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82134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0.58KB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古今异义词:
惩山北之塞达于汉阴毁山之一毛
③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一说“平险”的故事
1、在把握文义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PPT出示:
(1)“平险”的山怎么样?
(2)“平险”的人有多少?
(3)“平险”的工具如何?
(4)“平险”的路途怎样?
学生抢答以上问题,教师小结:
平险任务艰巨、平险人力薄弱、平险工具简陋、平险路途遥远。
2、思考:
为什么文章极力突出“平险”的艰难?
(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
预设:
用“平险”的困难侧面烘托愚公平险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
4、议一议“平险”的人物
1、学生跳读全文,在文中圈画出围绕“平险”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其相关语句,并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概括他们对待“平险”不同态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推选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师明确:
家人杂然许之表赞同
遗男跳往助之表支持
其妻委婉疑之表关心
智叟讥笑止之表讽刺
2、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分别朗读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引导学生从语气、称谓和说话目的上体会两人对待愚公“平险”的不同态度。
(1)称谓不同:
其妻称愚公“君”,表现了她的尊敬,“且焉置”句说明她的担心。
智叟用“汝”表现他态度的不尊敬,“甚矣”“不惠”表示了他嘲笑的程度。
(2)出发点不同:
愚公之妻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截然不同。
“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情感态度。
3、学生对比朗读河曲智叟与北山愚公的对话,并以对联的形式分析智叟和愚公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对对子,为提炼本文寓意做铺垫。
预设:
(上联)愚公知难而进大智若愚流芳千古
(下联)智叟畏难而退愚不可及贻笑万年
(横批)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文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侧面烘托
(2)对比突出
(3)直接描写
五、谈一谈“平险”的启示
1、读一读“平险”的结局,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2、谈一谈“平险”的启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这则寓言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
3、推荐阅读:
《薛谭学讴》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学情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但学生们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方法;
教师应更注重对他们的文言思维、文言文学习方法等的培养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构建良好的文言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愚公移山》效果分析
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网上翻阅了大量的有关本课的教学案例和点评,不少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本课“寓言”特点,淡漠了寓言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其它生物,将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寄寓于故事中的特点,不带领学生去正确的捕捉《愚公移山》的寓意,反而设置一些“是不是蛮干”、“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不考虑搬家”、“要不要科学办事”之类“化虚为实”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结果偏移了教学与教育的线条,无谓地花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所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注意避免教学的误区,抓住课堂重点。
其次,我参考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创造性地抓住“平险”这个短语,成功地串起了课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两次分析的量很足但又不失之过难,问题虽然不多然而却很讲究问题出现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把握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愚公移山》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它有如下特点:
①浓郁的神话色彩。
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
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二上学期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
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是一则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寓言故事。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文言文的教学重在“读”,本课依托于多种形式的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抓住“平险”这一线索引发教学内容,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愚公移山》评测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方七百里()
2、河阳之北()
3、北山愚公者()
4、年且九十()
5、惩山北之塞()()
6、出入之迂也()
7、聚室而谋曰()()
8、吾与汝()
9、毕力()
10、平险()
11、指通()
12、杂然相许()()
13、献疑()
14、以君之力()
1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7、如太行、王屋何()
18、且焉置土石()()
19、且焉置土石()
2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3、孀妻有遗男()()
24、始龀()()
25、寒暑易节()
26、始一反焉()
27、智叟()
28、甚矣()
29、汝之不惠()
30、以残年余力()
31、山之一毛()
32、北山愚公长息曰()
33、汝心之固()()
34、固不可彻()
35、曾不若()
36、虽我之死()
37、有子存焉()
38、无穷匮也()
39、而山不加增()()
40、何苦而不平()
41、亡以应()()
42、操蛇之神闻之()()
43、惧其不已也()()
44、帝感其诚()
45、负二山()
46、一厝朔东()
47、自此()
48、无陇断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方七百里,高万仞。
译:
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面居。
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6、杂然相许。
7、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4、河曲智叟亡以应。
1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6、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1、用原文的语言回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目标是:
方式是:
;
愚公自信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2)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2、用自己的话概括。
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四个方面:
①;
②③;
④;
3、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可以梳理为:
———
4、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5、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
答:
6、“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7、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通,。
(2)通,。
(3)通,。
(4)通,。
8、读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愚公移山》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语感和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师生互动过程中,碰撞出了智慧和思想的火花,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
延展了课堂宽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达到了预期目的。
授课过程中,我注重放手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文意的疏通,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解决,他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在探讨交流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思维。
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我以对对联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分析了“愚公”、“智叟”的形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遗憾,首先因为时间原因,这堂课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释义解释不到位,还有就是对愚公性格特点的分析,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开,稍嫌仓促,不够深刻。
《愚公移山》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本设计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基本技能和学法指导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把握和感悟,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敢于奋斗、自强不息、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
现将本课目标预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难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