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82774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18KB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三、研究方向
1.证/证候和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2.藏象基础研究。
3.内经及其疾病证候研究。
4.心身医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注:
灰色底纹为规定课程,各专业执行即可,不需变动。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必修或选修
备注
公共必修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5
必修
学位课
自然辩证法
英语(或日语)
140
4.5
医学统计学
72
3.0
科研思路与方法
专业基础课
中国传统哲学史
选择不少于1门,必修
中医文献学
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
40
2.0
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30
分子生物学
3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
4门经典课程选择不少于1门,必修
金匮指要
伤寒经纬
温病学说之研究
专业课
由导师指导完成
选修课及讲座
根据研究方向,由导师和学生商定
选修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德育教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课程教育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年完成。
专业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表中列出所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
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医院、研究所)、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
开题报告经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课题完成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科室内做阶段性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看法,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先在科室内进行预答辩后,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发表与本专业有关学术论文1篇。
4.教学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增强才干。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有坚实、宽广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非英语尚需熟悉第二外语——英语)和古汉语,能熟练地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中医古籍,具备独立自主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培养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科学精神的现代中医基础研究的高级人才。
3.身心健康。
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3-5年。
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当代科技文明的理性解读
医用英语(或日语)
120
4.0
学位课,
导师指导完成
根据研究方向,由导师和学生商定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
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期完成。
课堂教学可采取教学、自学、学术讲座.研讨、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目标。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中列出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
3.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医院、研究所)、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独立和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发挥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学科研究中独立做出创新性成果。
要求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在科室内进行预答辩后,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核心期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
研究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增强才干。
针灸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专业学位)
一、专业概况
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长期从事针灸系基础与临床研究,历年来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委、上海市等科技成果奖多项。
本学科主办有《上海针灸杂志》(中、英文版),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之一。
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挂靠在本学科内。
研究中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针灸与免疫关系研究、经络物质基础研究、针灸器材研究、针灸文献研究、针灸信息化研究等方面有优势。
近年来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当前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有物理、数学、化学、信息、工程等。
现有免疫、分子生物、生化、神经生理、液相色谱分析、蛋白质组、图象分析、CAI课件、文献、针灸器材等研究室,为培养针灸系硕士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实事求是,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
熟悉本学科国内外临床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临床科学研究方法。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针灸治疗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与经验总结
2.针灸治疗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研究
3.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学研究
4.针灸医疗器材的研究
学制三年,可弹性学习2-5年。
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专业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