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综述资料下载.pdf
- 文档编号:16089515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PDF
- 页数:3
- 大小:92.22KB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资料下载.pdf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翻译综述资料下载.pdf(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认为,晚清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受动的萌发期;
五四时期是儿童文学的发轫期,儿童文学作为新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出现;
新中国八年,儿童文学进入了教育工具主义的时代;
新时期里儿童文学重新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
王泉根(2003)则对整个二十世纪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作了一番探讨。
他指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一次转型是在五四时期;
第二次转型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第三次转型则发生在新时期里。
陈子典(2005)则将儿童文学发展分成了古代(中国进入近代史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近代(从鸦片战争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现代(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至今)。
针对特定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情况的研究也不少。
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
清末和五四时期。
李丽(2005)认为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
伍荣华(2006)则认为从晚清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作品的同时,都曾留心于儿童教育,并译介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作出了贡献。
吴雪珍(2007)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指出清末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弓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2004)曾先后发表了三篇论文论述该时期的儿童文学的翻译,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与成长,与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四前后大批地译介儿童文学名著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奇绚丽的儿童文学天地,儿童乃至成人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品味审美怡悦自不必说,作家也从中获得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范型和艺术灵感产生的媒质。
尽管不同学者在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时间界定上有所差异,但他们对特定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和作用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1.晚清,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时,其目的在于吸收外国民主、进步的文化,用实例打破中国人传统的谬见,使中国步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只是作为“兴一国之民”的工具而已。
当时的翻译家们既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文体意识,也没有清醒的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意识。
2.五四时期,五四精神冲破了千年封建桎梏。
人们开始认儿童文学翻译综述寿敏霞(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
这与长久以来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一直出于处于边缘地位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作一描述性的综述,以期引起广大翻译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综述【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08)02-0131-03!
收稿日期2008-2-3作者简介寿敏霞(1983-)女,浙江杭州人,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翻译研究。
1312008年2第11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识到,儿童也是人。
大批有志之士,开始关注和研究儿童读者的需要,决心“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他们及时地翻译了许多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这种儿童本位的翻译观带动了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3.新时期,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儿童文学的译作也纷纷问世。
世界各地的优秀儿童作品不断地被介绍给中国小读者。
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译作呈多元化趋势,内容与形式也不断扩充。
向文学性和儿童性回归成为该时期的指导原则。
三、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方法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历史角度谈儿童文学翻译;
第二类是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
第三类是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技巧的探讨。
1.第一类研究从历史角度谈儿童文学翻译。
正如前面所述,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属于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分。
由于儿童文学翻译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催生、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它也被纳入儿童文学研究范围之中。
该类研究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儿童文学及其翻译发展总体进程的分析研究,涵盖了自儿童文学产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各个时期,如朱自强(2000)、王泉根(2003)陈子典(2005);
另一类研究则是针对某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的研究,如秦弓(2004)、李丽(2005)、伍荣华(2006)、吴雪珍(2007)。
2.第二类研究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家是儿童文学传播的媒质,他们的儿童观,翻译策略,个人性情、喜好等各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阐释。
而他们的译作又或多或少地会对整个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此类研究主要包括对周作人的研究,如杨英颖(2002)、杜传坤(2005)、刘冰(2005)、张道振(2006)等;
对鲁迅的研究,如毕玉珊(2001)、王金禾(2001)、罗莉芳(2004)、丛立(2005)等;
对茅盾的研究,如金燕玉(1986);
对叶君健的研究,如熊显长(2000)、叶念伦(2006);
对赵景深的研究,如李红叶(2005)。
3.第三类研究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技巧的探讨。
该类研究是从实践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所应遵循的准则。
近年来对该块领域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得到了学者的青睐,他们分别应用接受美学理论,目的论,语体文体学相关理论及对话理论等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探讨。
四、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方法不难看出国内针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的研究大都还是从历史角度或是具体的翻译技巧方面的讨论。
然而在西方,随着二十世纪70年代描写翻译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两支新生力量的涌现,翻译研究开始从传统研究范式的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转向以目的语为中心,并且侧重了对翻译外部因素的探索。
这两种理论在建立之后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而使突破传统译学的局限的种种努力取得了建设性的进展。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翻译系统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这两股新生力量的冲击,逐渐从原文走向了译语和译语文化,为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Klingberg(1974)提出了自己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些看法,他反对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所作的一些改动,如“现代化”(对原著中时间、地点的改变);
“纯净化”(删除原著中一些不适合儿童的情节);
儿童文学删节本。
虽然他的研究仍停留在“原著中心论”,但也从侧面反映儿童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支流逐渐得到了重视。
Reiss(2004)基于对文本分类的研究,将功能翻译观带入翻译领域,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从原文转向了译文。
她在特殊读者群这一章节中谈及了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看法。
随着“文化转向”的到来,国外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者纷纷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察。
如Zohar(1986)提出了对儿童文学翻译采取面向译语文化,进行系统描述性的研究。
她详述了译者可对译本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操纵:
对译文整体性的操纵;
对译文难易程度的操纵;
对意识和价值标准的操纵。
另一位学者Ritta(2000)深受Zohar系统理论和德国功能学派的影响,指出翻译离不开语境。
在不同的语境下,作家本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创作,译者同样也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翻译。
她同时指出,除了译者和儿童读者这对关系外,译者还应考虑其它因素,如出版商或赞助人。
她认为“翻译是有关准则和权力的问题。
”Tabbert(2003)总结了影响儿童文学翻译的四个因素:
儿童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设想;
文本中翻译难点;
将儿童文学看作文学系统一部分的多元系统理论;
作为受者的儿童。
五、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语与不足笔者检索到1997年至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文章共计80余篇,硕士论文30余篇。
由此可见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在过去的10年间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2000年之后发展尤为迅速。
30余篇硕士论文均写于2000年之后。
这些数据表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表现在研究文章数量的增长上,还表现在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翻译理论被广泛语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之中,除此之外,文学理论、哲学理论等其它学科的理论也被运用到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中去,如接受美学、对话论、文体语体学等。
尽管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一,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
笔者查阅了中国最为权威的翻译杂志中国翻译(19972008),只找到了两篇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文章。
不难看出,虽然针对儿童文学的翻译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儿童文学翻译作为翻译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认可。
其二,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忽视社会文化语境。
随着“文化转向”的到来,西方学者纷纷把儿童文学翻译也置于社会文化大语境之下进行研究,而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与儿童文学译介史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它的萌发与发轫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抛开史而光谈译很难说清楚问题。
参考文献:
1GideonToury.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132第11卷第2期2008年4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Vol.11,No.2Apr.2008学生在这两个诗节的评析中,尽管可以发现不足,例如意义上对第一节“things”的理解以及其他论述的不充分。
但是学生因为这一模式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主观的印象在依据各个文体层面分析之后看起来颇有说服力。
学生已经学会从宏观的角度进入微观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真正做到言之有理,这确实是一种进步。
这种进步不单是出现在诗歌翻译欣赏上,这一文体分析模式作为其中一种赏析方法,在其他文学体裁如小说、散文、戏剧翻译评析中都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没有理论支撑的论文不是一篇完美的论文,译作欣赏课里面没有系统的欣赏方法也不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文学 翻译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