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94413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8KB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无运动才艺方面的表现。
3、
(1)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
(2)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完形。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创造性思维是舍弃一些逻辑的、理性的思维,重视潜意识的作用。
(4)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性不仅是思维过程,而且与个性相关。
4、
(1)全面关注。
(2)并行处理。
(3)过渡环节的高效。
(4)让每个幼儿参与进来。
(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5、
(1)整体性评价。
(2)多元评价。
(3)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4)个别化评价。
(5)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1、
(1)全语言的概念来自于有关读写萌发的研究。
全语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地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
这些片段不能拼凑成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言。
因此语言学习必须是整体是,很难划分维语言内容或语言技巧。
(2)全语言教学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它是综合各相关领域多年研究成果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观。
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是全面性的,不是一星期安排几天的语言教育活动,或者一天中某一时段进行的。
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融入幼儿每日生活中。
不管是每天进行的课程教学,幼儿园每天例行的活动、或者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都要求以全语言的理念进行。
全语言教学观对阅读准备的观点也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法。
它是以理解取向来诠释幼儿的阅读准备,学习活动强调帮助幼儿与故事内容互动,进而理解语言的沟通功能,而不是语言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3)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第一、全语言教学的课程应该跟随幼儿,而不是让幼儿来跟随课程。
它是以幼儿为主导的课程规划,强调支持促进各发展阶段幼儿潜能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担任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幼儿尽情地“画”字、用涂鸦来表现他的想法,分享他的个人经验,或者阅读喜欢的图书。
第二、全语言课堂里的教师鼓励幼儿与他人互动交谈,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师提供丰富多变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
教师鼓励幼儿寻求多元的表达方式,例如他们可以用说的、演的、唱的、画的、写的,甚至可以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个人的经验。
(4)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全语言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将每一位幼儿看作主动的学习者,相信他们都能、也都愿意学习。
这种态度也促使教师在规划课程与学习活动时,处处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依据。
对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然错误,也能以包容的态度处理,让每一位幼儿勇于尝试与表达。
因此,全语言教师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常常采用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形。
评价的方式也不宜采用技巧取向的纸笔测验,而应以听说读写多元呈现方式,来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
2、
(1)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观点。
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2)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包括三个条件:
学习者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经验;
学习者必须主动使其发生相互作用。
(3)根据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采用接受学习,同时也是意义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
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
大量运用例证;
运用演绎方法;
逐步深化。
1、简述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策略。
2、简述幼儿园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3、简述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4、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5、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举例说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试举例说明使用工具对婴幼儿学习的价值。
1、
(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2、
(1)各区的最佳配置:
注意动静区分开。
(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问题。
(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理问题。
3、
(1)为幼儿提供反馈的信息,促进学习。
(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学习问题,改善教学。
(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4、
(1)范围不同。
(2)情感关系。
(3)适度理性。
(4)目的性。
(5)公平性。
5、
(1)什么样的学习者。
(2)学习方式。
(3)学习的条件。
(4)学习的环境。
(5)学习的个体差异。
1、
(1)建构主义认为世界并非是完全客观存在的,每个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有差异的,知识是每个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而不断生成的,它不是独立于儿童而客观存在的,“与其说知识是累积而成的事实,倒不如说它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2)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指用于建筑行业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内化所学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3)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的观点。
通过设立支架,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儿童缩小或消除差距。
支架式教学肯定了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原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
而为了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逐渐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问题和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便成为有效的支架。
(4)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第二、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第三、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
第四、写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第五、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2、
(1)工具是婴儿实现他们所期望行为的重要中介。
婴儿常用的工具有哭喊,手的动作,养育者,或是某一物体。
通过使用工具,婴儿学会借助工具拓展自己的力量。
(2)婴儿使用工具一般经历:
将自己身体作为工具;
将养育者作为工具;
将物体作为工具等几个阶段。
(3)从发展心理学来看,随着婴儿不断的成长,他们的活动空间不断拓展,需要借助更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工具则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4)工具的使用,可以探索自身,开发认知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1、简述适宜性教学及其主要方式。
2、简述幼儿交往中学习的价值。
3、简述教师反思的几种主要形式。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维度和因素。
5、简述个别化教学方案及其具体策略。
1、举例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知识的看法。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1、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它们认为,适宜性包括两个方面:
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
目前适宜性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源利用模式
(2)补偿模式
(3)治疗模式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5)个别化教育方案
2、
(1)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2)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
(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
(4)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3、教师的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
之所以说教师是主动、自主而不是被动、消极发展的,是因为他能反思。
反思有几种主要的形式:
(1)回顾式反思
(2)慎思熟虑式反思
(3)行动中反思
(4)觉察式反思
此外,还有批判性反思等形式。
4、
(1)韦纳将个体归因氛围三个维度:
内外部来源;
稳定性和可控性。
(2)基于三个维度,可以氛围六个因素:
能力、努力、稳定性、身心状况、任务难度和运气。
5、
(1)个别化教育方案最早用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后逐渐在教育领域中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和适宜的教育方案。
(2)个别化教学过程需要线认知教学对象,之后进行教学,也就是先评价而后教学。
(3)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如诊断教学、直接教学、系统教学以及掌握学习等。
具体策略有以下三种:
第一、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
第二、提供多样性教材。
第三、调整教师的角色。
1、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
他们对知识的本质可归纳为:
第一、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摹写,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
第二、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第三、在建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
(2)建构主义将知识视为动态的、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儿童并非站在知识之外旁观它,他本身处在这一系统中,通过交往实践来把握它。
(3)知识的生成性还表现在,对个体而言,知识也是不断生成与百年的。
知识难有“绝对正确、客观和理性”的,因为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的交往实践活动,所以知识有不同的生成建构方式。
2、动机是用来解释幼儿发起和维持学习行为的重要力量。
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好奇、兴趣和诱因。
由于学习动机本身的特征和意义,在学习中,如何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具体来讲,有如下方法可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动机。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1、简述儿化语的特征。
2、简述档案评价中,建立档案的目的。
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教师职业特点。
4、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5、简述不同心理流派的学习观。
1、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罗杰斯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价值及其应用。
2、举例说明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
(1)音韵特征:
较强的音韵、较宽的音频范围,多样化和夸大的音调等。
(2)简化特征:
简单的言辞,较缓慢的速度,短语音间的较长停顿,较少用助动词等。
(3)丰富化特征:
较多用重复话语,即时的重复或经过短暂间隔后的重复。
(4)词汇特征:
把一些词汇以重叠音或相近音并列,以示亲昵。
(5)内容特征:
把运用的词语限制在婴儿涉及的主题方面。
2、
(1)作为教学手段。
(2)评价幼儿对于特定领域的学习。
(3)评价幼儿在各项活动和领域中的学习,或一段时间的学习。
(4)重点放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习惯上。
3、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与幼儿教师的“完整”教育观。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与教师的儿童民主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心理学 西南 大学 网络 教育 本科 学前教育 心理学 作业题 答案 完整版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