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和改革思路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085907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37KB
教育发展和改革思路Word下载.docx
《教育发展和改革思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和改革思路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优质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力度,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2009年,全市已拥有省优质幼儿园167所、省实验小学137所、省示范初中114所、四星级普通高中11所、三星级普通高中17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
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在省优质、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和省重点职业学校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达69%,74%,85%,78%和93%,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105%,106%,89%和102%。
(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教育层次结构趋向合理。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全市教育总体层次结构重心呈明显的上移态势,高等、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层次结构比例按在校生计算由2005年的1:
:
,调整为1:
,教育层次结构更加适应全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各地根据适龄人口下降的趋势,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规划全覆盖的契机,继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
“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撤并小学93所,初中12所,普通高中15所,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和100%。
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校均覆盖人口分别提高到万人,万人和万人。
扬子津科教园和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全市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力,有效促进了高校与城市和产业结构的互动。
类型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市继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建省外生源基地,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均稳定在50%左右,2009年为%,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万人,目标实现度为%。
受生源迅速减少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增长较2008年减少了个百分点。
专业科类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中等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围绕全市“双重”、“三创”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06-2009年加工制造、商贸旅游类等社会需求旺盛的科类规模进一步增长。
加工制造类、商贸旅游类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分别达%和%。
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和维修、宾馆服务管理、烹饪等专业招生年均增长在5%以上。
(四)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围绕教学中心,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强化教研科研,实施精致管理,基础教育以“小学减负,初中减压,高中增效”为要求,职业教育以强技就业为导向,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本二上线人数达12777人,是2005年的倍,本二万人口上线率达,提高了个万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学科位次大幅前移,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态明显提升。
几年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工作网络、拓展就业基地,省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依旧保持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就业率继续稳定在98%以上。
(五)师资素质显着增强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通过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高学历教师比例提升显着,2009年,全市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比例达%和%,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21和25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和%,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达%,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比例为%,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分别为%和%。
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稳步提高,2009年达%,较200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通过内培、外引、激励等措施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较200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目标实现度为%,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的位置。
(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
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全面实施,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已基本达到合格学校建设要求。
围绕新农村建设,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
“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92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以实验、图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建设,使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条件上跃上一个新平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农村中小学优质资源建设力度明显加大,82%的新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分布比例由2005年的:
1调整为:
1,在省实验小学和省示范初中学习的农村学生比例也分别由2005年的%和%,提高至%、%。
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开设“网上同步课程”,使城乡40余万中小学生共享3000课时的网上优质教育资源;
创建“数字化校园”22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7所,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成效显着,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格局在逐步形成。
(七)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布局调整成效显着。
2009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由2005年的28所调整为现在的18所,实现了每县(市)都有一所在校生35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
高职院校集约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占地147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扬子津科教园建设已基本完成,入住学生近5万人,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全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达万人,年均增幅为%,总目标实现度达67%。
骨干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近几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在机电一体化、汽车、信息服务、“三把刀”等“十大”专业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装备了一批与现代化生产基本同步的先进设备,取得了教学、科研双丰收,共建成省级示范专业22个、市级示范专业47个,建成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4个、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8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4个,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
合作办学进程加快。
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市职业院校分别与市内外10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校企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订单培养的比例已达60%以上;
区域联合取得新进展,与江西、安徽、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甘肃等地职业学校成功实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每年有2000名左右的外地职业学校学生来扬求学、实习和就业;
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与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联合办学,互派教师、学生赴国外实习,构建起职业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的交流平台。
富民行动有新拓展。
深入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五项行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市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个,省级社区培训学院2个,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11个,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9个;
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向国外输送劳务1019人,联手培训万人,使万名农民成功走进工厂就业,并开展农业培训10万多人次;
有45%以上的乡镇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近百万农民开始和市民一样享受社区教育。
(八)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
通过深入推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深入开展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活力;
通过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工程”和“名校长工程”,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群体,省特级教师达67人,名校长达40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达962人、双师型教师达554人,目标实现度分别为67%、40%、%和%。
(九)素质教育实施迈出新步伐
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切实加强。
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明礼诚信教育等德育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校园行”系列活动,60万中小学生崇尚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促使德育成果转化为学习动力;
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
开齐上足艺体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启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特色学校创建有序推进,创建省级体育卫生工作优秀学校15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所,目标实现度分别为%,50%和15%;
艺体高考成效显着,2008年,全市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2386人,万人口上线率达,创历史最好水平,艺体特色高考,成为提升全市高考质量的新增长点。
(十)教育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减免学杂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收学杂费的普惠政策;
教育帮扶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各相关部门积极服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开展各种扶贫助教活动,全社会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形成了支持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
教育系统注重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教育质量、招生、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增强。
二、“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但与规划所确定的建立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一五”规划》力图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新的问题又开始产生,主要表现在:
(一)学前教育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园际之间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学前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体制不顺、队伍不稳影响整体办园质量。
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生均资源配置水平低。
2009年,全市生均用地面积达标的幼儿园为153所,占比为58%,生均建筑面积达标的幼儿园120所,占比为46%,二者均达标的幼儿园109所,占比仅为42%,基本建设规模和用地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
就城乡而言,尽管达标比例均较低,但农村用地不足的状况要好于城镇,形成农村高于县镇和城市的格局,农村与县镇、城市的差距分别为和个百分点。
二是幼儿教师短缺现象严重。
专任教师配备达标的幼儿园150所,占比为57%;
分城乡看,不平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发展 改革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