手术钳、镊子等医疗器械(手术敷料),将棉拭子投入10ml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
⑶检验方法:
吸取被检样液1.0mL接种15mL需—厌氧培养管(共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接种量为1ml/管,30℃-35℃培养5天。
再取1.0mL接种15mL霉菌培养管(共4管,其中1
管作阳性对照)25℃培养7天。
⑷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在24h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
,如需-
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
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法复试
-
2次,
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判为灭菌不合格。
⑸注意事项:
①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则不得超过24h。
②灭菌物品采样,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③无菌检验应该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采样,对单向流向空气区域及
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4.检测结果判定及报告可参考以下格式
表4敷料包、器械包的监测报告
需—厌氧菌
霉菌
005
敷料包
百级手术间
无菌生长
006
器械包
百级净化台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监测时间
⑴消毒后内镜:
每季度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感染 标准 操作规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